第137章 137章論木星生命(1 / 2)

加入書籤

關於天體的自轉——即各天體所表現的各不同自旋速度及不同的轉動姿式,華為將用太陽係起源於「撞擊之說」,做了一番描述:

太陽或者太陽係圍繞著銀河中心部分運動,不單隻是做著公轉(起初不具備自旋),同時向外做著漂移。

太陽的自轉是由物質的碰撞,產生了角動量而引起的,關於幾顆岩石行星(類地行星)的自旋動力來源,同樣的用如此一般來做表述。

上章講到了小行帶形成時的一個過程,當一顆天體達到一定質量的時期(我們把他視為原初太陽),完成了繞銀河中心部分的第一周公轉之後,經過了近兩億年體積快速的脹大,當作第二周運動之時,由於前進的方麵,前方內側的一線空無一物,前方外側卻飄浮著大量質量相對小的星體,隨著原初太陽的公轉,有的天體迎麵撞了上來,有的從外側穿行了過去,於是產生了摩擦力,或者感受了引力的擾動,迫使太陽做旋轉運動,由此自轉誕生。

從太陽外側露過去的天體物質,隨著迅速的流動,隨即大量的星體在離中心主星的一個距離,作著逃逸的速度,在一個穩定的引力點,聚集起來形成了小行星帶。同時那些逃離過快的大量物質,為後麵的四顆類木行星的雛形,創造了條件。最早的四大氣體巨星,就像現在的冥王星一樣,由多顆小行星結合在一塊。

當太陽係完成了繞銀河係第二圈,接著是第三周,愈離銀河係中心部分,不但物質分布會愈薄,而且星體的質量會表現逐步變小,並且天體的物質密度向逐漸變稀。

這些物理條件,為完善另外四大氣體巨行星,巨大的體形創造了物質基礎。

最初的四顆類木行星,不但沒有這麼大的體積,而且也不存在這麼快的轉速,是在後續漏過來的物質,先是一些小行星,然後是大量的彗星,不斷的撞擊著他們,在漸漸的加速之下,而達到現在這麼快的自旋速度。

根據這一設想,由理論推理,誰被撞擊的次數多,不但聚集的物質就多,而且自轉速度相比之下要快。並不像有的理論所描述的那樣,物質的運動,體積越小或者質量越小,它的運轉就會越快。

在四大氣體巨行星,木星聚集了整個行星中將近一半的質量,成為行星中的行星之王,在八大行星裡是自旋速度最快的一顆,木星自轉速度約9小時55分/周,土星的自旋速度為10小時35/周,天王星的轉動速度17小時14分/周,海王星的旋動速度為16小時6分/周。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天降萌妻:總裁愛不釋手 轉生:開局和蜘蛛子簽訂契約 穿越後我靠可愛收服天下 打造沒有太吾的繪卷 深淵巨龍蘇醒以後 第二人生[全息] 沖喜新妻高冷總裁寵上天 劍修師兄又在裝窮 都市:我兒快拚爹! 我是超級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