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1)

加入書籤

小說以主人公霍爾頓的口口勿,講述了他被學校開除後,獨自在紐約遊盪了兩天的經歷和感受。霍爾頓隻有16歲,很像今天的「富二代」。他出身於富裕家庭,但內心矛盾、精神空虛;他渴望找到一個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沒人能給他指導。他既是叛逆者,也是一個受害者。他對學校和教育的控訴,在今天看來仍然直指人心:「要你乾的就是讀書,求學問,出人頭地,以便將來可以買輛混賬的凱迪拉克;遇到橄欖球隊比賽輸了的時候,你還得裝出挺在乎的樣子,你一天到晚乾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

此書一出版,就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他們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塞林格也由此成為美國戰後一代的代言人。一時間,模仿霍爾頓的言行舉止成為一種時尚,風衣和倒戴的紅色鴨舌帽成為美國的流行街景。

盡管如此,評論界卻對這部作品褒貶不一。《紐約時報》贊其為「異乎尋常的、才華橫溢的處女作」,批評聲則圍繞道德敗壞,虛無主義、性描寫和過度使用粗鄙語言等焦點。有位憤怒的家長專門對小說裡的粗口進行了統計,更有數名美國高中教師因在課堂上講授《麥田裡的守望者》而被迫辭職。然而時間是最公正的裁判。時至21世紀,《麥田裡的守望者》已然成為了美國當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從現代兒童劇來看,從「小」我到「大」我,伴著「麥田裡的守望者」在兒童劇中出現了大量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從《哦,香雪》、《跑跑的天地》、《好爸爸,壞爸爸》、《黑駿馬》、《白馬飛飛》、《小龍人》《親親我老師》、《媽媽不在的夏天》、《一個也不能少》、《一個和三個》。這些「麥田裡的守望者」在當今的電影世界中默默銷蝕著自己的光熱。也許,現在的孩子會問出,香雪真的連文具盒都沒見過嗎?諸如此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飛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了變化,可從審美,從歷史價值來看這是人類文明史上一筆多麼寶貴的文化遺產。幾十年來,人們隻要談到社會對兒童自然純真的破壞,就會想到塞林格這位孤獨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想到書中的那道「懸崖」。「懸崖」上是孩子們純真的童年,「懸崖」下則意味著世故的深淵。或許塞林格想永遠守住自己的童年,所以他最後選擇了逃避成人的世界。書中的一段話十分適合成為塞林格的墓誌銘,願塞林格在天堂能實現他的願望:

那些孩子在一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個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責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乾這樣的事兒。我隻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星期天,我看這些「麥田裡的守望者」,流淚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學霸她不裝了 一劍道生 武越蒼穹 二哈男主和二貨係統擺爛了 分手後,我高不可攀! 牢路 七尋七 死水覆年年 梟龍贅婿 最後一個抬棺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