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開宗大典(1 / 2)

加入書籤

玄辛三零二九年,六月上旬。

李柃站在山上樓台處俯瞰山門,將大半個積香宗的建築群落盡收眼底。

此宗建築中規中矩,是以平常築工之法,結合靈渠陣基和護山大陣造就而成。

係列古典亭台樓閣不足為奇,真正用功的地方在於一棟棟建築之下的法陣禁製,以靈峰福地的根脈為本源,將整個山門都保護起來。

這是真正足以庇護弟子門人,即便沒有築基以上高手坐鎮,也能抗衡外界強敵的防護措施,平常隔絕神識窺探,杜絕陰靈邪祟和高手潛入,天災人禍降臨之際,便成為避難之所。

整個積香宗山門,最高處是山巔廣場和正殿的所在,其中正殿又名議事堂,是平常禮賓議事,正式聚會的所在。

在此周圍,設有偏殿,是各院堂,宗門機構的辦公場所。

沿著廣場的階梯往下,行至半山月要處,則是一些以長長棧道連接的橋廊亭台,以及通往周遭各側峰和山穀處的精舍,別院。

那是供內門弟子和真傳弟子居住所用,其中真傳弟子為築基修士,多半會分封出去,坐鎮主島之外的其他島嶼,因而此間基本上也都是一些煉氣境界的弟子所住。

再往下則是山門門樓,還有門樓前的大廣場。

此間是連通內外兩門的所在,在此周圍,是積香宗外門別院,供給弟子,雜役們居住的所在。

由此再往外不到十裡地,則是一個小鎮規模的坊市,居住著金錢會花了些許功夫,從周邊各國搬遷過來的凡俗漁民,百工匠人們。

海島之國生存不易,時常要受風暴,海獸,甚至海盜的滋擾,這些凡民百姓若在故土無有產業,也非常樂意搬遷到這樣的地方討生活。

隻是短短半年功夫,金錢會就陸續遷移了三萬多人口過來,如今修真坊市也小有規模,這些都將作為積香宗的宗產,受宗門勢力管轄。

李柃雖然不是什麼經世治國的能人? 但好歹知道生聚養民的道理,依仿凡民國度律令? 製定了簡單的鄉土自治綱領之後? 就從中選拔民夫,雜役? 賦予各種建設任務,使之安居樂業。

大把金錢撒下去? 暫時也是衣食無憂? 富足安康。

從他這裡可以看到不少凡民和弟子活動的跡象? 更有一些人在布置著從山下至山下的沿途景致。

一棵棵樹木被裹上絲綢,一根根庭柱被掛上燈盞,到處都是張燈結彩,喜慶之意甚隆。

這是在為三日後的開宗大典做準備? 再過幾日? 就是六月初十,李柃親自定下的良辰吉日了。

積香宗將於這一天舉行正式的開宗慶典,廣邀各方高人和道友前來觀禮。

雖然李柃手頭上也實在沒有什麼餘錢大操大辦,但趁機會宣示一番自己的事業? 同時廣而告之,打入北海金錢大道圈子? 也是必然。

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

「夫君,原來你在這裡呀,螺螄道場的紅魚道友剛剛趕來,把禮賓所用的香口茶,清靈飲品,還有各類美酒靈釀都送來了。

商會那邊,也有你想要采購的那些香木,靈材入港,總計五百車沉香木,三百車香梨木,一百車紫檀木,一船香糖楓,總算及時就位。

周師兄他們從竹步國送來的各類凡香,酴醾香露,恐怕要到明日才能抵達,不過我看過商會發布的天氣占卜,基本不會出什麼問題……」

慕青絲找到李柃,見他在這裡偷清閒,不由得笑了笑,旋即跟他說了起來。

「辛苦你了,青絲,這些瑣事我已經好些年沒有打理,以前在華江郡起家的時候,倒是時常親力親為。」

李柃聞言,笑嘆一聲,回憶起了往昔。

慕青絲道:「我這時候才知道,原來夫君生有宿慧,果非虛言啊,六歲稚童就能指引家族發展方向,諸般商業競爭,行業發展,處置得井井有條,十餘歲就攢下好大一筆家業。」

她一向都有些崇拜自家夫君的,這個時候忙碌於開宗諸事,主動請纓,協助起來。

這才明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創業的確有些艱辛。

李柃點了點頭,卻也沒有得意忘形,畢竟這也沒有什麼好自得的,隻是道:「修仙問道,才是真正的大業,好在過段時日,宗門發展步入正軌,就輕鬆多了。」

「那倒也是,不過到時候,夫君你要傳道授業,反而得忙碌起來。」

這個時候,慕青絲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夫君你有想好怎麼遴選門徒,建立香道基業了嗎?

雖說你已經預感到了自己合該有真傳弟子,可能會出現在竹步國那邊,但命運之道也並非一成不變,倘若門下有可造之材,提前發掘出來,也是值得栽培的。

我建議你還是多多關注一下已經拜入山門的那些少年,這也是為他們的前程負責。」

李柃道:「那是當然,無論是誰,來到我積香宗,都有教無類,擁有同等機會。

再者,教學相長,懂得教授他人以神通法門,也會對我自身造詣有所助益。

但香道一途極賴天賦,有些東西,沒有相應的天賦我也無從教起,實際還是隻能效仿其他宗門派係,傳下通用之法,以供其自修。

如今那些人就是在學習學習的能力,乍看起來,那些文化知識與修仙問道無關,但卻是作為智慧生靈,擁有文化傳承,理解能力的體現。」

慕青絲道:「原來如此,夫君你指定入門需先進行十年文化教育,然後才到入宗考核這一關,是為讓他們擁有自學的能力。」

李柃道:「不錯,我縱觀歷史,又遍覽此世各宗派係,各大道途,但凡弟子教育做得成功的,都要明理,修德,夯實根基。

你以前在天雲宗也曾受過宗門的文化教育,這都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道理。

反觀一些散修師徒授業,都是靠著言傳身教,小作坊式的傳幫帶……

這種模式雖然也能教出一些人才,但大部分都缺乏了根基。

所以時常可以見到,那些草莽散修文化知識水平相當之低。

不要看凡人一概而論,總把修士喊作什麼仙師,仙師,實際上怎麼可能煉氣了就是仙師?

難不成今日凡民,明日煉氣前期,一夜之間,生命層次蛻變,就能知識灌腦,神通法力傳輸,一蹴而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崛起在火影世界 籃壇核心 齊天神記 全球數據紀元 末日復仇蘿莉 衛宮伊莉雅 鄉野小神醫 封神八百年 我在漫威有點火 地球的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