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怯聲怯語的小德兒(1 / 2)

加入書籤

通往武當真殿的曲徑通幽小路,依然雙手負後而悶悶不語的歐陽珣,無意打量身旁的每棵青竹跟草木,倒比之前能茂盛點,也許是原先那棵青竹的子嗣,或者是其他小道士們另栽種的。

已經很多年沒來過武當山了,相較上次來說,這次是身旁人不同、負責領他們上山的道士也不同、目的也大不相同。

江湖上通認三種人惹不起,一是腦袋鋥亮的和尚僧人,群僧所在南山側峰上的白隱寺,以武僧居多,其中十八羅漢跟三十六銅人更是凶狠,次次世事與僧人的交鋒,多為世人落敗。

況且佛法追求普渡眾生、力求化解人身上的孽障怨氣,江湖上還奉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語,可真要讓和尚覺得你這人怨氣纏身已到不可救藥的地步,那他們的解藥,就是送你去佛祖麵前化解怨氣。

二是沾染紅塵的女子凡塵物,不管是江湖還是世俗,都認為女子是招惹一切事端的源頭,男子之間為了女子的爭端,在歷史的江湖中,都留下過很多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是鮮血淋漓的教訓。

況且狐媚繡山女子修士的威名,早就傳播甚廣,憑著獨有手段也曾混出天地來,除此之外的女子或修士,各有響亮的名聲,百十年前的女子劍客、幾十年間的繡山風光、近幾年太衡山上有名的薑素影,統統都昭示著女子不好惹。

三則是以武當山為首的避世道人,道士與僧人不同,普遍追求「清淨無為」的他們,是積極避開世俗帶來的乾擾,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跟現世成仙,所以世人很難招惹道士,也因此給武當山及其他道教門派,統統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武當作為道門執首者,與其不頻現世而常常救世的行為,讓他們獲得更多人的尊重,也有了那次歐陽珣的武當之行。

青石台階上,歐陽珣隨口問道:「張玄君那小子可在山上?」

走在前方領路的消瘦道人轉頭說道:「張掌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下山走一趟,至於做什麼,掌門自有掌門慮,當弟子的不曾過問。」

一旁眼神中透露著想要說話欲望的宋晚歌,被消瘦道人問道:「這位小友可有話想說?」

自從歐陽珣蠻力破開山腳奇門術時,他就收起輕浮神色,為之前站在旁邊看熱鬧的行為懊悔,也對佝僂老者及同行眾人,不敢再認為是俗人。

宋晚歌使勁點頭道:「韓道長可曾見過,一個穿著破爛道袍、七扭八歪戴道冠,細眉大眼單眼皮的道長?」

諾大的武當山,自幼便在山上修道的韓道長,對於各個同門間的樣貌,不說爛熟於心,但起碼也有大概印象,可腦子確實沒這麼個人印象。

於是韓道長認真回道:「宋道友,你所形容麵貌,我並未有印象,但天下道門興盛,絕非武當一家,宋道友定會在別處相逢。」

既然宋晚歌表現如此急切,那韓道長自然能想到那人

對他的重要性,至於是恩是怨,不必去糾結。

韓道長又想起自己但有個邋遢的師伯忘了說。

於是他說道:「南山有座小山,名為茅山,茅山上有個道觀,是我師伯李真陽道長所建,師伯門下也有弟子,所以宋道友閒時可去那裡看看。」

宋晚歌點頭稱謝。

李太微心中有些詫異,佛門聖地南山,應該是佛法普渡最廣泛的地方,可莫名其妙多了個道觀,而且這麼長時間不被驅逐,恐怕這韓道長的師伯,李真陽道長修為甚高。

背負雙手的歐陽珣聽到李真陽這個名字,扭過頭道:「李真陽?就是皇帝朱光荔登基那天,在京城中敲鑼打鼓的瘋癲道人?小王八蛋事後倒是會躲…躲到我家混吃混喝。」

皇帝登基可謂天下大事,象征朝廷中權力的新舊交替,也預示著天下是否繼續風調雨順,改年號、頒新政、赦天下等諸多廣網宜天下事。

可就恰逢那天,京城熱鬧非凡、四支精銳軍隊駐紮城外、各大勢力前來恭賀、十七城城主齊聚的日子,皇宮正門外,有個穿著邋遢、臉上洋溢喜慶的道人,滿大街敲鑼打鼓,嘴上禿嚕著各種奉承之詞。

最要命的是,此邋遢道人事後不害不臊,油光滿麵走進那條有名的碧玉巷,熟門熟路跨進歐陽家的門檻,要不是歐陽珣那時恰巧在新帝身旁,恐怕有理也說不清。

這時,身為掌門弟子的韓道長才明白,眼前這個佝僂老頭,竟是曾經威懾江湖的「龍王」執首、也是當今皇帝的左膀右臂、朝廷上的文官之首、八大家族之一歐陽氏的家主,歐陽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每次簽到就變怪物的我太難了 囡囡五歲半:國民閨女是團寵 煙雨浩歌 名門嬌寵:替身大佬超神秘 龍門鏢局之玄夜江湖 末世:開局獲得雷電異能 我的仙俠模擬器 重生之設計大亨 凡人真仙流 報告主神,有人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