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探家獲凶訊,仇怒恨更深(1 / 2)

加入書籤

張獻忠隨王自用到了義軍營地,王自用派人帶投誠的明軍先去紮營,然後把張獻忠帶到中軍帳去,向王嘉胤、高迎祥、李自成等義軍中的一眾高級將領相見,把張獻忠介紹給了王嘉胤和各位將領。

張獻忠見到,這個王嘉胤,都當上各路義軍的盟主了,竟然與王自用年齡差不多,也是三十幾歲的人,就連高迎祥,看上去也不到四十歲!看來,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在大家熱情相見時,張獻忠和李自成兩人,各自心裡都懷有鬼胎,隻相互怪怪地看了一眼,禮節性地拉了拉手,道了聲「幸會」,就不再多說什麼了,兩人都絲毫不提曾經是同師學藝這一層!以致到他們死,都沒人知道他倆竟是師兄弟!

王嘉胤聽了王自用介紹張獻忠幾個回合就斬首了王威,號召明軍投誠的事情後,又注意看了看張獻忠的長相,心想此人相貌奇偉,武功又高,必然是能人,是難得虎將,就說:「我們義軍,發展到現在,主力部隊就有三萬餘人了,共分十二個營,我和王自用將軍手下有七個營,高迎祥將軍和李自成將軍手下有五個營,張將軍既然是投到王自用將軍麾下的,那就編入王將軍的第八營吧!張將軍,你手下現目前可有部將人選?要是沒有,王將軍可以給你調劑幾個,總不能你一個主將,就帶領千人之營去沖鋒獻陣吧?」

張獻忠心裡想,自己的營中,還是用自己的人比較好,再說了,百戶尉和總旗尉中,還是有好幾個武功高強的呢,就說:「小可承蒙盟主關心,實在感激不盡!報告盟主,小可的第八營,除了被殺了的那十幾個王威心腹,全部都投誠過來了,以前的百戶尉和總旗尉,有近三十人,其中的王尚禮、王定國、馮雙禮、馬元利、張化龍、劉進忠等十餘人,武功都很高強,再加他們都是多年帶兵之人,應該能夠勝任領軍之職,明日可請盟主檢閱考核!」

王嘉胤聽了,心中十分高興,說:「張將軍手下真是人才濟濟啊,為了壯大義軍,你可是立了大功呢!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人才最最重要!這樣,一會兒吃接風酒,把這些百戶尉和總旗尉集中安排在一起,王某要和眾將領一道,親自去為他們敬一碗酒!」

張獻忠連忙打拱行禮說:「那小可先替本營的兄弟們謝謝盟主和眾位將軍了!」

這一天,因為征討王威,出征部隊沒能吃成午飯,全軍人員就一起提前吃晚飯,且全軍擺酒,一來也該給將士們打一次牙祭了,二來為張獻忠部接風,所以,才半下午過一點兒,還沒到黃昏,新投誠的士兵剛拉好帳篷,都還沒收拾停當,接風酒宴就開始了。

義軍起事以來,雖然滅官軍,殺官府,劫惡霸,搶劫得不少糧食和物資,但到底是連年災荒,官府惡霸的府庫也不怎麼充實,糧食物資到底有限,再加上義軍發展很快,人數不斷增多,所以平日裡還是不能大魚大肉,大碗喝酒,日常夥食,也隻能中午吃一頓乾的,早晚還得吃稀的,每三天才能打一個小牙祭,七天才能大一個大牙祭,也隻有打大牙祭這一頓,酒肉才能盡興吃。不過,這又比張獻忠在王威軍中這幾年的夥食好得太多了,所以軍士們投誠義軍後,兩相比較,對義軍的夥食還是非常滿意的。

在軍營中,吃酒宴可沒辦法那麼講究,酒菜自然是隻能放在地上,每十二三人圍一個圈子,算是一桌,每桌一大盆粉條燒肉,一大盆麻辣豆腐,一大盆油炒疏菜,一大盆肉片菜湯,四大壇燒酒,菜品的樣數雖少,可盆兒很大,份量十分充足,菜剛上上來時,這些投誠的明軍一看,一個個禁不住歡叫起來:「哇呀,這麼豐盛啊——!」

想來也是,他們當官軍時,這些年來,怕是隻有過大年,才能吃上這麼一頓吧!

開始用餐時,張獻忠是在中軍帳裡和王嘉胤等一乾高級將領一起吃酒,酒過三巡後,王嘉胤一手拉著張獻忠,一手端著酒碗,帶著一乾高級將領,邊和經過之處的眾軍士說著祝酒的話,邊來到投誠軍士當中,站到百戶尉和旗尉們這三桌的中間,高聲說:「原延綏邊軍千戶所的將士們,本人是陝西各路義軍的盟主王嘉胤,王某代表所有義軍,歡迎你們棄暗投明,加入我起義大軍,日後我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共同抗擊官軍,消滅官府,為受苦受難的老百姓打出一片平安和諧的天下!來,大家端酒,我們乾了這一碗!」

周邊這一百來桌投誠軍士,聽了王嘉胤這一席話,心情特別激動,都站起身來,端起酒碗,吼一聲「敬王將軍」,一飲而盡。

「大家盡興吃喝,不醉不歸!」 王嘉胤又低下了聲音,對身邊這三桌尉官們說,「剛才,王某聽張獻忠將軍介紹,各位的武功都很不錯,又有多年帶兵經驗,王某特別歡應你們,明日整編建製時,將委以你們重任,希望你們在張獻忠將軍的帶領下,在以後的征戰中,把你們各自的部隊發展狀大!來,王某敬你們,乾了這一碗!」

這些百戶尉和旗尉們,一來就受到這等禮遇,個個心情激動,都說:「感謝盟主和各位將軍的厚愛和器重,我們定當以死相報!」說過一飲而盡。

「好,好,爽快!各位隨意,吃喝盡興!」 王嘉胤給這些頭領們敬了酒,帶著眾將領回中軍帳,繼續吃酒去了。

第二天,張獻忠的第八營就開始了整編。

義軍的建製,原本就沒有官軍那麼刻板,談不上正規。一個軍就是一個總頭領手下的隊伍,軍下麵有若乾個營,每個營的人數多少也不一,一般都是根據頭領們各自的人馬情況決定的,在征戰中誰收編了俘虜就歸誰,平日裡飢民參加了誰的營也歸誰,所以每個營並無人數上的定額。像王自用和高迎祥,統領的就是軍了。

營的主將,自然都稱將軍,主將以外,各自有兩個至多個副將,協同統領全營。營以下的軍隊,一般分為三級,第一級為大隊,大隊的頭領叫參將,參將的副手叫先鋒,每個參將的副手也沒個定數,可能是參將自己有幾個人就用幾個人之故吧。第二級為小隊,小隊的頭領叫校尉,校尉的副手叫騎尉,每個校尉的副手也沒個定數。第三級叫樁,每一樁的人數,一般在三十人到五十人之間,大的樁竟有百人之多的,樁的頭領叫卒尉,卒尉的副手叫副卒尉。因義軍屬於形成之初,而且不斷在增加人員,又是以各自入夥參軍的方式加入軍隊的,所以建製很亂,唯一有點兒統一的,就是營、大隊、小隊、樁這四級建製的名稱是一樣的,但人數的差別就很大了。至於管吃喝拉撒還兼管工匠製作的糧草兵,叫匠灶樁,聽起來叫「樁」,但因責任重大,頭領卻是參將,相當於大隊級別。

張獻忠知道這些後,他就提出了一個方案,把所有原百戶所都編成六個大隊,把所有原總旗都改編成小隊,把所有原小旗都改編成樁,他的意思是,現在人數不多,但先把架子搭好,以後有了人員,就可以不斷充實人數了。

自然,張獻忠的編製方案,王自用是沒有異議的,因為義軍從一開始就是這樣,隻要有領頭的人,哪怕就隻有幾個士兵,也先把大隊、小隊這些建製先建立起來,以便日後充實人員。總之,義軍的一大特點就是,各部將領帶領的,往往是自己的人,而建製則很隨便,能打仗就行。

第二天,張獻忠在征得了王自用的同意後,把他的一千多點兒降軍編成了六個大隊,十二個小隊,三十六個樁,又從武功好的原百戶尉和總旗尉中,按現在的建製,挑選出大小頭領,大小頭領的稱謂,全都改為義軍中的稱謂,其中原百戶尉王尚禮、王定國、馮雙禮、馬元利、張化龍、劉進忠六人,分別當上了六個大隊參將,其餘百戶尉和選出來的總旗尉,有的當了先鋒,有的當上了小隊的校尉,至於樁的卒尉,原小旗尉和部分總旗尉就足夠了。隻是各隊各樁還配不齊副頭領,隻能留待以後增補。為了能獨立行動,還從各隊抽出了幾十人,編了一個匠灶樁,特意從他原總旗下麵的小旗尉中,選了一個與他關係最鐵的人來當匠灶樁的參將。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報告女王,男主又跑了 絕代贅婿 我有個大俠夢 神醫萌妃:狼性王爺霸道寵 仙女座雲靈戰記 小福星宅鬥寶典 沉鵠輕鸞 神醫天下 天下第一侯 LOL:成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