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舊部(1 / 2)

加入書籤

明確無誤地,她指的就是那個落單的年輕人。跪著的人卻有些不明所以,齊齊望著她。單良上前一步,清清嗓子,說:「這是鄧金明的兒子,鄧凱。以前沒來詣見過您。」

單良的秉性素為人知,他用這麼恭敬的口氣對公孫佳講話,就很令人驚訝了。

不等單良介紹,公孫佳的腳步已放到最緩,她沒有拄杖,右腕上的那串念珠褪了下來,捏在手裡一粒一粒地撚著。輕輕地走,細細地觀察著地上跪著的人。慢慢走到書房門前站定,俯視著這群人。

公孫昂的舊部她也認得不少,由於都是武將,即使不出征時也有些人是要守邊的,這批人從來沒有一次湊齊過,都是輪番出現。兩年下來,比較重要的那一部分公孫佳都見過,最後單獨跪著的那個不認識的年輕人就尤其可疑了。

公孫佳道:「為什麼來。」

送完客回頭她爹就死了, 她也是很震驚的。震驚之餘, 公孫昂的遺言她是記住了,也不曾主動聯係這些人。公孫佳這幾個月來掙紮得很辛苦,也沒有打這批人的主意,她內心深處很信任亡父的判斷,既然公孫昂到死都沒讓她與這些人互相照顧, 那就是不能輕易去動。

現在這些人送上門來了,公孫佳實在猜不出其中的原因,總覺得應該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才讓這批人不得不跑過來嚎喪。

披頭散發、一身素服, 她更像是個哭喪的。

兩撥人在書房前的庭院裡碰了麵。單良與榮校尉表情復雜地站在一邊,約扌莫有五、六個公孫昂的舊部跪在當庭, 哭到一半暫停了下來。說是「五、六個」是因為他們的排位比較奇怪, 第一排兩個,第二排三個,這是一個小集團, 另外有一個年輕人,與前排兩個跪在一排,但是與另外五個人的距離又有一種隔閡感,這個隊形令人無法給他歸個類。

匆匆洗沐, 公孫佳披頭散發往書房去。

她在家中一向如此,家裡人都不以為意。與她見麵比較少的舊部們則大吃一驚, 原本哭嚎的都住了嘴, 吃驚地看著她。

彼時公孫昂一點要死的意思都沒有, 公孫佳也隻當這是「我爹要我學習管理家務」其中的一項任務而已。畢竟她沒有兄弟,隻有她一個, 代親爹送客這種事她是得乾的。看著這些人的背影,她當時心情是一點波瀾也沒有的。

他們都著素服,說吊唁也可以,但是從他們的神態來看,又不完全是吊唁。不是說不悲傷,而是悲傷中摻雜了一些別的東西,可以勉強稱之為「悲憤」。公孫佳特別奇怪,難道最近發生了什麼?

「一大早的過來哭,知道說你們是思念烈侯,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府裡對你們不起,要被你們這般找上門來!老王,是男人就痛快點,說吧!」

「老王」道:「正月裡,胡騎叩邊……」

她的口氣裡聽不出喜怒,鄧凱尚能繃得住,另外幾個人臉上就有些悲憤的神情了。前排一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仰麵質問道:「縣主難道不知道?」

榮校尉按刀上前一步,默默地看著他,單良道:「老王,你這話說得就怪了,平白上門來,又問少主人知不知道,你要少主人知道什麼呢?」

「老王」驚愕:「連你也不知道?」

~~~~~~~~~~~~~~

書房的格局沒有大改變,但是添加了許多墊子、扶手之類很符合公孫佳需要的東西,給人的感覺與先前就是不一樣了。公孫佳往書桌後的主座上坐了,捏著念珠的手抬了抬,幾人落座,之後她就先不說話,是由單良代問。

事情來得突然,幸而單良還算有默契。

單良與榮校尉腮上的肌肉齊齊一跳,公孫佳的眼睛慢慢張大了,三人交換了眼色,都從另外兩人眼中看到了一絲陰霾——他們竟都不知道這件事情已經大到需要這些人哭上門來了!

公孫佳此時不得不埋怨親爹:您這收手收得也太利落了!害我連一點消息都沒有了。

邸報裡這類消息也瞞得很緊,隻有一些很淺顯的、輕描淡寫的調動,哪個朝廷也不能將軍國機密大剌剌地就公開在邸報裡。本來公孫昂這樣的人過世了,必然會牽涉到各地的軍務,公孫佳暫且顧不上這些,她的注意力都放在京城各種勢力上了,掃一眼也就過去了。現在舊部找上門來,顯然這事不會小,至少是大事發生的先兆。

單良與榮校尉則是經過許多事的,當時就悟了——失誤了!疏忽了!敵國死大將,這不正是最好的犯邊的機會嗎?不大舉進犯,等著對家調整好了繼續抽嗎?不動手,那還是人嗎?這中間發生些什麼事情,那是再正常不過的。

是他們的問題,因為公孫昂去世,他們的重點必須放在與府裡有關的事務上,一個人的精力有限,顧得這個就顧不得那個,以至於目光放在內而非外。公孫佳一個新手,能穩住府裡的情勢已是難得,再插手到邊境,也絕非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在幾個月裡就能處置周到的。

公孫府已經離開了中樞,別人也不會巴巴跑過來告訴公孫佳一個小姑娘:邊關出事啦,如何如何,問她怎麼看。鍾祥對外孫女有點扶植的意思,但當朝太尉有一個從小培養的親孫子,也斷不至於凡有軍國大事全都告訴外孫女!

明顯是走的鍾源主抓文武雙全,公孫佳勉強算是個智囊的路子,她的年紀還很小。鍾祥又怎麼會現在跟她說這些?抓她去補課都忙不過來了。

連帶的,單良對朝政的認知,關於核心部分也是停留在公孫昂還在的時候。榮校尉有情報網,但這個情報網也奉兩代主人的命令進行了收縮,尤其軍國大事,更難探聽到詳細的情報。

三人出了一身的冷汗。

虧得這群舊部眼裡,公孫佳還不算完全是個透明人,否則今天他們要說的事情,可能得再等一段時間,被傳出來、上了邸報,他們才能知道。到時候真就黃花菜都涼了!

單良定了定神,他對公孫佳還是有點信心的,等著看她怎麼說。

公孫佳的優點之一就是不會沉緬舊事,很快就從鄧凱的描述裡抓住了新的重點:「三路犯邊?」

「老王」道:「是。」

「你們各自為戰?」

「是。不!還是讓鄧凱說吧,他跟在他爹老鄧身邊,知道得比末將清楚。」不知道為什麼「老王」就是覺得遍體生寒,直覺地讓鄧凱來解說。他又悄悄看了一眼公孫佳,發現她聽得很專注。過年的時候「老王」來拜過年,那個時候就覺得公孫佳比鍾佑霖更像樣子,所以這一次他也支持過來找公孫佳說一說。

剛才一恍神,覺得公孫佳的樣子有些詭譎難測,眨眨眼再一看,還是那個小姑娘的模樣,隻是好像比過年的時候略長大了一點點。

鄧凱從座上起來,抱個拳,說:「胡騎三路犯邊,我們三處各自為戰,然而……」

鄧凱剛起了個頭,外麵又來報——餘澤來了!

餘澤來得匆匆忙忙,他也是剛剛得到消息,知道有這麼一群老同事跑到了公孫家。餘澤當時就覺得不太妙,他隱隱有一點以「中間人」自矜的意思。既與公孫家是親家,又與這些舊同事有些往日的情份,他自己有點「橋梁」的自覺。可是橋那一頭的人卻不滿於這個現狀,人家直接奔「對岸」來了。

餘澤一得到消息就趕了過來,他也怕中間出什麼故事。

公孫佳不動聲色:「請。」

餘澤在書房外已深呼吸了好幾下,努力讓自己顯得很平靜。進了書房,一看幾位老哥們已坐下了,也扯也個笑來與幾人點了個頭。

公孫佳道:「餘伯伯。」

餘澤笑道:「藥王。」

「坐。」

眾人又敘了個座,餘澤坐下之後,笑道:「我來晚了,鄧世侄這是?」

公孫佳道:「一起聽吧,我先前也不知道這事。」

鄧凱又一拱手,繼續述說。餘澤越聽也是越詫異,這個事他是知道的,同樣的,詳情他也不知。朝廷不可能將這樣的事情詳細地披露給每一個人,驚詫之後,餘澤也凝神聽起鄧凱的一手消息。

說白了,人家進犯也不能提前就通知了,都是突襲,遇襲後第一時間內也隻能各自為戰。但是,鄧凱他爹鄧金明就慘,他獨立守城,啥啥都做得很好。另外兩城就不一樣了,人家「互為犄角之勢」,互相響應。

打到了最後,鄧金明雖然也是贏了,戰損比另外兩城要高,另外兩城的守將配合得挺默契因而戰功突出,鄧金明損失極大,既沒有得到升遷,又要應付手下將士的損失與不滿。向朝廷申請,朝廷並沒有給一個滿意的答復。下麵又在鬧意見,鄧金明焦頭爛額。迫不得已,想到了老長官,派兒子跑過來求助了。

鄧凱一番話說完,人人臉上顯出悲憤之色。另外兩個人的名字,一個叫師括,一個叫李銘。都是熟人了,師括是紀宸的老部下,而李銘則是紀炳輝的門生也就是元崢的殺父仇人。人家兩人當然是要互相幫忙的,閃下一個鄧金明孤軍奮戰,要多慘有多慘。

公孫佳不動聲色,吐出了兩個詞:「數目。」鄧凱說了那麼多,一個具體數字都沒有,讓她聽了個寂寞。什麼「戰死數百」、「受傷千餘」、「百姓流離失所者數百戶」,到底是多少?

她輕易不會對戰爭發表意見,在復盤公孫昂的戰例的時候她已經對比出了自己與父親的差距——差得太遠了,靠主動跑去請教鍾祥得到的一些指點,也還是遠遠不夠。她對戰爭的認識在入門階段,對戰爭體係的整體認識也是不足的,最主要的可以衡量的指標就是數字:戰損多少、消耗多少、獲益多少,這些最直觀,也是一個初學者最容易入門的地方。

鄧凱語塞。

公孫佳想說「你不對」,打仗她絕對不敢說自己在行,全是紙上談兵。但是看人她還是有一點把握的。就不對!

她讓餘澤傳過話,自己也說過,如果這些人受了氣,又沒有申訴的渠道可以上達天聽,她可以代為轉達。但是如果這些人真就隻把她當成個傳聲筒,當成個工具,她已經生氣了。

單良不動聲色地站了起來,滑著腳尖往榮校尉那兒湊了湊:完嘍,小閻王生氣了,又有好戲可以看了。就是不知道倒黴的會是誰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爺的狂妃是神醫 我的七個仙女姐姐 都市全能中醫 潘多拉女郎 蓋世仙尊 帶著孫子闖異世 重生之再嫁末路上將 戰死的相公回來了 病嬌拯救計劃[快穿] 超甜CP:金主,求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