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吳越之爭之後,西施到底去了哪裡?(1 / 2)

加入書籤

在春秋末年,越王勾踐之所以能對吳王夫差復仇成功,除勾踐自己有「臥薪嘗膽」的堅韌品質和懂得隱忍的聰明才智外,還有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勾踐善用「美人計」。這位美人才色藝俱佳,在吳王宮中上演春秋版的無間道,及時為勾踐獲取和傳遞情報,使得勾踐歸國後迅速集結軍隊覆滅吳國,這位美人就是中華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施。千年來,西施為國家利益犧牲自我的精神被廣為傳頌,她一生充滿了傳奇,可是在勾踐復國執政後,她卻神秘的消失了,美女西施最終去了哪裡呢?

西施並不是這位傾國傾城的美女本名,她本名為施夷光。古代美女都逃不脫紅顏禍水的命運,在吳王夫差心中,西施導致了吳國的滅亡,是十足的紅顏禍水。而在越王勾踐那裡,民間佳人西施因為她的美貌和才智,作為工具被派往敵國做間諜,自古的帝王都忌憚功高蓋主的功臣,等待西施的依舊是悲慘的下場。西施的歸向在後世學者眼中,大概有以下幾種可能。

沉江

第一種是以悲慘結局的沉江說,此種結論為古代女性的命運,添加了更為濃厚的悲劇色彩。據說越王勾踐滅吳後,親自去吳王宮迎西施回越國,勾踐夫人對此極為嫉妒。在回歸越國的船上,勾踐夫人趁勾踐出船艙接受兩岸越國臣民禮拜時,將西施騙到船尾,然後命人將西施身上綁上巨石推入了江中,一代佳人自此命喪江中。

在《墨子》書中記載道:西施沈其美,吳起裂其事;其中「沈」在古代是「沉」的意思,說明西施因為美麗而被沉到江中而亡。而在《吳越春秋》也有:吳亡則越浮西施至江;這進一步印證了西施沉江而亡的悲劇結局。

晚唐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景陽井》寫:腸斷吳王宮水外,濁泥猶得葬西施。另一位唐朝詩人皮日休也在詩《館娃宮懷古》寫道:不知水葬今何處,溪月彎彎欲效顰。」沉江的結局實在過於淒慘,後世比較善良的文人,則在詩句中描寫西施是失足落水而亡的,比如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浣紗》:鳥驚人鬆夢,魚沉畏荷花;他認為西施是不小心落水而亡的,這種說法最為理想,可是缺乏實質的證據。

歸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人生謎題解決專家 洪荒:開局融合盤古之心 重生之財富密碼 非人類下崗再就業 開局獲得喪門鍾 陸少又來逼婚了 異變法則 總裁爹地霸道寵 重生醫婿 戰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