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王莽當政後做了哪些改革?(1 / 2)

加入書籤

王莽是東西兩漢之間新朝的開國皇帝,因推行一係列「超前」的改革,而被網友戲稱為「歷史穿越者」。除了土地國有、廢除奴隸製、幣製改革、鹽鐵國營等被人們稱為「社會主義改造」的改革措施外,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王莽對更改地名還有種近乎瘋狂的偏執。

最為新王朝的建立者,更改地名這種事並不少見,歷朝歷代都做過,可誰也沒有王莽這樣的瘋狂。

據統計,與西漢末年相比,新莽的郡從106個增加到116個,連增帶改,一共改了91個郡的名稱;縣從1587個增加至1585個,共有730個縣換了名字。要知道王莽在位僅14年,也就是說,在這短短的14年裡,王莽就改了全國一半的地名,倘若王莽再多活幾年,怕是全國的地名都讓他改了,可見這是何等的瘋狂。

王莽的成長背景

在聊改名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王莽這個人。

王莽出生於西漢末年的外戚王氏家族,他的姑姑則是漢元帝的皇後,漢成帝的生母王政君。王家作為權傾朝野的外戚,族內先後九人封後,五人出任大司馬,可謂是當時的頂級豪門。可與生活奢靡、聲色犬馬的族人不同,深受儒學影響的王莽卻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與兄長叔父們形成極大的反差,成為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

王莽入仕後,憑借著家族的支持和近乎完美的道德形象,迅速成長為朝中新貴,並於公元前8年接替叔父王根坐上了大司馬的位置。可即便此時的王莽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他依然維持著自己的聖人光環,甚至因為兒子殺死家奴而逼兒子自殺。

與王莽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漢王朝漸漸走進死局。

西漢末年,政治日益**,長期的土地兼並導致大量農民破產淪為奴婢或者強盜,整個天下呈現出一幅末世衰亡的景象。又因為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盛行天人感應,認為國家衰敗、百姓受難是上天對君主失德的懲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漢室,將目光轉向了聖賢王莽。

公元9年,王莽在朝臣的擁戴下,在萬千百姓的請求下,代漢自立,建立新朝。

從王莽的成長經歷來看,王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儒士,更是一個狂熱的儒家復古主義者。王莽從小研習儒家經典,儒家思想對他來說不是學問而是人生信仰,以至於言必出三代,事必據《周禮》,一心想恢復周製,認為隻要按照《周禮》等儒家經典來治理國家,就能建立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因此,包括地名改革在內的一係列改革措施,無不都是不切實際的托古改製,也就不難理解王莽為何對改名這個偏執。

州郡地名的更改

公元前106年,為加強對地方的管理,漢武帝將全國分為十三個州,即豫州、冀州、青州、兗州、並州、幽州、徐州、荊州、揚州、益州、涼州、梁州、交趾、朔方(後被匈奴占去),後又在京畿地區設立司隸校尉部,合稱「十三州一部」。

西漢十三州一部

王莽即位後,認為「漢家地廣二帝、三王,凡十三州,州名及界多不應經。《堯典》十有二州,後定為九州。漢家廓地遼遠,州牧行部,遠者三萬餘裡,不可為九。謹以經義正十二州名分界,以應正始。」為了「應經」,王莽將交趾改為交州,改涼州為雍州,並撤銷司隸校尉部,將長安在內的京畿地區並入雍州。

當時的州隻是監察區,並沒有行政區的屬性,王莽改交趾為交州、改涼州為雍州還算合理,可到了郡縣一級,王莽徹底放飛自我。

到新莽天風元年,王莽共廢除兩個西漢舊郡,新設15個郡,改名76個郡,僅有25個西漢郡名「幸免於難」,最先下手也是改動最復雜的就是長安洛陽所在的東西二都地區。

改西漢京師為西都京兆郡,分西漢京畿地區的三輔(京兆、左馮翊、右扶風)為六尉,分別為京尉郡、師尉郡、翊尉郡、光尉郡、扶尉郡和列尉郡;

西漢三輔地區部分縣名更改情況

在洛陽設立東都,改洛陽所在的河南郡為保忠信郡,改南陽、河內、潁川、弘農、河東、滎陽六郡為豫州六隊,分別為前隊、後隊、左隊、右隊、兆隊、祈隊,最終形成兩京六尉六隊的行政區劃。

東都六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人生謎題解決專家 洪荒:開局融合盤古之心 重生之財富密碼 非人類下崗再就業 開局獲得喪門鍾 陸少又來逼婚了 異變法則 總裁爹地霸道寵 重生醫婿 戰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