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忠義士(下)(1 / 2)

加入書籤

3

二人進入後堂,走到那個碩大的神龕前。何九掀起神龕的帷幕,裡麵原來供奉著三個神位。神牌皆是綠底黑字,中間神牌上鐫刻的是:「故大宋承事郎楊公巨源之位」,左右神牌分別是「故大宋朝奉郎朱公邦寧之位」、「故大宋興州通判張公伯威之位。」這裡供奉的不是何九祖先的神位!

「相公可知道這三人的故事?」

宋慈搖頭不解。這楊巨源的名字他倒是記得,似乎是蜀中平定吳曦叛亂的功臣,後來不知何故自殺。至於其他二人,他卻是不知。

何九長嘆一聲:「這期間慷慨激烈之事說來話長了,請相公容在下慢慢敘來。」

他請宋慈在神龕旁的交椅上落座,自己坐在床沿上。「這莫七行刺的並非小人,其實是朱邦寧、張伯威二公……」

聽何九講,春節人日下午,他和朱、張等一眾人飲酒後,行至內湖聖因寺後麵。朱邦寧忽然內急,便獨自到旁邊林中僻靜處小解。不久,林中傳來打鬥叫罵之聲,何九等急忙沖進去看究竟。原來朱邦寧正與一持刀漢子鬥在一起,情勢很是危急。

事發突然,眾人皆沒攜帶兵刃,無可奈何。情急之中,何九用一方飛石擊中那刺客臉頰,刺客忍痛大叫,扭頭急退。眾人瞥見了刺客的麵相,這漢子額頭有疤痕,長相甚是凶惡。張伯威恨極,對刺客窮追不舍,何九招呼徒弟賽關索、董急快等手持棍杖隨後趕去,他自己則留下照看朱邦寧的傷勢。

一盞茶功夫,賽關索、董急快攙扶著張伯威回來了。原來那名刺客有人接應,不知何處射來一支短杆箭,正中張伯威右小腿上。那刺客趁亂竄到了湖邊,跳上一名後生劃著的小船逃了。

「原來如此。」宋慈撚著髭須點點頭。

何九繼續講述道。朱邦寧隻是吃刺客用刀劃傷,傷勢無礙,倒是張伯威中的箭傷甚是麻煩。雖然敷上了金創藥,傷口卻多日不愈。朱、張二人久在軍中,識得這是金人的藥箭。中箭後雖不致命,但是傷口感染難以愈合。兩人不再理會傷,繼續忙事。

過了幾日,大約是元宵節前,兩人欲到蘇堤的「三賢祠」去走走。有了上次的行刺,又沒有尋訪到刺客的蹤跡,何九等不免擔心。不過想來蘇堤是都下最繁華處,遊人頗多,料賊人不敢造次,也就任他二人去了。臨行時,兩人和何九約定上燈時分在「三賢祠」碼頭見,由我家大姐和董極快去接。但是當天大姐和董極快在這裡一直等到初更時也沒有見到人。何九甚是焦急,派人四處查找,竟然再也尋覓不到兩人的蹤跡。

直到那日樵哥帶人去臨安府衙內收厝無名屍首,何九才再次見到兩人,可是與兩位義士已經陰陽相隔,回天無力了。為了防止節外生枝,何九當日就著人將兩公盛裝厚殮,迅速火化,入土為安。因此,當魏仲昌因為豬杆箭追問兩具屍首時,何九心裡暗暗一驚,隻推說出了差漏。

「叵測兩位義士還是遭了奸人的算計。」何九拍著大腿後悔不已。「早知如此,小的那日應該多著人陪著他們去。」

「莫七為何行刺這二人?」

3

「大人有所不知,楊公巨源並非自殺,其實是被安丙那個奸人所冤殺。這樁冤案在西川父老人人皆知,堪比當年嶽武穆的冤獄。朱邦寧、張伯威兩位義士激於義憤,受川中父老所托,千裡迢迢來都下伸冤。到行在後,兩人先住在我仁德坊家中,然後四處找人伸冤。奈何安丙這廝已經早做安排,上下打點,又勾結史相,朝野執政人人噤口若寒蟬,故而伸冤之事一時難以進展。這期間不知怎地走漏了風聲,給兩人還引來殺身之禍。唉!」

「竟有如此事情!」宋慈驚訝道:「他二人可曾見過什麼人?」

「這滿朝權貴多懾於史相權大,又不願得罪安丙,無人敢攬這等事情。不瞞大人,那朱邦寧是蜀中嘉州人,與楊駙馬延齡是舊識,曾經去湖邊園子,就是挹秀園裡拜訪楊駙馬。楊駙馬倒是見了朱邦寧,答應找機會上達天聽……」

「你且打住。」宋慈站起身來,腦子裡快速思考著。「這麼說來,假尹海事先被安插在楊家是為了探知朱邦寧兩人的蹤跡,繼而圖謀行刺,與芸娘無乾?」這個想法讓他震驚不已。

何九不敢打斷宋慈的思路,房間裡一片靜默。許久後,宋慈回到座位上,問道:「我且問你,那個李固在其中是什麼角色?」

何九憤憤道:「相公或許知道,這個李固原是故韓相府裡主事,原名喚做李壵。隆興年北伐前,小人常常在韓府裡走動,和他相識。韓太師對他青眼有加,小人便以為他也是個忠義之士,沒想到小人走了眼,這廝委實是個小人。六年前太師遇害後,他改名為李固,與北方金狗勾結,暗地裡殘害忠良,乾了許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李固勾結金人?這些你可有證據?」

「如果不是和金狗勾結,他為何雇人殺害朱、張兩位抗金義士?」

何九反問。「相公已然知道,燕小三在五閒樓上偷聽到的,就是李固與莫七合謀害人之事。小人分付徒弟們私下裡查驗過,幕後主事的就是這個李固!」

宋慈不以為然,刺殺兩位朝廷的軍官,罪責不輕。李固是個八麵玲瓏的商人,如無巨利可圖,他絕不會冒此風險的。「這個李固背後可另有主使?」

「回相公的話,這廝深居淺出,總在自己的園子裡潛伏著,像條藏在洞裡的毒蟲。不過小人著人跟蹤過他,這廝與史相府中的人常有來往。」

「史相府裡的人?」宋慈心裡一動:「李固莫非與史相暗通款曲?」

「他們常在十三間樓見麵,鬼鬼祟祟地,不知在策劃什麼,且見麵總在夜裡。」

「怎地確認是史相府的人?」

「和李固見麵的那人虞侯打扮,五短身材,甚是壯實,隻是不曾看清這人的長相。下葛嶺後,這個虞候提著史相府的燈籠,從內湖路徑直進入西泠橋旁的史相園子裡,沒有人阻攔。」

「五短身材,甚是壯實。」這確實是假尹海的特征。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戍邊樓 一個小演員 馬蘭花香 帶著帝王群打國運 幻想之塔 快穿之我靠男二續命 末世之從種田開始 林峰在詭異遊戲中堅難求生 重生大明陳友諒 菁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