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書生造反(1 / 2)

加入書籤

書生造反,三年不成。

一些看似調侃的話其中總含著某些顛撲不破的至理。老趙看著李綱那留著美須在上下翻飛的嘴唇,心裡感到非常地不是滋味。

李綱麵對覆頂之災的時候他可以挺身而出,就算事不可成,自然也能夠從容就義。但是要他用非常規的手段去獲得救國救命的主動權,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朱熹雖然還沒有出現,可是大宋處處都有理學的樊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規矩早就壓在每一個宋人的心上,天地君親師在他們的心中膜拜的牌位上各司其職,沒有絲毫差錯,文化越高的人越遵守這樣的規矩,也越會利用這樣的規矩。

李綱能夠越趙構來樊樓,說出這番話,於他來講,已經相當僭越了。對於爭取抗金主動權這件事情上,這已經是他能夠做的極限了。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LUAN用。老趙是不會去做這種事的,事實上,傻子才會去做。

「我也知道此事於康王而言甚為不易,但是萬望康王能夠看在深受金狗荼毒的北地百姓,還有犧牲在開封城外的無數兒郎,以及這開封城的百萬百姓跟樊樓的一席繁華麵上,去跟官家說上一句話。」李綱說完朝著老趙作揖,彎月要九十度,久久不願意起身。

趙構看著李綱,沒有起身去扶他,也沒有出言勸他勉勵,隻是不鹹不淡地說了一句:「我說話,難道還比李邦彥有用?」

李綱依舊保持這作揖的姿勢,嘴上說道:「如今,白時中、梁師成、王黼都倒台了,和談派勢力大減,且各地勤王軍隊尚在開封附近,金兵又剛被打退,我軍士氣正旺,康王入宮跟官家說明厲害的話,官家權衡之下定然不會在聽李邦彥唆擺了!」

白時中是太宰兼門下侍郎,梁師成官至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隱相、王黼官至三公元宰,都是權傾天下的人物,不過在這兩年確實相繼倒台,因為他們主張跟金國議和,導致民怨沸騰,百官彈劾,而且這幾位多是徽宗舊臣,趙桓登基也不希望有老家夥跟他指手畫腳,正好趁機除掉,要說這幾人倒台的原因,老趙覺得還是因為趙桓想掌權居多,跟這些人主張和金人議和沒有太大關係。

畢竟答應讓出三鎮的人還是趙桓自己。

這樣看來,李綱這個老實人是靠不住了。

要救國和自救還得看自己。打定主意之後老趙站起身,扶起了李綱,誠懇地說道:「李尚書。我一個閒王,及冠還沒幾年,縱使在金狗營地中豁出了性命,擺出了一副寧死不屈的樣子,得到了一些名聲,可是在皇兄和李邦彥眼裡,無非就是因為我年紀少小,不懂事,方才敢如此,無非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罷了。他們眼中的軍國之事,恐怕不是我說金國不足為慮就能左右的。」

李綱聞言茫然抬起頭:「可是」

「李尚書既然掌管兵部,近些日子又在掌管軍事的樞密院做事,難道真不知道我皇兄心中所想嗎?他那表麵示弱,徐徐圖之的想法就連我這個不問朝事的閒王都知曉,李尚書不知?」

李綱頹然說道:「康王看的通透,隻是李某不服,還想一試。這才都敢約康王來見。既然康王說得如此清楚,李某也沒必要厚顏請康王再去官家那裡做一次無用功了,若是惹怒了官家,導致皇室兄弟不和,李某萬死難辭其咎。」

老趙聽了心中也是一笑,這後麵兩句李綱明顯就是在說氣話了。他跟趙桓雖然是兄弟,但是並非一母所出,趙桓的媽是皇後,趙構的媽隻是一個妃子,一個嫡出一個庶出,哪存在什麼感情,見麵也就是行個禮罷了,年少時見麵或許還兩小無猜,長大之後一個是太子,一個是閒王,自然不會熟了,什麼導致兄弟不和,那是屁話。

李綱雖然因為憤懣而出言不遜,但是趙構還是能理解的。嘴上隻是笑嘻嘻地安慰他兩句,再喝了幾口酒,便各自告辭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木葉之沙遁崛起 神鬼行紀 重生老師開了掛 道法的世界 貞觀有新人 全球幻想時代 最強VIP 進化科學 復生之後 我師傅是齊天大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