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章(1 / 2)

加入書籤

橋很大,橋下的橋洞,自然也不小。

周邊農戶家的孩子,自這橋建成,就最愛橋上橋下地玩,又有討飯的叫花子,在橋下搭起棚子,住了下來。

1994年3月12日淩晨五點,j市新建成的文華橋橋下。

文華橋橫跨在j市郊區一條大河上。

石振是被凍醒的。

主持人跟著播報石振的種種成就,最後還道:「在過去的二十年裡,石先生先後給慈善機構捐款一億七千萬,按照石先生的遺囑,他去世後,名下所有資產將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

電視畫麵變成追悼會現場。

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窮有富,所有人都麵露悲戚。

他們或多或少,受過石振的幫助。

石振是j市納稅大戶,但追悼會卻布置得非常簡單,很符合他一直以來勤儉節約的習慣。

但此刻,這個簡單的追悼會上擠滿了人。

三十出頭的女主持人穿著西裝,正在播報新聞:「本市知名企業家石振先生於12日淩晨五點在醫院去世,享年四十六歲。」

石振無兒無女,他這一生除了賺錢,就是做慈善,賺錢本身仿佛也是為了能有錢做慈善,這樣一個人,如何不讓人尊敬?

z省七分山一分水兩分田,有沿海富裕的地兒,也有窮鄉僻壤。

他去世那會兒,z省已經很發達,他家鄉也開發成旅遊度假的好地方,村裡人出來打工的打工,開農家樂的開農家樂,都手有餘錢奔了小康,但九十年代,那個閉塞的山村依然很窮。

j市位於長三角,夏天長冬天短,但三月份還是有些寒涼的,哪怕石振穿了大棉襖,又在身上裹了幾個蛇皮袋,依然擋不住四麵八方傳來的陣陣寒意。

他住的地方畢竟不是溫暖的房子,而是橋洞。

他醒後,看了看四周,就裹緊身上的蛇皮袋,起身靠著身邊的石頭坐下,一動不動。

他舍不得花錢住旅館,也不覺得晚上睡覺的地方非得是個屋子,就在j市新建成不久,周圍還都是農田的郊區的一個橋下住下了。

他和石星火兩個人在橋洞裡住了快一個月,後來總算找到工作,兩人才改為住工地。

石振也是出生在長三角的。

路還沒修通,他們村裡的人出來不方便,大家也不愛出來,年復一年種著剛夠吃的糧食,就那麼一天天過著。

他們村裡人一年到頭唯一的收入來源,是賣香菇——他們家家戶戶都會用祖上傳下來的老法子種香菇,種成曬乾了,就讓人用擔子挑出去換錢。

很長一段時間裡,石振都以為自己會在山裡種一輩子的地,他身體好,乾活利落,還很會種香菇,肯定能攢到錢,等他攢夠錢,就可以娶個媳婦,然後生個孩子像他一樣種地種香菇。

但到了九十年代,外麵世界的變化,多多少少還是傳進了他們村子。

他是村子裡第一個出來打工的。

去年,他們村子裡來了個二十出頭的實習老師,那實習老師是j市人,來到他們村子之後,被他們村的貧窮驚呆了。

這老師在他們村教了一個多月書,吃了一個多月混了香菇粒的鹹菜之後,突發闌尾炎。

他瞅見後,連夜把人從山裡背出去,送到縣城醫院做了手術,那之後,這老師就總跟他說話,也勸他出去打工。

他並不是安於現狀的人,年輕的他有自己瘦小的身體裝都裝不下的野心,當即決定要出去。

不過他當時沒錢,所以種了一年香菇攢錢,等今年過了年,才和石星火一起出來。

正好,他今年也滿了十八歲。

他和石星火來了j市,見到了一個讓他們震驚的,外麵的世界。

這裡到處都是五六層高的小樓,偶爾還能看到更高的大樓,這裡有很多小汽車,這裡的人都穿得光鮮亮麗。

他心裡的火被點燃,強烈的情緒打從心底奔湧而出——他要賺錢,他要買小汽車,他要過有錢人的生活!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奮勇前進。

石振長長地呼一口氣,熱氣在晨光裡凝結出一團白霧。

而這時,旁邊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

這橋洞底下,住的不隻有他和石星火,還有一個老太太,那老太太是個乞丐,她用竹子木頭塑料布之類的東西在橋下搭了個小窩,白天背著個布袋去附近討飯,晚上回來睡覺。

老太太有點怕他和石星火,他和石星火雖然窮,但自認跟這種老乞婆不一樣,再加上語言不太通,上輩子他們在橋洞下同住快一個月,相互之間也沒說幾句話。

是的,上輩子。

眼前的這一切無比真實,如果沒有意外,他應該是回到了二十六年前,他十八歲的時候。

石振深吸了一口氣。

涼絲絲的空氣吸進肺裡,他勾起嘴角想笑一下,但沒笑出來。

隔壁的老太太用碎磚頭在她小窩外麵搭了一個小灶台,還細心地抹上了爛泥,這會兒正抖著手用著灶台煮粥。

石振看了她一會兒,站起身,開始清理橋洞下的碎磚水泥塊之類的建築垃圾。

這兒有不少這樣的東西,石振之前沒管過,今天卻是將之一一搬開,堆在角落裡。

他還順手收拾出一些還能用的斷磚,整齊地碼在那個老太太的窩棚旁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絕色狂妃誤惹獸黑帝尊 文娛從夏洛特煩惱開始 我的女友是盲女 簽到十萬年,求求你快飛升吧 皇女的進階之路 港影人生 穿越農家:團寵福寶有空間 重生後的我真快樂 重生七零媳婦有點辣 醫武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