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與長樂公主久別重逢(1 / 2)

加入書籤

一旁的房玄齡聞言卻開口反駁道:

「啟稟陛下,臣以為不可!還是應派蜀王前去!」

聞聽房玄齡此言,一旁的杜如晦急忙開口打斷道:

「丞相!怎得如此亂說?!蜀王殿下不過一階藩王,豈能堪當如此重任?」

杜如晦之所以會如此激動,就是因為他擔憂蜀王李恪的安危。

要知道,這可是跟劍宗談判。

動輒小命不在。

房玄齡居然要讓蜀王殿下以身犯陷,這根本就是不忠不孝!

李世民則是更加偏向李恪一點。

一是因為李承乾乃是太子,又是嫡長子。

李世民自然是要更加偏愛一些的,擔憂太子會出現生命危險。

另一方麵則是因為,李恪在就藩之後的一係列表現實在是太過驚艷。

以至於在李世民心中構造了一個不會失敗的強大形象。

李世民心中相信,交給蜀王,這件事情的成功率十分高。

不過,雖然他心中如此想。

但為了避嫌,他還是要聽一聽房玄齡選擇蜀王的原因,然後再做決定。

心念及此,李世民開口問道:

「丞相,緣何會選擇恪兒?」

房玄齡聞言,斬釘截鐵的說道:

「稟陛下,兩個原因!」

「其一,方才召集百官入殿議事,李靖所言陛下可還記得?」

李靖所言?

李世民和另外兩位老臣立刻回想起來。

李靖當時說,這劍宗背後必定有主使。

而這個主使,極有可能就是蜀王。

房玄齡說道:

「臣以為,李靖將軍所言斷然不是空穴來風。他既然有此思考,那即便再怎麼不可能,裡麵也必定有一分真存在!」

「因此,選擇蜀王殿下前去,便可以知道,殿下他究竟是不是幕後主使!」

三人聞言頻頻點頭,認為房玄齡此言十分有理。

不過,這隻是原因之一。

房玄齡推舉蜀王李恪的第二個原因呢?

見三人好奇的看向自己,房玄齡繼續說道:

「陛下,這原因之二便是,老臣對蜀王殿下擁有十足的信任!」

說到最後兩個字的時候,房玄齡站直了身子,挺直了月要板。

「此番武舉考試,太子殿下動輒便是昏將過去。甚至就連武舉考試之後的殿上封賞,都尋找借口推掉不來!太子殿下這般表現,實在是讓老臣感到失望!」

「但反觀蜀王殿下!他恪盡職守,處處都表現的比太子更像個儲君!」

「陛下,老臣也不怕您降罪。老臣以為,蜀王殿下,在各個方麵,都比太子強十倍!」

房玄齡說這番話的時候,他顯得十分驕傲。

好似他在說的不是蜀王李恪,而是自己一般。

聞聽了房玄齡所言,杜如晦也終於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原來,房玄齡此番推舉蜀王前去談判。

是為了增添蜀王殿下的政績!

讓他徹底將太子殿下給甩開!

至於生命危險?

房玄齡對蜀王殿下十分信任,根本就不信李恪會談判失敗!

聞聽房玄齡這般慷慨激昂的話語,李世民心中駭然無比。

雖說他早就看出,房玄齡、杜如晦等朝中老臣都對恪兒看好。

但他沒有想到,為了恪兒,房玄齡這種沉著穩重的老臣,都能說出如此激進的話語來。

李世民這下,對於蜀王李恪的印象更高了些。

他心中,太子與蜀王究竟讓誰當大唐下一任國君的天平,又向李恪偏移了一點。

聽了三位老臣的諫言,李世民終於做出了決斷。

他決定,給蜀王李恪一個機會。

順便保護一下太子李承乾。

李世民輕嘆口氣,開口說道:

「傳朕旨意!」

傳召太監聞言立刻拿出紙筆準備記錄。

李世民開口,朗聲說道:

「命蜀王李恪代朕,會見劍宗三聖!」

太監得了旨意,馬不停蹄的往禮部趕去,想要趕製聖旨前往蜀王府傳召。

他前腳剛邁出大殿,就被李世民給叫住:。

「都什麼時候了,還去禮部!直接當口諭傳!」

傳召太監得令莫敢怠慢,出了紫宸殿直奔皇宮外的蜀王府行去。

此時,蜀王的車輦已經來到了皇宮前。

大唐禮製,皇宮之內隻有皇帝、皇後和太子可以乘坐車輦。

其餘人等,不論是皇子還是一品大員,都隻能乘坐轎輦。

因此,蜀王李恪的車輦,必須停在宮外。

李恪和端木蓉需要下地步行,進入皇宮之內,改換由皇宮準備的轎輦繼續前行。

如此做的目的,乃是為了防止有謀逆之心的歹人,在車輦中存放武器。

所以,才會在皇宮準備經過檢查確認無誤的轎輦。

來到皇宮門前,千牛衛統領見是蜀王殿下的車輦。

上一次吃過虧的他這一次硬著頭皮上前阻攔。

來到車輦前,千牛衛統領恭敬行禮,說道:

「末將見過蜀王殿下,此處皇宮禁地,還請殿下移步宮內轎輦。」

家丁聞言取出上馬石放在車輦一側。

李恪掀開簾子,從車輦中走下。

身後車輦上的端木蓉也隨同走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淩晨的月亮 讓悲痛羽化成蝶 多多的奇妙冒險 我繼祖光斬魔神 穿越進寶可夢 重生:被設計陷害後我覺醒了係統 心悅與 係統:讓你相親沒讓你收女神 青陽一中 穿越後,追殺我的女主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