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 / 2)

加入書籤

第7章

縣衙看到這個情況,那還敢輕起妄動,速將這一情況報告了潞安府衙,府衙知道太平軍長毛賊在鹹豐三年來到這裡的厲害,燒廟宇開糧台殺官兵虜百姓強民女,比占山強盜威猛無比。雖然毛賊已走,卻有眾多響應者留在山上為王,不敢怠慢,遂派府台官帶兵到縣衙平息毛賊,少行動武,以招安甚好。

府衙一出兵,這十裡嶺上的「小天國」那是官兵的對手,剛剛上山投奔到「柔風」旗下的百姓,還都是一群烏合之眾,聽到官府來抓,還沒見到官兵的蹤影有的就望風而逃了。

可是方圓上山的眾俠士這個麵子哪能輕易丟掉,即是要斬首示眾也得落個好名聲,不能讓鄉中父老將他們也當作響馬反賊來唾棄。

於是在官兵未來之前,眾俠士就商討對策,戰是戰不過,投降也得有個理由。大家生在這裡長在這裡,都知道地方官貪婪成性,借給朝廷征收軍費,巧立名目,地稅倍增,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並肆意捆綁無力繳納賦稅的百姓。

馮光道跟李三太聽了這個建議拍手叫好,他們樹旗的目的就是要給百姓討個公道,沒想到這官府來的太快,知道是他們打著「小天國」這個牌子驚怒了官府,還把鄉裡的眾俠士給連累了。

李三太是遊風約七裡人,連累眾俠士也是他的計謀,現在剛剛聚攏就遭官兵圍剿,他們曾親眼目睹官兵跟太平軍交戰的那個血腥場麵,真是血流成河慘不忍睹,他們就是從死人堆裡跑回來的。

接到官府派來的使者通報說:悉聞十裡嶺眾義士聚集舉事,打「天國」之旗號,乃朝廷反賊無疑,必圍清剿,念是初犯,起因乃受刁民挑唆,遂網開一麵,如眾英雄接受官府招安,諸事具免。限三日內選頭領來縣衙議和。

使者走後,李三太召集大家先是一番謙言:「想我李三太跟從馮頭領在這十裡嶺上舉旗招兵議事,實為模仿太平軍之舉為當地百姓抱不平,還將遠近聞名的眾義士敬上山來,沒想到這官府來的如此之快,害的眾義士有家不能回,有苦無處言啊,我李三太是西七裡人也,跟眾義士同為鄉親,今此舉已出,難以收回,還望眾鄉親海量,望同舟共濟渡過難關。」

這時東七裡的王抓鈎道:「今我等來的山來並不是李軍師之錯,而是受官兵捉拿才被義士先救,不然現在也已經被官府加個反賊之罪腦袋搬家了。官府因為一段順口溜就把我等斷為反賊,豈有此理。」

「就是就是。」眾人齊聲響應。

王抓鈎是當地的教書秀才,懂得事理,說出話來那是一套一套的,其他好漢隻是一介武夫,適才聽了李三太之言已是激動,對馮光道請他們上山的那個「不尊」也不再記心,接著聽了王抓鈎的一番話更是疑雲飛散,怨恨大消。

其實他們也知道,現在是說什麼也遲了,唯有共同想辦法渡過難關。

王抓鈎又道:「如今太平軍已經跟朝廷反了十年,目的也是為我們百姓抱個不平,雖然結果無望,那是因為外國洋毛子的插手。像我們這遊風之地,百姓常年賦稅累累,地方官吏編造名詞,欺壓百姓屢屢皆是,我們即是反也反的有理有據。」

「就是就是。我們就給那些貪官小吏羅列一些罪狀,跟縣衙對質,即是被抓也能落個好名聲。」眾百姓一時興奮,剛剛還在驚驚膽顫,聽了王秀才的一席話反而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罪孽可言。

於是挑一些能人義士,由王抓鈎執筆,羅列了當地收刮民財的官吏們的一些罪狀:一、巧取名堂欺詐百姓。二、缺斤少兩克扣糧餉。三、地稅倍增,巧取豪奪,逼得百姓家破人亡。四、拳打腳踢,私設公堂。

至那日,縣衙接報「反賊」無人來議和,便領兵前來鎮壓。馮光道等義士、及「嘍囉」聚集消軍嶺等待官兵前來。

次日,各地鄉親奔走相告,宣傳「小天國」義士在消軍嶺跟官府大鬧鄉民賦稅之事,便一路紛紛聚集消軍嶺。

這一切原是李三太、王抓鈎及眾義士的計策,他們沒有選派代表到縣衙議和是因為怕官府欺少,弄不好當場將代表捉拿後再舉兵來剿,連百姓都弄不清他們是犯的何罪而被剿滅,最後再扣頂「反賊響馬」的帽子,就永世也說不清了。最終在祖宗先人麵前連個牌位都沒有。

消軍嶺是官兵到十裡嶺的必經之路,當年青羊山陳琦兄弟起義就是在這裡跟官兵大戰,隻要占據消軍嶺的險要之地,官兵是無可奈何的。他們要在這裡跟官府論個高低,即是死也死得其所。

「反賊」聚集消軍嶺的消息已經傳到縣衙,縣衙官兵知道這反賊是要跟官府決戰到底了,便快馬報告府衙,府衙怕事情鬧大,差同知官帶兵前去監督。目的還是以招安議和為主,減少流血傷亡。萬一再把「反賊」逼到山上做了響馬,也是當地百姓之擔憂。

官兵到了消軍嶺,將嶺上的「反賊」圍的水泄不通,兵臨城下。前來看熱鬧的百姓紛紛散聚在各個山窪崖壁,唯恐傷及自己。許多前來「圍觀」的百姓其目的是為自己的家人助威,希望有個好結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西遊:開局毀了靈台方寸山 當代野狼 秦爺是個護妻狂魔 我在天庭當差 穿書假千金求下線 星空之上 爸媽和我一起穿越了 開局成為傀儡皇帝 我隻想當一個安靜的掌門人 都市戰神狂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