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正俠與遊俠(1 / 2)

加入書籤

然而,這個時候的「俠客」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跟賊寇一般被當時的朝廷和百姓所痛恨。

這群「俠客」跟賊寇最大的區別就是,賊寇在做惡事時,會坦率地承認自己就乾的就是惡事;反之,「俠客」在做惡事時,會標榜自己做的是替天行道的義事。

但實際這些「俠客」口中所謂的義事,有多少是真正的義事?!大多數都是因為磕磕跘跘的小事而行凶殺人,有時是因為有人嘴臭了一下,說了兩句令他們不舒服的話,便拔劍斬之;有時是因為路過時不小心碰撞了一下,也一並拔劍斬之。

這些自詡的俠客,時常將好人誤當惡人殺;將好商誤當奸商殺;將好官誤當貪官殺。

朝廷有心去整治一下這種亂象,但無奈自己的底下士兵並不懂武功,想要抓住這群能飛簷走壁的俠客,談何容易。

為此,當時的永昌皇帝頂著巨大的壓力,創立新軍,將武功引入軍中,規定參軍的硬性條件之一,就是要熟讀《內力論》一書。

經過數年發展,朝廷的軍隊戰鬥力得到大大加強,會飛簷走壁的士兵,大有人在。這就是使得朝廷有那個能力,去打擊這些所謂的「俠客」。

此外,長居在青雲山的劉庭雨,在看到許多人在習得武功後,並沒有用於行善,而是用於作惡,這明顯與他的初衷是相違背。

對此,劉庭雨第三次執筆寫下來《俠客》一書。在書中,劉庭雨向世人表明了,自己對於俠客的看法,他呼籲一名合格俠客,應該做到自由但又不放肆、灑脫但又要有原則、行俠仗義但又不要以武犯禁!

就後世影響力而言,《俠客》一書雖然比不上《內力論》和《二重體》,但它為當時混亂的俠客階層提供了一盞指明燈,為自身又吸引了一大批跟隨者。

在這群跟隨者中,出現了九個比較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各自帶了數千名俠客分別盤踞在白雲山、紫雲山、仙女山、大同山、玉水山、通天山、百草山、龍泉山、海清山這九座大山中。

這些俠客嚴格遵循劉庭雨在《俠客》一書中的呼籲,在懲惡揚善之前,會極力查清楚再動手,避免出現誤殺好人的現象。如果真的出現了誤殺,這些俠客會主動向死者的家人,進行理所能及的賠償並懇求其原諒。如果死者家人堅持不肯原諒,那誤殺的那名俠客就會自殺謝罪!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九大山上的俠客漸漸地形成了九大流派,他們與劉庭雨所在的青雲山,一起統稱為正俠,而將剩下的所有俠客則被稱作遊俠。

不久,九大流派的首領一同來到青雲山,一同表示要推薦劉庭雨成為他們的大首領。

劉庭雨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但覺得大首領這個稱號並不好,便將其改稱為盟主。至此,第一代武林盟主正式誕生!

劉庭雨當上武林盟主的消息迅速震驚了朝廷,有大臣當即向永昌皇帝直言:「這是劉庭雨想要謀反的跡象!」

並建議要立即集結百萬大軍,一口氣將以劉庭雨為首的俠客階層給粉碎掉。

為了打消朝廷的顧慮,劉庭雨命人將自己給反綁起來,孤身一人前往京城,去麵見永昌皇帝。

劉庭雨直言自己並無絲毫想要謀反的心,隻是想將後半生都投入到武學裡去,並表示自己可以死,但懇求其放過其他無辜的俠客。

永昌皇帝考慮再三,最終否決了大臣們的建議,將劉庭雨放了回去,前提是要其好好地管轄一下手底下正俠的行為。至於大量的遊俠,永昌皇帝則下定決心要管到底了。

之所以這麼做,不僅僅是因為永昌皇帝相信了劉庭雨的為人,更是擔心一旦劉庭雨死後,會激起大量俠客的不滿,這會造成極大的動亂。畢竟,劉庭雨在這群俠客中的威望實在是太大了。

全天下一共有數百萬的俠客,朝廷的百萬大軍到底能不能打得過是一個問題,值不值得打也是一個問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生存挑戰:從蠻荒開始 禁欲總裁總想獨占我 穿書之女二要逆襲 邪王盛寵:逆天狂傲妃 末世大佬穿到異世後她開掛了 二婚後我把傅少虐哭了 大佬甜妻寵上天 大唐逍遙仙王 榮耀機械師 山裡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