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六章 齊國人的「善政」(1 / 2)

加入書籤

1684年8月12日,莫州(卡提阿瓦半島),同安(蘇倫德拉訥格爾)。

對於齊國建立和維持環印度洋地區海上霸權來說,印度半島絕對是處於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齊國不僅從這片富庶的地區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以此滋養和促進國內工商業的快速發展,而且還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控製半島上的數個土邦王國和地方總督,籍此建立了一連串的海上基地,進而為齊國於印度洋地區的擴張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人力資源。

從半島最南端的南定堡(今印度根尼亞古馬裡市,科摩林角所在地),到西南海岸的安豐堡(今印度西南部柯欽市)、新陽堡(今印度西南沿海城市奎隆),以及新近控製的雲川堡(今科澤科德市),再加上從屬於齊國的附庸國--科欽王國,齊國已經徹底掌控了整個馬拉巴爾海岸(印度西南海岸),成為該地區至高無上的「王」。

而位於印度地區西北海岸的津門(今卡拉奇市)和上海(今孟買市)兩處海上要津,則分別扼住了莫臥兒帝國和新生的馬拉塔王國的海上通道,牢牢把控著印度北方地區的貿易主導權。

漢興六年至漢興七年(1676-1677)齊國與莫臥兒帝國之間爆發戰爭,莫臥兒人遭遇了自立國百年以來最為慘重的失敗,皇帝奧朗則布戰殞於陣中,軍隊損失十餘萬,蘇拉特、巴羅達、艾哈邁達巴德、拉傑科德、包納加爾、賈姆訥格爾等十餘座重鎮被齊軍攻占,古吉拉特省幾乎全境陷落。

不堪再戰的莫臥兒帝國最終選擇了罷兵言和,新任帝國皇帝沙·阿拉姆一世以賠款三萬萬盧比,割讓吉大、達卡、江陵(印度今加爾各答市)等幾處沿海(江)港口,以及整個卡提阿瓦半島予齊國,以換取雙方「體麵」的結束戰爭。

這場戰爭不僅徹底奠定了齊國於整個印度半島上的主導地位,而且還造成了莫臥兒帝國事實上的分裂。位於拉合爾的阿紮姆王子、信德地區的阿克巴王子、馬爾瓦地區的卡姆·巴赫什王子等幾個頗具實力的後備繼承人,在聞知皇帝陛下在戰爭中遭遇不測後,遂蠢蠢欲動,準備上演帝國皇室繼承人登位的傳統劇本,展開一場慘烈的皇帝寶座爭奪戰。

然而,七年過去了,這場混戰仍舊沒有分出勝負。麵對實力占優,並且占據大義名分的沙·阿拉姆一世,阿紮姆王子和阿克巴王子結成了軍事同盟,共同對抗他們的兄長。

而卡姆·巴赫什王子為了自保,徹底投向齊國的懷抱,將馬爾瓦地區的經濟主權和各種商業利益盡數「賣」給了齊國,以換取齊國對他的保護。同時,為了解除後顧之憂,避免腹背受敵,巴赫什王子還對新生的馬拉塔王國割讓了大片領土,以期謀得暫時的和平。

而位於德裡的沙·阿拉姆一世,盡管實力遠遠超出三個反叛的兄弟,但卻不足以形成壓倒性優勢。而隨著奧朗則布的死去,失去威壓的地方總督權勢開始膨脹,也對沙·阿拉姆一世的平叛行動造成幾多掣肘,始終未能傾力出戰。

桀驁不馴的錫克教徒在奧朗則布死後不久,便在班達·巴哈杜爾的領導之下,對莫臥兒帝國旁遮普省發起了更為激烈的軍事行動,也極大地牽扯沙·阿拉姆一世的精力。

更讓沙·阿拉姆一世痛恨的是,富庶的孟加拉地區,在總督沙伊斯塔汗的統領下,竟然宣布「光榮的中立」,聲稱不摻和到皇位爭奪戰爭中,要為帝國保留一絲元氣。

組建軍隊,平定叛亂,震懾各地日益坐大的總督,根本離不開源源不斷地賦稅收入。而孟加拉的賦稅在整個帝國收入中要占到三成多,一旦斷絕,對帝國的財力影響將是無比巨大的。更不要說,昔日貿易繁盛的古吉拉特省,經歷戰爭後,被齊國人打(搶)得殘破不堪,短時間內是暫時無法為帝國貢獻更多的財政收入。

麵對諸多困難,希望能繼承奧朗則布的遺願,重振並恢復昔日帝國輝煌的帝國皇帝沙·阿拉姆一世,卻囿於財政窘迫,多方掣肘,空有滿腔抱負而顯得有心無力。他在德裡的紅堡中,曾無數次咒罵齊國發動的無恥戰爭,痛斥幾個兄弟不顧大義的叛亂,以及對各地總督陰奉陽違的行徑而咬牙切齒。

麵對事實上已處於分裂狀態的帝國,沙·阿拉姆一世的內心深處感到痛苦不堪,歷經數代帝王的開拓和進取,在父親奧朗則布的手中,莫臥兒帝國的輝煌才達到了極致,領土更是擴張到先輩未曾抵達過的邊界。然而,如今帝國卻將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這對一個帝王而言,是何等的悲哀和痛苦。

作為印度駐屯軍中的一名普通小軍官,亞沙斯維·賈伊斯瓦爾是根本體會不到莫臥兒帝國皇帝的悲哀和痛苦,當他領著所屬的小隊士兵,將無數想進入莫州境內的莫臥兒難民死死擋在邊界線之外時,卻感受到一種深深地無助感,以及一絲的悲涼。

從今年二月起,古吉拉特、拉賈斯坦、信德等幾個地區便陸續出現數十年未遇的乾旱災情,直到八月,盡管期間下了幾場小雨,但對嚴重的旱情沒有起到絲毫緩解作用。在這種情勢下,大規模的農作物將會大概率出現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一場浩大的飢荒不出意外地即將到來。

當六月夏收過後,各地小麥的收成慘不忍睹,產量不到正常年份的十分之一。別說無法完成各地政府和柴明達爾(印度對一種土地擁有者的稱謂)賦稅和地租,就連供給普通百姓所存活的糧食也是杯水車薪、所剩無幾。

逃荒,尋找一個可以乞食的地方,便成為災區民眾唯一的選擇。數十上百萬飢餓的災民陸續湧向德裡、馬爾瓦、哈利亞納、旁遮普等沒有災情或者災情較輕的幾個地區。在無盡的荒野上,到處都是逃難者。他們一貧如洗,身無長物,頂著烈日,拖著虛弱而疲憊的身體,奔向一個個希望之地。

作為已經被割讓給齊國的卡提阿瓦半島,同樣也遭遇了嚴重的旱災。但數年前,齊國人驅使大量莫臥兒軍俘虜和當地民眾修建的眾多水利設施卻在這場旱災當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盡管旱情嚴重,影響了糧食的總產量,但整個收成好歹也有正常年景的五成,勉強餓不死人。

可能是為了彰顯齊國統治的優越性,更是為了邀買當地人心,該地的齊國總督不僅從府庫中取出積存的糧食賑濟受災百姓,而且還從南方運來了大量的稻穀和玉米,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給予受災民眾施以糧食補助。開挖水庫、興修引水溝渠、建設港口碼頭、搭建橋梁、修築公路……,甚至還對境內的許多城鎮開展大規模的公共建設。

齊國人將整個卡提阿瓦半島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幾乎讓境內的四十多萬百姓無一刻得閒,榨取著他們最後一絲精力。但是,通過這種大規模的以工代賑活動,這裡的百姓奇跡般地沒有餓死一個人——當然,那些勞累過度而病亡的人不在統計之列。

臨近的古吉拉特、信德兩地災民聞知後,遂調轉方向,朝著卡提阿瓦半島湧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別想騙我做東京頭牌 龍裔的軌跡 我在東京當能力者的那些年 末日從噩夢開始 首席人生體驗官 瘋狂從2000開始 見鬼,我居然是反派富二代他爹? 震驚!開局變成美少女 情深入骨:總裁夫人有點甜 他從彼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