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女祠(2 / 2)

加入書籤

濮水府君是鎮守濮水一帶的神靈,府君廟建在臨水的街邊,香火極盛。對比之下,背靠著橋基的那間神女祠就不太起眼,也冷清許多。

祠門口魚沼飛粱,一口十字橋劃出四方小池。男男女女聚在橋上橋邊,不是來敬香求術的,隻是拋灑魚食,逗得池中錦鯉聚散不定。

李蟬撐著傘信步走過十字橋,到了神女祠邊,忽然駐足往東邊一看。

神女橋邊有個石階,建在堤下,半數沒入水中,是個搗衣的地方。隻是地方有些偏僻,這時無人搗衣,也無草木生長,顯得十分空曠。

李蟬眨了眨眼,那隻黑丹色的瞳孔裡,卻倒映出一株紅藥,長在碧水青石間,紅得過分。

李蟬看了一眼,就轉頭收了傘,走向神女祠,跨進門檻。

大庸國有崇玄奉佛之風,百姓對各方神靈很是尊敬,這神女祠規模不大,建製卻也不低,頂上九脊歇山,簷下雲墩雀替,神台建在北牆處,兩道紅綢降下,襯出一尊神女的彩塑。

那彩塑眉間一朵描金花鈿,漆白的臉蛋上點了兩點鮮紅麵靨,端莊可愛。

一個穿翻領藍衫的老婦人在祠裡擺了張平案,孤零零坐著,售賣香燭祭品。

老婦人就是祠中靈祝。

大庸境內,隻要有供奉神靈的廟祠,就有靈祝打理俗務,神靈有道行之差,靈祝也有大小之分。比如玄都城隍廟的靈祝雖無實權,但也被視與五品官同,這老婦人嘛,按神女祠的規格來看,應該是個九品靈祝。

李蟬背著手在神女祠裡東西看了看,然後走到老婦人的香燭案前,老婦人指了指頭頂,一根紅線懸在兩根立柱之間,掛滿竹牌。

下邊的一溜兒竹牌上,有墨字寫著「黃檀香十五文」,「白檀香二十三文」,「青龍檀四十四文」,「灑金箋三錢銀」,「通神箋一兩二錢銀」等字樣。

上邊的竹牌則用朱筆寫著「安神法」,「吹翳子法」,「九龍化骨法」,「止癢法」,「止血法」等字樣。

那些墨字竹牌上的,都是香火祭品之類,紅字竹牌上寫的,就是香客能向此祠中神靈祈求的靈應法。

這神女祠規格不大,能求的靈應法一串竹牌就寫盡了,不過十一種,盡是九品法術。

一般有香客上門,隻要向靈祝詢問,便能從靈祝處得知對應靈應法的供奉儀軌。

李蟬掃了一眼,沒敬香求術的意思,對老婦人說:「老夫人,不認得我了?」

老婦人疑惑地打量著李蟬,回憶思索了一會,卻想不起自己見過這後生,「你是?」

「老夫人真把我忘了,我卻沒忘了你。」

李蟬笑了。

見老婦人更加疑惑了,李蟬才試著引導道:「你再想想,神女橋還沒修起來那時候。」

老婦人愣了一下,再仔細打量李蟬,這後生穿著一身黑衣,樣式輕便,用料卻不俗。模樣白淨俊朗,看起來,該是大戶人家出身,再聯係這後生說,神女橋沒修成的時候,她心裡似乎有了一點印象。

李蟬見老婦人逐漸露出恍然的神色,欣然道:「想起來了?」

老婦人篤定道:「是崔家來的公子吧。」

李蟬道:「本還想賣個關子,老夫人卻一下就猜了出來,厲害,厲害。」

老婦人乾枯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微笑,但眼底還有一絲疑惑:「你這般年紀……」

「當年啊,聽說修橋,吵鬧著要來監工。」李蟬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是跟著長輩,看個熱鬧,多年過去,身子骨長開了,我認得老夫人,老夫人當然認不出我。」

老婦人這才恍然點點頭,清河坊孩童不少,她倒不記得當年崔家督工修橋時來過一個小後生,這後生時隔多年竟還記得自己,真是難得,也怪自己老來多忘事,老來多忘事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我真不是嫌疑人 我老婆是巨星 鬥破之絕世雲韻 史上最強屍祖 大唐的玩家們 無敵願力係統 帶著仙門混北歐 環球挖土黨 全職高手番外之巔峰榮耀 超科技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