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整飭!(1 / 2)

加入書籤

宣政殿內。

西北嘉峪關總部王守仁獲得全勝的捷報,讓正德皇帝朱厚照龍顏大悅。

雖然朱厚照已經加封了王守仁,但他始終覺得還是不夠。

西北大戰,朱厚照看到了王守仁傑出的軍事才能,他當機立斷,勇猛果敢,並且,王守仁所做的事情恰好就符合朱厚照的想法。

北疆韃靼始終是朱厚照的心頭之患,朱元璋將元朝軍隊擊退,他們退守草原,形成了諸多部落。

一百年來,韃靼始終是大明朝的心患。

天子守國門。

守在哪裡?

守的是幽州?還是中原?

防的是誰?

韃靼?還是倭寇?

這些問題都是朱厚照曾經考慮過的。

西北之戰,王守仁火燒韃靼軍,大破其元氣,使其在以後的很多年之中都不能緩過氣來。

這個王守仁,會是這個時代的傑出將領嗎?

朝堂之上,朱厚照審視這滿朝文武,弘治皇帝留下的四個顧命大臣,鐵膽神侯朱無視,內閣首輔劉健,次輔李東陽,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謝遷。

這四個人之中,鐵膽神侯朱無視武功做高,名震江湖。但是也是野心最大的一個。其次,劉健果斷,李東陽謹慎善謀,謝遷能言善辯。

劉健,李東陽等人組成內閣,若是皇帝不上朝,不主持朝政的話,他們就能處理了所有的政務。

內閣次輔李東陽這個人,誰也不得罪,除了在朝堂上處理政務之外,就是喜歡舞文弄墨,吟詩作對,他從不與人發生沖突,為人十分狡猾。

在朝堂上,無論是朝廷大臣還是宦官,還是外戚,都同李東陽關係交好。

曹正淳與滿朝文武的關係勢如水火,有很多官吏都看不起曹正淳,認為他隻是個小太監,從小太監一步步靠溜須拍馬爬上來,自認不能進入一些清流人的眼睛。

當然,曹正淳也對朝中的大臣嗤之以鼻,但是他始終和李東陽的關係較好。

他們經常在一起談古論今,吟詩作對,在郊外的小酒館裡,兩人還經常一醉方休。

弘治皇帝在世的時候,經常讓李東陽入宮伴駕,自古君主多寂寞,在這紫禁城內,能同皇帝聊得來的人,也隻有李東陽一人。

或許就是這份灑脫,讓李東陽在官場上順風順水,朝中大臣走馬觀花的一茬一茬的變換,可這李東陽的位置卻始終沒有發生過變化。

首輔劉健又臭又硬,朝堂之中他從不與人結交,哪個官吏要跟劉健結交,那可比登天還難,這也就成就了他清流的美譽。

他的好朋友,在整個朝堂之上,也就一巴掌的人數。

但是,正是因為劉健性格的緣故,弘治皇帝托孤之際,才放心的把太子托付給他,要他一定要福做好朱厚照。

朱厚照新登大寶,韃靼四十萬大軍便南下,在無法見到皇帝的情況下,內閣調兵遣將,毫不拖泥帶水。

在內閣成員中,這劉健和李東陽並不是最有才華的,最有才華的反而是兵部尚書謝遷。

他與劉健,李東陽共同輔佐皇帝,政績卓然,被當時之人稱之為「天下三賢相」。

此時,朱厚照雄視著滿朝文武。

在這滿朝文武之中,有忠肝義膽之人,也有大奸似忠之人,想要穩坐皇位,就要知人善任,將一些人提拔到重要崗位,把沒本事的人排擠出去。

韃靼兵敗的消息讓朝堂振奮了許久,正德皇帝在這一段時間內又下達了很多政令,每一條政令都正中要害,陛下滿腹謀略讓所有人都刮目相看。

一個月前,正德皇帝朱厚照登基時,滿朝文武都對他心有擔憂,這麼一個年幼的皇帝,一旦登基就會被宦官蠱惑。

可是,誰又能想到,正德皇帝竟然能識破宦官的蠱惑,斬殺了多少人費盡心血都無法扳倒的宦官之首劉瑾。

直到現在,王守仁擊滅韃靼,陛下頒布政令,滿朝文武百官才意識到如今皇帝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雄主!

劉健,李東陽,謝遷等人都熱淚盈眶,他們所期盼的明君,終於到來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又又又作死了! 至尊戰王 孩子太聰明怎麼辦 陌南辰再見 師兄真的很扛打 淩天至尊戰王 公主來種田啦 楚淩天徐蘭芝 亮劍:真不是咱老李乾的 神龍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