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漢朝廷爭權愈烈 王巨君急流勇退(1 / 2)

加入書籤

1

「新皇帝的舉措,越來越咄咄逼人了。朕這個大漢帝國的太皇太後,難道就這樣忍氣吞聲,讓陛下得寸進尺,敗壞祖宗禮法宗法規矩,禍害社稷嗎?」

眼見劉欣劍拔弩張,咄咄逼人的氣勢,太皇太後王政君憂心忡忡,心生疑懼。

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心裡,是越來越不舒暢,甚至對新君劉欣產生了一些不滿、怨恨、恐懼的情緒。

「朕一時大意,小瞧了他們的力量。麵對著新皇帝盛氣淩人的架勢,朕怎麼能夠坐以待斃,束手就擒呢?」

飽經風霜的太皇太後(王政君),不時靜下心來,反復思考著這個十分嚴肅嚴峻的問題。

「朕心裡最清楚,如今局勢維艱,在朕的王氏子孫中,唯一可以依靠,可以信任,又最有能力和智慧的孩子,就隻有大司馬巨君賢侄了。

巨君這孩子,忠心耿耿,一心為國,足智多謀,又具有遠見卓識,哪裡是那些一心追求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能夠比擬的呢?

如今,隻有巨君這孩子還靠得住。無論大事小事,朕還是多多與他商議商議為好啊!」

想到侄兒王莽這個可靠的幫手,太皇太後王政君稍稍安心。

可是,不久,太皇太後王政君又焦慮起來:

「朕頻繁地召見大司馬進宮議事,皇帝陛下和傅佳慧那個老太婆,肯定會心懷猜忌。

然而如今,為了自保,朕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太皇太後王政君思忖道。

所以最終,太皇太後王政君還是決定,不顧新皇帝和傅太後可能產生的猜忌和懷疑,依然多次將大司馬王莽,詔到太後宮裡,商議對策,征求處理國事的意見。

2

自從新君劉欣登基以來,不僅是太皇太後,就連大司馬王莽等三公大臣,也是越來越擔心,越來越憂慮大漢帝國的未來了。

三公們見劉欣一意孤行,不聽勸諫,自行其是,對新皇帝是否具有治理龐大的大漢帝國的能力和才乾,失去了信心和耐心。

「吾心裡,為什麼總有一種芒刺在背,如坐針氈的感覺呢?吾真有些後悔,當初與太皇太後陛下做出的決定了。

如今吾這個大司馬,一心為國,卻受到誤解,猜忌,常常事事不順,處處受製於人了。有誰能夠理解,吾心裡的憋悶和煩惱呢?

哎,退後一步自然寬啊!

如今至愛的姑姑,處於太皇太後的地位,都能夠大公無私,忍辱負重,顧全大局,吾還是以江山社稷為重,以百姓利益為上,一心一意地輔佐陛下,不要去與陛下去斤斤計較那些小事吧!」

雖然對新皇帝劉欣的施政措施,任用官吏人才的做法,越來越不滿和怨恨,但王莽也不想在朝廷事務上多生事端,與劉欣公開對立。

因此,王莽雖然憤懣不滿,但也決定忍辱負重,同姑姑太皇太後一樣,以祖宗大局為重,努力維持大漢朝政的穩定。

「吾心裡非常清楚,如今大漢朝廷國勢衰微,天象變異,天災**不斷,天下不寧。

如果君臣之間,出現更多更大的沖突,一定會使朝廷雪上加霜,更加窘困,危及大漢江山社稷。

可是,陛下和傅太後的氣勢,越發洶洶,令人難以忍受。吾的壓力日趨沉重,吾心裡也越來越難受,越來越憂慮。

吾該如何去妥善應對呢?

哎呀,退後一步自然寬。為了我們的大漢帝國,吾還是忍讓為上,裝聾作啞,低調做人,去成全陛下吧!

吾為了大漢帝國,選擇處處忍讓,委曲求全,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嗎?

吾這樣做,既可以避免與陛下在朝廷事務上公開沖突,危害社稷,也能夠不讓太皇太後,處於兩難的境地啊!

把政務交給那些新貴,自己輕鬆一些,吾何樂而不為呢?何必要自討苦吃呢?」

想通了這些問題,王莽豁然開朗,鬱悶憤怒的心結,稍稍打開了一些。

3

今天一大早,例行的朝會,就匆匆結束了。

大司馬王莽與三公九卿等文武大臣一道,朝拜完皇帝以後,就心情鬱悶地回到了自己的大司馬府裡。

王莽心情煩躁,但依然盡力振作精神,準備立即著手,去處理大司馬府裡未完成的公事。

突然,太皇太後的侏儒弄臣胡寶寶,匆匆忙忙地走到司馬府,向王莽傳話說道:

「大司馬大人,太皇太後懿旨,請大司馬速速入宮覲見,有要事相商。」

王莽很熟悉姑姑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個性,他很容易就猜測到了:

「太皇太後陛下今天緊急召見我,一定又有什麼朝廷的大事,要與我進行緊急磋商,征求我的意見。案桌上的這些公事,還是慢慢處理吧!」

王莽想了一下,立即應承道:

「胡公公請稍歇片刻!王莽立即前往。」

王莽簡要地向自己的下屬甄尋、劉歆等人吩咐了幾句需要立即處理的公事,就跟著侏儒弄臣胡寶寶,步履匆匆地趕到了長樂宮裡。

4

果然,王莽進了長樂宮,第一眼看見姑姑王政君,就覺得氣氛有些異樣。

太皇太後王政君臉色陰沉、嚴峻,愁眉不展,似乎有什麼心事。

一見到侄兒王莽進來,太皇太後王政君並沒有說什麼客套話。

王政君隻是用手,指了指床榻,示意王莽坐下。王莽順從地緊挨著姑姑王政君,坐了下去。

不等王莽請安問詢,太皇太後王政君就迫不及待地跟王莽談了起來。

太皇太後王政君的神態有些惱怒,說話開門見山,直截了當:

「巨君啊,你一向聰明體貼,機智過人。也許你已經猜到了,哀家今天,急急忙忙召見你的原因了吧?

我們姑侄不是外人,哀家就對你直話直說吧!

如今,朝內朝外的形勢和輿論,對我們家族為首的皇親國戚是越來越不利。

自古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哀家擔心,我們王家與皇帝的外戚相爭,恐怕會在朝中造成大的變亂,危害帝國安寧,損害社稷,哀家對此很是憂慮。

新皇年輕氣盛,自以為是,喜歡聽從傅太後的懿旨,而又對我們王家諸外戚,一向有些成見,不喜歡我們自作主張,與他不同心。

最近,新皇的小動作,越來越頻繁,傅太後的頤指氣使,也越來越囂張,哀家十分憂心,擔心長久下去,恐怕會在朝廷大臣之間造成分裂,擾亂漢庭正常運轉,危害蒼生社稷。

想到這些可能的危害,朕如坐針氈,所以急急忙忙地召見巨君,商討如何處理。

哀家倒不是害怕劉欣這個白麵小生,害怕傅老太婆這個狐媚子,而是以朝廷大局為重,以祖宗社稷為重,以天下百姓為重。

哀家想到,如果我們王家諸外戚,與皇帝傅家、丁家公開爭權奪利,必然是兩敗俱傷之局。

朝廷百官,必定也會無所適從,最終必定會使社稷受損,百姓凋零。

這是哀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啊!

巨君啊,你足智多謀,一向很有遠見卓識。你對朝廷新近發生的大事,你對這件事情的處置,究竟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不妨說來讓姑姑聽聽。」

太皇太後懇切地請求王莽道。

「太皇太後陛下明見!皇帝年青輕率,常常做出咄咄逼人的架勢,令人擔心。

如今協商處理國家大事,陛下常常把臣和三公等大臣,撇在一邊,不再與微臣和太皇太後商議了。

陛下聽從祖母傅太後的意見,自作主張地行事,微臣也無可奈何,心裡十分憂慮。

皇帝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究竟是對是錯,天下自有公理。

微臣以為,皇帝陛下如此咄咄逼人,我們現在還是為了朝廷大局,盡量保持低調,忍讓為上,以退為進吧!

說實話,微臣一向聽從太皇太後陛下的教誨,以社稷大局為重,不願意與陛下發生爭執。

微臣現在擔任大司馬一職,有些吃力不討好,皇帝陛下也是言不聽,計不從,臣常常是殫精竭慮,心力交瘁,巴不得早些退休呢!

如果需要的話,臣甚至願意率先垂範,做外戚的表率,讓出大司馬之位,歸隱山林。

這樣以來,陛下不會芒刺在背,也許就會讓皇帝陛下放心安心一些。」王莽心情復雜,有些言不由衷地對太皇太後王政君說道。

「巨君啊,還是你這孩子深明大義。多年來,皇天不佑,我大漢帝國,天象變異,天災**不斷,國事衰頹,哀家一直憂心如焚,寢食難安。

當初,驁兒舍棄娘親而去,拋下哀家,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孤苦伶仃一人在世。

哀家設想,定陶王欣兒這孩子,聰明孝順,謹小慎微,可以依靠。

所以,哀家捐棄前嫌,一力主張,立欣兒為太子,做驁兒的嗣子,繼承吾兒的皇位。

沒有想到,哀家如今卻養虎為患,引狼入室。

欣兒這孩子,忘恩負義,登基沒有幾天日子,就不能夠堅持大宗的立場了,致使君臣隔閡,大臣傾軋,到了如此頹喪的地步。

而巨君你,一向對朝廷忠心耿耿,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並沒有犯下任何的過錯,卻要去獨立承擔,朝政萎靡傾頹的責任,替皇帝擔責。

想到這些,哀家就愧悔不已,忿忿不平。」

不知道是想到了早死的兒子劉驁,還是太皇太後王政君的確心中有愧,太皇太後王政君說著說著,不知不覺就流下了哀傷的眼淚。

見姑母王政君如此傷感憂傷,王莽也陪著流下了不少眼淚。

兩人感嘆唏噓,嘆息流淚,聊了半天。

見太皇太後左右為難,哀傷無法抑製,王莽越發同情,最後索性向太皇太後建議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臣深深理解太皇太後陛下憂國憂民的苦衷。

臣一向淡泊名利,不慕富貴,隻想一心一意為國家為百姓做點實事。

說實話,臣早就已經厭倦了朝廷上這些你爭我鬥,爾虞我詐的生活了。

臣早就想急流勇退,能夠回到自己的新都封國,去好好地歇息歇息,頤養天年。

既然新皇陛下已經容不下微臣,微臣還是急流勇退,辭職去吧,以免讓太皇太後陛下左右為難!

太皇太後陛下,以為這樣做如何呢?」王莽誠懇地向太皇太後請求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