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碌碌無為劉欣棄世 飛龍在天王莽再起(1 / 2)

加入書籤

1

劉欽、劉良兄弟倆口中,一直唏噓感嘆,熱烈談論的皇帝,就是劉欣,後世所稱的漢孝哀帝。

就在劉欽、劉良兄弟,閒聊朝廷政事不久,就到了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的夏季。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誌大才疏、疾病纏身的大漢皇帝劉欣,在未央宮白虎殿裡突然駕崩,終年二十三歲。

劉欣一死,就樹倒猢猻散,劉欣的外戚幸臣,紛紛遭殃,漢朝廷中央朝廷的形勢突變。

2

劉欣字和,原為漢朝廷藩王定陶王。

劉欣原本是漢元帝劉奭的庶孫,漢成帝劉驁的侄子,定陶恭王劉康的嫡長子。

定陶恭王劉康的母親,就是赫赫有名的傅太後。

漢成帝劉驁,是元帝劉奭的正妻皇後王政君之子,而定陶恭王劉康,是漢元帝劉奭的妃嬪傅昭儀之子。

漢成帝劉驁與定陶恭王劉康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那時的大漢朝廷,還沒有什麼民選朝廷的概念,實行的是父傳子的皇位繼承製。

從繼位的資格上來說,出生旁係的劉欣(哀帝),繼位大漢皇帝,並不是非常名正言順。

劉欣繼位的合法性,在當時的大漢朝廷,就已經受到了官吏百姓的質疑和爭論。

所以,劉欣登基以後,一直擔心與大漢劉姓皇室血緣關係近的宗室侯王,篡奪他的皇位,而花很大的心血和心思,甚至不惜製造冤假錯案,去加緊防備宗室侯王,篡奪他的皇帝之位。

但如果劉欣(哀帝)能夠順應民心,休養生息,革新弊政,任人唯賢,公正施政,也許能夠贏得民心,獲得當時的大漢官吏百姓的擁護和支持,不會過分地計較他繼位皇帝的合法性問題。

然而,這個短命的皇帝劉欣,繼位幾年的所作所為,卻令大漢百姓沮喪不滿,令人憤怒疼惜。

3

漢哀帝劉欣,在定陶藩國之時,就親眼目睹了自孝成皇帝劉驁即位以來,大漢朝廷中央王朝的權力,被王氏等外戚掌管,逐漸脫離皇帝掌控的嚴峻形勢,心裡深為痛恨,發誓改變這種處境。

及至登極,劉欣欲親自掌控皇權。

於是,劉欣遂以各種借口,屢次誅殺和貶斥大漢朝廷著名的公卿大臣,驅逐外戚皇親,想效法先祖漢武帝和漢宣帝的作為,加強君主的權威,以實現中興漢室的雄韜偉略。

然而,劉欣在富貴中出生成長,年青幼稚,根本不知人生疾苦和理政要訣。

他不知道大漢朝廷的病根和弊病所在,並不通曉執政的要領,也不想觸動既得利益階層的利益,去銳意革新,興利除弊。

他昏庸無能,任人唯親,寵任奸佞,聽信讒言,憎恨那些忠直廉潔,不肯順從自己的能臣賢臣。

加之劉欣優柔寡斷,性格柔弱,受到祖母傅太後多年的鉗製,缺少決斷的性格,以及他體弱多病,沉迷驕奢淫逸的生活,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處理國家大事。

結果,大漢王朝的國勢,在他短短執政幾年的時間裡,不僅沒有任何起色,反而更加急速地衰落了。

劉欣一心為私,任人唯親,帶頭破壞漢朝廷規則,以鞏固皇權,為家族外戚謀利為己任。

漢朝廷君臣,並不是像他們在聖旨章奏裡,所口口聲聲號稱的那樣,以天下為公,以順應民心為宗旨。

也難怪大漢朝廷的官吏百姓,會對劉欣怨怒交加,切齒痛恨,不斷地用風言風語,來質疑他即位皇帝的合法性。

但這個大漢帝國的最高領袖,這個大漢帝國至高無上的君王,最後卻也成為了歷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

當然,並不是因為劉欣這個人是什麼明君聖賢,為大漢帝國立下了什麼豐功偉績,或者是造福於一方百姓,而留下了美好的名聲。

而僅僅是因為,劉欣是古代帝王中,一個臭名昭著的「同性戀」患者。

劉欣作為一個擁有了至高無上權力的大漢皇帝,本來應該是有無數的官吏百姓,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利,或者屈服於皇權的淫威,為他大肆歌功頌德的。

假如他能夠有幸降生在當今的文明世界裡,他當然也不會如此落寞,受人唾棄。

除了劉欣因為他自己手中擁有的無上皇帝權力,而可能受到人們的熱捧,歌頌,膜拜以外,甚至他還會被那些追名逐利的阿諛奉迎之徒,稱為聖帝,肯定還會擁有萬千癡迷的粉絲,因為他天生具備了一種,超越一切明星的特殊潛力,那就是皇權!

這個歷史上著名的同性戀君王劉欣,其實當初運氣特好。

因為門第和機緣,劉欣天生擁有了掌控最高國家權利的優勢,有希望得到臣民的青睞和首肯。

他甚至有可能,被譽為開拓進取的領軍級先鋒人物,或者是大師般的重量級人物。

遺憾的是,劉欣生不逢時,又坐錯了自己的位置,不幸成為了大漢王朝一個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卻無所作為的昏庸帝王。

歷史就這樣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注定了作為君王的劉欣,隻能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一個讓無數無辜的庶民,為他的荒唐與昏庸,而殉葬犧牲的所謂聖君。

4

那時,劉欣即位後的那些荒唐可笑的施政措施,在大漢王朝全國官吏庶民的心中,當然也包括劉欽、劉良兄弟倆的心裡,就成為了一件十分讓人難以接受,內心極度排斥的東西。

劉欣(哀帝)少年之時,原本不好聲色,還算一個熟讀經書、文辭博敏的有誌青年。

劉欣剛即位時,也曾經立誌,做個像武帝、宣帝那樣,有一番作為,造福百姓的有道明君。

哪曾想,劉欣剛即位不久,外戚傅姓家族(劉欣祖母族)、丁姓家族(劉欣母族),就與老外戚王姓家族(太皇太後王政君家族,即王莽家族)發生了激烈的權力紛爭。

麵對權力紛爭,劉欣不知所措,彷徨不安,隻知道依靠自己的外戚,來幫助他穩定和治理江山社稷。

在整肅王氏家族勢力的鬥爭中,劉欣(哀帝)逐漸將自己總結的一些經驗教訓,奉為行動的綱領。

劉欣認識到自己身為皇帝,決不能像先帝漢成帝那樣,讓皇權大權旁落,必須政由己出,才能使自己不至於落到任人擺布的地步。

所以,即位之初,劉欣(哀帝)就貶斥了權高位重的大司馬王莽,而任命自己的老師琅邪郡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師丹,代王莽為大司馬,輔佐朝政。

大司馬師丹一上任,就立即順應形勢,革新弊政,向皇帝提出了限田、限奴的惠民、利民的革新措施,以利於朝廷賦稅收入的增加,緩解社會危機。

大司馬師丹,希望大漢朝廷,能夠借助這些改革措施,緩和社會矛盾,攏係天下民心,使大漢王朝,逐漸擺脫衰落傾頹的厄運。

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革新久已形成的弊病,經過群臣的討論以後,大司馬師丹就與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目光深遠的大臣一道,製定出了具體的改革政策,即限製土地、奴婢數量的種種規定。

法令規定,諸侯王、列侯、公主、吏民,占田不得超過三十頃;諸侯王的奴婢,則以二百人為限;列侯、公主以一百人,普通吏民以三十人為限;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許做官;超過以上限量的,田畜奴婢,一侓沒收入官,由朝廷進行重新分配。

這個方案,既照顧到了天下無地或少地百姓的利益,也給了官僚豪族大姓以極大的優待。

但大司馬師丹主張實施的這項改革措施,最終卻還是遭到了那些把持朝政的,既得利益階層的權貴們的竭力反對,堅決的抵製。

限田、限奴令一經發布,首先就遭到了皇帝的新貴丁姓、傅姓等外戚的竭力抗拒。

這些貪婪的新貴,寧願大漢帝國滅亡,也絕不願意對天下百姓,做出絲毫的讓步和妥協。

劉欣(哀帝)對這一限田、限奴的革新詔令,也就最終沒有力量,去加以大力的支持實施了。

限田、限奴革新的結局可想而知。

朝廷限田、限奴革新的詔令,最終就成為了一紙空文。

大漢朝廷不平、不公的土地、賦稅政策,越發令天下窮苦百姓日益窘困,官吏百姓失望萬分,怨聲載道。

他們對當政者的貪婪,無恥,越發怨恨,渴望改朝換代,以換來新的轉機。

窮苦無地的百姓,悲苦的奴婢們,反抗暴政,背叛苛酷主人的心思,也油然而生。

劉欣(哀帝)在驅逐了以大司馬王莽為代表的王氏家族的權臣以後,皇權開始鞏固。

這時的財政越發捉襟見肘,劉欣也更加意識到了土地改革的迫切和朝廷麵臨的巨大阻力。

可是,他最後實際去做的,卻隻是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去維持已有的利益格局,並不打算做大的變革,以免得罪那些新舊權貴家族,導致皇位的不穩。

在這個思路的引導之下,劉欣開始大肆寵愛**董賢等新貴佞臣,竟然把國家大事,統統交給這個年紀輕輕,沒有任何理政經驗,但深受自己寵愛和信任的大司馬董賢,去處理。

劉欣(哀帝),大司馬董賢君臣,對國事不思變革,滿足於得過且過的日子,致使大漢王朝的朝政,越發混亂腐朽,荒唐無知的政策法令,層出不窮。

天下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加沒有希望,更加無所適從,怨恨叢生。

善良的大漢百姓,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美滿的幼稚可笑的希望,寄托在一二賢明的權貴,或英明的君王身上的舉動,最終就隻有以失望告終了!

到了最後,作為一國之君的劉欣,不僅沒有帶頭,去支持大司馬師丹等人設計的變革措施,而且作為一國之君,他甚至自己帶頭,去公開破壞朝廷製定好了的法令規矩。

作為一國之君的劉欣,自己就違背朝廷製定的法令,竟然一次性地賞賜給了自己最寵愛的**董賢,兩千頃的土地,是漢朝廷製定的限田令最高額度的近七十倍。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

朝廷製定的限田、限奴婢令,最終不僅成了一紙美麗的空文,還成為了戕害百姓的毒藥和利器。

朝廷製定的限田、限奴婢令,不能夠順利實施,讓普通官吏與黎民百姓,更加不滿和怨怒。

下層百姓,深深感覺自己受了漢朝廷君臣的欺騙與愚弄,更加痛恨上層統治者的欺詐、貪婪與無恥。

除了限田、限奴婢的法令之外,劉欣(哀帝)還下達了一係列的革新的詔令,試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大漢朝廷。

從表麵看起來,那些法令,都極具欺騙性,都是那麼的冠冕堂皇,美麗迷人,具有大漢夢的特色。

如廢除任子令和誹謗欺詆法,罷樂府,禁郡國獻名獸等等法令。

但這些旨令,最後全都成為了紙上談兵,或是海市蜃樓一類的東西。

是給渴望土地,渴望自由富裕的農民、奴婢畫的一張餅,根本無法充飢。

最終這些美好的旨令,都成為了一紙空文。大漢朝廷僅有的一點威信,也喪失殆盡了。

從此以後,下層百姓就再也不相信,以劉欣為代表的大漢朝廷君臣,所宣揚的那些所謂的善政了。

劉欣(哀帝)空有治國之誌,卻無治國之才,使大漢帝國戰車的車輪,加速向深淵滑去,無人能夠阻止。

5

作為一國之君,劉欣一生,最終無所作為不說,還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同性戀患者,上演了『斷袖之癖』等等令人作嘔的醜聞,飽受天下黎民百姓的指責和詬病。

劉欣(哀帝)幾乎天天與寵愛的董賢等,鬼混在一起,甚至與董賢夫妻同床共寢。

如果說,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劉欣(哀帝),寵愛**董賢,還隻是劉欣作為一個皇帝的私生活的話,文武百官及百姓們,大可睜隻眼閉隻眼。

但作為最高領袖的皇帝,劉欣卻公開廢棄破壞大漢朝廷製定的律令規矩。他任意地賞賜董賢等寵臣大批的田地,帶頭違反限田令等朝廷的各種法令法規。

作為皇帝的他,不僅使大漢朝廷的政令法律,成為了一紙空文,而且他的輕率無知的舉動,嚴重損害毀滅了朝廷的信用和權威。

令全國臣民最為憤憤不平的是,劉欣(哀帝)任人唯親,把朝廷的官職,任意地授予自己親信的佞人親人。

**董賢,除英俊,漂亮,貪婪,善媚以外,其實並無真正本事。

可是,他年紀輕輕,卻位居大司馬,大將軍等三公之職,令天下賢人,對這些竊國大盜們,無不深惡痛絕。

吹噓拍馬,阿諛奉迎,就成為了大漢朝廷上下,最為壯觀的一景。

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為民,為國做事謀利的人,反而大受奸佞之徒的打擊,得不到正常合理的升遷,享受應有的利益。

長此以往,誰還願意兢兢業業地乾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地為民謀利,為大漢朝廷辦事呢?

劉欣(哀帝)在位末年時,體弱多病,更加慌於政事管理,就連先皇漢武帝的陵寢,也被天火燒毀。加上天災頻頻,民眾苦不堪言,人民怨聲載道。

上天的警告,民眾的怨怒,劉欣(哀帝)卻熟視無睹,置若罔聞。

6

到了最後,劉欣(哀帝)終因貪色縱情,身子掏空而死,年僅二十三歲。

天下百姓私下裡紛紛傳言,劉欣(哀帝)和漢成帝劉驁類似,都是死於服用春哥過量。

當劉欣(哀帝)於元壽二年(公元前一年)駕崩之時,大漢朝廷已經是日暮西山,搖搖欲墜。

中央皇室的權力,也更加衰退。朝廷大權,又再次滑落到了以太皇太後、王莽為首的外戚王姓家族之手。

就這樣,大漢帝國的仁人誌士,隻有眼睜睜地看著,由於漢成帝劉驁、漢哀帝劉欣兩代昏君的胡作非為,王家、馮家與傅家、丁家等外戚豪強的明爭暗鬥,爭權奪利,而讓大漢帝國的戰車,加快速度,向墜落的懸崖邊飛奔而去。

7

太皇太後王政君,得到劉欣駕崩的消息以後,亦驚亦喜,暗中積極準備。

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二十六日,劉欣駕崩的當天,太皇太後王政君,率領自己的親信侍從胡遜、胡寶寶等一大幫子人,迅速駕臨皇帝居住的未央宮。

太皇太後王政君親自動手,收走了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接管了皇帝的權力。

收走皇帝玉璽和綬帶的太皇太後王政君,臉色陰沉,心裡憂鬱不安,沒有顯露出一點喜氣。

太皇太後王政君,抑製住自己的悲傷,做好恰當的安撫布置以後,迅速地回到了長樂宮裡。

接著,太皇太後緊急頒布懿旨,召見大司馬董賢,前來長樂宮,協商皇帝後事的處理問題。

二十三歲的大司馬董賢,接到太皇太後王政君的召見旨意以後,內心頓時恐懼不安起來。

大司馬董賢,立即忐忑不安地前往長樂宮,去拜見太皇太後,接受太皇太後的懿旨。

太皇太後一眼看見,在東廂裡惴惴不安,等待接見的大司馬董賢,不禁有些憐惜起來。

臉皮白淨,麵貌英俊,還沒有脫掉一臉稚氣的大司馬董賢,雙眼通紅,哀傷不已,就像那狂風中的殘花落葉。

太皇太後所問的第一句話,就令大司馬董賢,越發惶恐不安起來,不知究竟如何去應對太皇太後的詢問。

太皇太後王政君揮手,讓董賢進來坐下,然後態度和藹地詢問董賢,有關皇帝喪事的處理問題道:

「大司馬啊,皇帝突然駕崩,哀家十分悲傷。

臣民百姓也哀痛惶恐,帝國不寧。

大司馬權高位重,身係社稷安危。

請問大司馬大人,你有什麼想法,打算如何去料理皇帝的後事,安定朝廷,撫慰萬民啊?」

大司馬董賢年輕幼稚,見識短淺,經驗才乾不足,當初完全依靠劉欣的寵信璧愛,而登上大司馬高位,並沒有見過什麼大世麵,也沒有能夠應對危機的韜略。

實際上,大司馬董賢,也從來就沒有經歷過,親自負責,獨自去處理皇帝喪事等國家大事的經驗。

一聽這話,大司馬董賢越發憂懼,內心惶恐不安,頓時手足無措起來,臉色變得煞白。

大司馬董賢心裡無數,根本就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回答太皇太後的問話。

董賢隻有脫下自己的官帽,驚慌失措地向太皇太後謝罪說道:

「太皇太後陛下,臣年輕不懂事,沒有處理皇帝喪事的經驗,還請陛下多多教誨。」

看著大司馬董賢可憐兮兮、一籌莫展的樣子,太皇太後的同情和憐憫更加強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