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山野百姓頌莽恩 賢良之士揭玄機(1 / 2)

加入書籤

1

大司馬、太傅、安漢公王莽,被大漢皇帝加封九錫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山野鄉裡。

窮鄉僻壤的平民百姓,也對王莽被皇帝加封九錫這個話題津津樂道。

就連那些山野鄙夫們,也常常站在道路邊上,談論擺談著這些話題,談得津津有味,眉飛色舞。

一個身體結實的中年莊稼漢子,對著一個士大夫模樣的中年人說道:

「劉先生啊,自從成帝、哀帝這兩個昏君,相繼去世以後,就由賢明的安漢公輔佐幼君,主持大局了。

安漢公一心為民,克己奉公,真是周公降世。

我朝的興旺發達,就寄托在安漢公大人的身上了。

現在聽說,太皇太後陛下又加封安漢公大人九錫了。

安漢公大人的地位更加崇高,我看大漢天下,將要大定了啊!

先生一向博學多智,難道先生你,竟然沒有看出天下出現的這些可喜變化嗎?

天下官吏百姓,都在異口同聲,贊揚安漢公治國的赫赫功績,贊揚安漢公知人善任,親賢遠佞。

那些親近安漢公,被安漢公寵信,勇於負責,善於為朝廷做事的人,都得到了朝廷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

難道這不是一些好的兆頭嗎?它預示著我們庶民的生活,將要徹底翻身了啊!」

身體結實的中年莊稼漢子張嘉,對著那個士大夫模樣的漢子劉威說道。

「張老俵啊,我看未必如此,這正是我擔心的啊!

人們群起效仿,眾口一詞地贊揚當政掌權人物,諂媚權貴,並非好事啊!

一者,容易讓當政者滋生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得意忘形的習氣;

二者,恐怕從此以後,天下人就會逐漸扌莫到升官發財,謀取榮華富貴的終南捷徑,那就是獲取當權人物安漢公的歡心了啊!

老俵啊,我們應該都十分清楚人們的心思。

每個人的品行個性,其實都是喜歡聽悅耳動聽的話語,而不喜歡聽什麼逆耳的忠言之類的。

在下非常擔心的是,如果我們大漢帝國,從上到下,上到王公大臣,下到庶民百姓,都一致出現,為權貴,為當權人物歌功頌德,大唱贊歌,贊頌安漢公大人英明睿智,治國有方,以討取安漢公等權貴的歡心的宏偉場景,那就糟糕透頂啊!

如此下去,長此以往,不僅會敗壞風氣,而且也沒有誰敢於說出事情的真相,敢於為百姓請命了。

人們對罪惡醜陋熟視無睹,得過且過,滿足於爾虞我詐,自欺欺人。

某一天,真相大白,不是會危害蒼生,貽害後世嗎?

在下相信,並不是天下所有的人,都認同安漢公大人的赫赫功勛,高潔的品行的。

假如有一些人們所謂的不合時宜,自命清高的人,不願意趨炎附勢,阿諛奉迎當朝權貴,喜歡說出自己的一些老實話,大實話,這些人不是要遭殃了嗎?

安漢公既然已經聽慣了歌功頌德、阿諛逢迎的聲音,對那些不肯捧場,揭露真相的逆耳之言,恐怕就會慍怒在心,大不滿意了。

安漢公甚至會認為,這些人是不懷好意,有意貶低他治理天下的功績。這樣下去,必定假大空盛行,最終不是將危及天下嗎?」

秀士模樣的中年人劉威,憂心忡忡地與張嘉談論道。

「先生說話,太危言聳聽,聳人聽聞了。

怪不得先生說話做事,不得當政者的歡心,最終被削職為民,歸隱山林了。

就是我這樣的平頭百姓,白衣庶民,對先生的觀點和看法也難以苟同。何況那些權高位重的當政者呢?」

身體結實的壯漢張嘉,笑嘻嘻地數落秀士劉威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我們茶餘飯後,談論肉食者們的問題,不過是為了消食而已。

誰知道當政者,究竟是怎樣想的呢?又關我們這些平頭百姓何事呢?」

秀士模樣的中年人劉威,似乎有些生氣,丟下這句話,不顧壯漢張嘉的感受,又向前匆匆而去。

2

山野百姓是這樣的看法,朝中的大臣們,對於稱頌安漢公王莽的主旋律,更是心領神會。

然而,總有人與王莽的步伐不能夠合拍,不肯阿諛逢迎,安漢公王莽,不免有些惱怒生氣。

廣平國丞相班稚,本是成帝(劉驁)寵愛的妃嬪班婕妤的弟弟,出生於以詩書之家著名的班氏家族。

班稚繼承班彪、班固、班超等祖輩的優秀品行,為人正直廉潔,崇尚氣節。

班稚既不肯巴結奉承王莽,上傳那些竭力為王莽歌功頌德的民間歌謠,也不願意違心地向朝廷報告,地方上發生的所謂祥瑞,向王莽獻媚表功。

大司空、禦史大夫甄豐,右將軍甄邯等大臣,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急忙向王莽報告。

得到親信禦史大夫甄豐等人對廣平國丞相班稚的小報告以後,大司馬王莽心裡,不免有些不平衡,對禦史大夫甄豐等人抱怨道:

「世人都說吾人權傾天下,一呼百應,班稚這個小小的廣平國丞相,卻居然與吾人疏遠隔閡,離心離德,不肯與吾親近。

班稚這個家夥,是瞧不起吾人這個太傅嗎?」

「非我同類,其心必異。太傅大人說得很對。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不能不堤防著他們這些人。」禦史大夫甄豐提醒王莽道。

「甄大人言之極當。班稚這個家夥的姐姐班婕妤,與太皇太後陛下走得很近,我們不能夠讓他們蠱惑太皇太後陛下。請甄大人,務必留意班稚這個家夥,注意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

王莽叮囑禦史大夫甄豐道。

3

琅邪郡太守公孫閎,也是一個正直敢言,關心民生的廉潔官吏。

公孫閎經常在琅邪郡府裡,與部屬們公開地談論地方上發生的一係列天災**,以及朝廷麵臨的種種危機,研究應對災難和危機的救助防治措施。

在與部屬們的言談之中,公孫閎不免有一些抵觸貶低執政者大司馬王莽等人的言語出現。

不知不覺,公孫閎的這些言語,也被人添油加醋地傳到了王莽的耳朵裡。

廣平國丞相班稚,琅邪郡太守公孫閎兩人,特立獨行,觸犯官場潛規則的舉動,很快就激怒了太傅王莽。

丁璿等禦史會意,迅速將廣平國丞相班稚,琅邪郡太守公孫閎二人的異常表現,寫成彈劾的匯報文章,報告給了禦史大夫甄豐知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