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少年壯誌不言愁 無奈世事多煩憂(1 / 2)

加入書籤

1

當初,居攝元年(公元6年)那一年,平帝劉衎(劉箕子)突然駕崩之時,就在諸侯貴族,皇親國戚中引起了震動和擔憂。

太皇太後王政君,與安漢公王莽等親近大臣秘密商議,最終摒棄成年的皇室子嗣,而決定立隻有兩歲的劉嬰做皇太子繼任大漢帝國儲君的決策時,王莽攝政攬權的目的,昭然若揭,更是遭到了廣泛的非議。

對於擁立幼兒劉嬰,繼任大漢帝國儲君,由安漢公王莽攝政理政這件事,並沒有獲得一致的認同。

大漢臣民為此議論紛紛,眾說紛紜。

那時,天災**不斷,災民難民遍地。那些求天不應,求地不靈的災民難民、奴婢賤民,一個個孤苦無助,充滿怨恨,渴望改天換地。

安漢公王莽與太皇太後王政君時刻擔心,用心防備,時常擔心,有野心家利用這些災民難民,激起叛亂,去挑戰大漢朝廷權威。

然而,安漢公王莽與太皇太後王政君沒有想到的是,對朝廷的施政措施,反應最為激烈的,居然是那些飽享大漢帝國皇家恩寵的大漢皇親國戚,皇室宗族,諸侯貴族,豪族大姓。

這非常出乎安漢公王莽與太皇太後王政君的意料。

首先舉起反抗大旗,挑戰大漢帝國攝皇帝王莽權威的,居然是大漢皇家宗室一員的安眾侯劉崇兄弟等侯爵貴族。

從安眾侯劉崇兄弟起兵那時開始,天下動盪的苗頭,就已經在大漢王朝,逐漸顯現出來了。

2

安眾侯劉崇,與舂陵侯劉敞,復陽侯劉豹等貴族,同屬長沙定王劉發後裔的南陽郡劉氏一族。

當初,全國諸侯貴族受召,前往京師長安,參加朝廷舉行的明堂助祭儀式。

那時,安眾侯劉崇與眾諸侯一道,會集京師。

目睹安漢公王莽獨攬大權,權傾天下,作威作福,架空皇帝,安眾侯劉崇甚為不滿怨恨。

私下裡,安眾侯劉崇與舂陵侯劉敞,復陽侯劉豹等血緣關係親近的南陽郡侯爵一道,秘密聚會在一起,分析朝廷局勢,商討匡扶皇室,反對王莽專權之事。

到了居攝元年(公元6年)的四月之時,兩歲的劉嬰,被立為皇太子,王莽被正式擁立為攝皇帝。王莽奪權的野心,也越加明顯。

到了這時,安眾侯劉崇更加憤怒,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對王莽野心的怒火了。

安眾侯國的封國丞相張紹,也對王莽專權,架空皇帝十分不滿。

安眾侯劉崇,遂與封國丞相張紹等誌同道合的同誌一道,加緊商量反抗大事,密謀在南陽首倡聚義,起兵反抗王莽的專權。

3

四月初的一天,安眾侯劉崇、安成侯劉禮兄弟,將封國丞相張紹等同誌,集合在了安眾侯侯府裡,秘密商討起兵大事。

安眾侯劉崇率先發言,對封國丞相張紹等人談道:

「諸君:

如今,朝廷形勢危急。宗室受欺,攝皇帝王莽專權,皇帝已經淪為傀儡。

最終,攝皇帝王莽,必定會奪取我們劉氏的江山,剝奪我們的權利。

多年來,本侯爵與諸位大人一樣,對我大漢朝廷一向是忠心耿耿,一直享受著大漢朝廷歷代皇帝的恩典。

我們隻有以死相報,拚死一搏,才能夠報效皇恩,彰顯臣子的耿耿中心。

起先,安漢公王莽,居於宰輔的地位之時,權傾天下,就已經掌握了大漢王朝至高無上的權利。

安漢公王莽掌控朝廷大權之後,唯我獨尊,隻知道維護他們王家這些新舊權貴的利益,將宗室皇家利益,拋之腦後。

如今他還人心不足蛇吞象,越發野心勃勃,又加冕九錫,自稱攝皇帝,距離皇帝之位隻有一步之遙,篡逆之心日趨明顯,可謂路人皆知。

本侯爵大膽預料,照此發展下去,安漢公王莽最終一定會危害我們皇家的利益,甚至會取而代之,篡奪我劉氏的皇位,危害我們劉姓皇族宗室子孫。

現今的局勢是,天下人雖然都竭力地反對他,怨恨他的專權,卻懾於他的權勢武力,不敢公開起兵反對他。

如今,我們的宗室貴族中,竟然沒有一個人,敢首先起事,反抗王莽這個僭妄的偽君子,這實在是我們劉氏皇族宗室的恥辱啊!

本侯爵願意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去舍身救國,成就忠臣烈士之壯舉,願意率領同族的人,首倡舉義,舍生取義,奮起一擊。

哪怕是最終失敗,粉身碎骨,家破人亡,也義無反顧,毫不足惜。

如今,對王莽不滿怨恨的英雄豪傑,日漸增多。

本侯爵料想,如果本侯爵率領予安眾同族的人,首倡舉義,全國必定會聞風響應。

到那時,那就大事可成,大業可就,一定可以驅逐王莽。諸位以為如何呢?」

封國丞相張紹點頭稱是,贊同道:

「侯爺分析得很對!天下苦莽久也!王莽乃獨夫民賊一個,不值得我們恐懼。大家隻不過懾於王莽的淫威,不敢率先起事罷了!如果我們首倡義舉,一定會群起相應,動搖王莽的根基。

為今之計,應該首先占領宛城(南陽郡城),作為我們的反抗基地。

天下和平久也,郡城官軍疏於防範,我們發動突襲,一定可以成功。

臣願親自率領義軍出發,向宛城出軍,為大漢朝廷鏟除逆賊!」

封國丞相張紹,贊同安眾侯劉崇的意見,立即慷慨激昂地答應道。

商議妥當,安眾侯劉崇、安成侯劉禮兄弟,封國丞相張紹等人,迅速行動起來。

他們暗中招兵買馬,準備集結兵力,占領宛城。

然而,天下太平的日子久了,人們已經安於安逸的生活,造反又是逆天大罪,敢於響應安眾侯劉崇、安成侯劉禮兄弟起兵的人眾,實在太少太少了。

而安眾侯劉崇、安成侯劉禮兄弟的密謀,隨時都可能泄漏,招來殺身之禍。

準備了一段時間,安眾侯劉崇、安成侯劉禮兄弟,終於等不及了。

當追隨者才剛剛達到一百多人時,安眾侯劉崇就倉促下令起兵。

得到安眾侯劉崇的命令以後,封國丞相張紹,安成侯劉禮,雖然明知取勝可能不大,也隻得硬著頭皮,親自率領誌同道合的跟隨勇士共一百多人,從安眾侯的封地秘密出發,前去進攻南陽郡城宛城。

然而,由封國丞相張紹統率的這支一百多人的力量,畢竟勢單力薄,那裡是守衛郡城宛城的官軍的對手呢?

張紹率領的隊伍,剛剛攻到宛城城下,就被守衛郡城的官軍首領得知了意圖。

人多勢眾的官軍,利用郡城城牆,加緊防備,奮力反擊張紹的進攻。

結果,封國丞相張紹,安眾侯劉崇的弟弟安成侯劉禮當場被殺。

安眾侯劉崇兄弟組織的反叛大軍,還沒有攻進南陽郡城宛城城內,就被郡府的官軍反攻擊潰了。

安眾侯劉崇兄弟的反叛大軍見首領被殺,再也沒有了勇氣,很快失敗,餘眾就四散逃離了。

安眾侯劉崇在侯爵府裡得知丞相張紹的敗訊,也自殺身亡了。

4

安眾侯劉崇兄弟謀反被殺的消息,震驚了全國。整個南陽郡諸縣的王侯貴族豪族大姓,更是膽戰心驚,生怕被牽連進了安眾侯兄弟的這件謀逆大案之中。

安眾侯劉崇、封國丞相張紹諸人的親戚朋友,安眾侯劉崇的遠房伯叔劉嘉等人,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張竦(別名柏鬆),是安眾丞相張紹的堂弟,當初曾經因為幫助自己的好友陳崇上書太皇太後,為王莽歌功頌德,而在京師聞名。

張竦和劉嘉等,見安眾侯劉崇兄弟、封國丞相張紹,闖下造反叛逆的滔天大禍,驚慌失措,恐懼不安,急忙申明與叛逆安眾侯劉崇兄弟沒有聯係。

他們急忙宣布,與叛賊安眾侯劉崇等人化清界線,撇清與安眾侯劉崇、張紹等人的關係。

為了保全自己和家族,劉嘉,張竦等人,還親自前往首都長安的未央宮門前,自首待罪,請求皇帝饒恕,哀求皇帝赦免他們的罪過。

此時,攝皇帝王莽雖然羽翼已豐,但還是有些忌憚劉氏皇族的勢力。

得知安眾侯劉崇兄弟謀反失敗的消息,攝皇帝王莽又驚又喜,亦怒亦憂。

王莽思忖權衡再三,還是決定,收買人心為上,於是決定道:

「安眾侯兄弟雖然被官軍誅滅,但如果吾處置不當,難免不出現星火燎原之勢,那就悔之晚也。吾還是懷柔為上。」

於是太皇太後專門頒布懿旨,安撫天下,宣布赦免劉崇、張紹的部分親屬。

張竦,劉嘉等人沒有受到安眾侯罪行的牽連,最終朝廷沒有追究他們的罪責,對他們全部誅連加罪,加以懲罰。

舂陵侯劉敞,得到安眾侯劉崇兄弟的敗訊以後,日夜憂慮,擔心當初在京師與安眾侯劉崇的密談泄露,憂慮成疾,很久都不敢公開露麵。

5

張紹的堂弟張竦,和安眾侯劉崇的遠房伯叔劉嘉,死裡逃生,終於躲過了一劫。

張竦與劉嘉一道,急忙決定效法以前陳崇的舉動,為攝皇帝王莽歌功頌德,借以脫罪。

張竦於是為劉嘉撰寫謝恩奏章,竭力歌頌攝皇帝王莽和太皇太後的美德,痛斥安眾侯劉崇的叛逆之罪。

劉嘉於是寫下謝恩奏章,上書太皇太後與皇帝,進言說道:

「陛下:

正當建平、元壽年間,皇帝突然駕崩,國統幾乎斷絕,宗室幾乎被棄。

幸賴太皇太後陛下和安漢公的聖德,不斷地扶助拯救,捍護匡衛,終於使國命得以重新延續,宗室也重新得到了發揚光大。

陛下臨朝統政,發號施令,凡事都以宗室九族為先,一並錄用支屬,封立王侯。

南麵稱臣的王侯,數以百計。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