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平河北劉秀勢盛 占邯鄲蕭王抗命(2 / 2)

加入書籤

「多謝公孫兄提醒。請容劉秀,好好思考思考這個問題,決定我的行止。」劉秀說道。

9

一天,劉秀獨自一人,躺在邯鄲故趙王王宮的溫明殿裡,午休歇息,考慮回復更始帝的對策。

劉秀輾轉反側,不能夠入眠,一直在苦苦思考,怎樣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

突然,殿外出現了爭吵聲,劉秀大吃一驚,急問侍衛都統劉安道:

「劉安哥啊,何人如此大膽,打擾本王休息?」

劉安急忙稟告劉秀道:

「稟告蕭王殿下,是耿弇大人,有要事進宮稟告,希望求見大王。」

原來是耿弇未經侍衛的允許,就直接贏闖了進來。

劉秀正躊躇未決,急需征求別人意見,急忙下令道:

「劉安哥啊,本王也睡不著,就請伯昭大人,前來覲見,無須阻攔。」

耿弇得令,直接來到劉秀的床前,態度誠懇,十分急迫地向劉秀請求道:

「大王,恕耿弇冒昧,打擾大王的清淨。耿弇請求,占用大王的一點閒暇時間,單獨與蕭王談一下話。」

劉秀很是詫異,急忙詢問耿弇道:

「伯昭啊,你急急忙忙地進宮,打攪本王的午休,請問有何要事,要單獨商談呢?」

耿弇十分焦急地回答劉秀道:

「大司馬主公啊,邯鄲大戰,我軍傷亡慘重,官兵死傷眾多。

末將之所以急急地趕來,就是想向大司馬主公請求,請司馬主公批準,允許我立即回到上穀郡去,補充我們隊伍的兵力。」

劉秀更加詫異,急忙問耿弇道:

「伯昭將軍啊,劉子輿已經被漢軍消滅,黃河以北,已經太平。

國家今都長安,天下大定,你還想充實自己的軍隊,究竟是想乾什麼用呢?

陛下已經下旨,命令黃河以北,所有郡國的部隊,立即全部復員。軍隊事宜,則交給尚書令大人管理,叫我立即返回京師,等待皇命!」

耿弇聽了,十分著急,竭力阻止劉秀道:

「主公啊,你怎麼能夠接受陛下的旨意,獨自返回京師長安,自投羅網呢?

如今,天下並沒有太平啊!主公你,怎麼能夠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安然躺在床上,睡大覺呢!

司馬主公啊,邯鄲劉子輿君臣,雖然已經被漢軍消滅,但全國的混戰分裂之局,並沒有一點點的改善。

而全國局勢的發展,恰恰相反,並沒有太平無事的表現,這不過是戰亂紛爭,群雄征戰,才剛剛開始啊!

雖然皇帝的使節,前來傳下皇帝的詔令,要河北郡縣全體軍隊,立即復員返鄉。

但屬下以為,對陛下的這道聖旨,大司馬主公你絕對不能夠聽從、不能夠接受啊!

司馬主公你想,北方的銅馬集團、赤眉集團,依然在河北橫行無忌,並沒有收到削弱,怎麼能夠放棄兵權呢?像這樣的實力集團,割據勢力,河北各地,總計有數十個之多。

而每一個流民割據集團他們的實力,實際上都是非常的強大,不可小覷。

小者割據集團,也有數十萬人馬,大者如樊崇赤眉,甚至有一百萬人馬之多。

這些割據集團,都是不可忽視的強大勢力,怎麼能夠就說,天下已經太平了呢?

如今,西京長安朝中,綠林諸部將領,各位龍頭大哥,爭權奪利,獨霸一方,李氏家族、趙氏家族等朝廷新貴,也在肆意妄為,違法亂紀,搶占屬於自己的利益。西京長安三輔各部勢力,各不相讓,咄咄逼人,爭鬥十分激烈,朝中可謂內憂外患不斷,哪裡有聖旨所說的天下太平呢?

屬下私下認為,更始帝陛下,糊塗昏聵,目光短淺,絕對沒有這個能力,去應付天下出現的這些困局,破解這一些難題。

末將初步預料,不長的時間,西京長安三輔的更始帝陛下,定會徹底潰敗,而且徹底潰敗滅亡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太久,可能是轉瞬及至。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並非危言聳聽,就是鄉野小人,也心知肚明。主公一向明智聰慧,目光遠大,怎麼會不明白這些淺顯的道理呢?

請主公認真地思忖一下,末將所說的這些值得憂慮擔心的嚴峻問題,采取合適的策略,加以應對,以保萬全。

不然的話,司馬主公禍且將至。到時候,司馬主公恐怕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劉秀一聽耿弇之言,大驚失色,睡意全無,急忙從床上跳起來說道:

「伯昭啊,你把話說得太嚴重了吧?如果伯昭你說錯了話,到處胡言亂語,擾亂了軍心,我隻有下令,立即殺了你,不會給你活命的!」

耿弇毫不畏懼地對劉秀說道:

「當初,司馬主公與我初識之時,我就對司馬主公欽佩不已,發誓死心塌地跟隨,司馬主公對我也一向恩重如山,信任備至,情如父子。

所以,伯昭我,才敢掏出自己的赤心和耿耿忠心,為主公從長計議。

主公英明睿智,深謀遠慮,見識超群,定會相信末將的判斷的!」

劉秀思索一會,向耿弇道歉說道:

「伯昭將軍啊,你分析得很有道理!我剛才不過是跟你開一個玩笑,試探你罷了!

我也常常在考慮這些問題,時時為自己和國家、萬民的前途、未來憂心忡忡,擔心不已。

公孫兄、仲華兄,當初也曾經與我一道,在私下探討國這些問題,考慮過我的結局。隻是沒有想到,事情已經如此迫切,已經不容人優柔寡斷,遲疑不決了。

伯昭將軍啊,你為什麼也會持這樣的看法呢?你持這樣的看法,必定有自己的深刻道理。

本王今天不忙,請你繼續為本王詳盡講講吧!本王會虛心聽取,認真考慮的!」

耿弇急忙抓住機會,再次向劉秀慷慨陳詞道:

「好的,司馬主公!

主公一片赤誠,虛懷若穀,末將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到我的耿耿忠心!

當初,全國人民,都被王莽惡賊的改製亂政,害得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因而,人心思漢。黎民百姓,時時刻刻,都在想念劉姓皇家的恩德,渴望大漢的復興。

所以,一聽說漢王朝復興的消息以後,全**民,沒有一個不歡欣鼓舞,載歌載舞的。

他們就像嬰兒脫離了虎口,重新回到了慈母的懷抱一般歡欣鼓舞。

當初,更始帝未都長安之時,全國官吏百姓,還不會責備他們無所作為,沒有宏圖遠誌。

因為那時,正處在立國的草創時期,更始帝君臣,還未掌握朝廷的大權,可以一統天下,發號施令。

現在的情形卻是,更始帝建都長安,一統天下,即位宮室,當上了大漢天子,可以號令天下,應該大有作為之時,而天下官吏百姓,卻並沒有享受幸福生活,安享太平盛世。

朝中大臣專權,爭權奪利,貴戚橫暴,專橫跋扈,政令已經出不了一個長安城。

山東的將領們,各霸一方,違法亂紀,作惡多端,荼毒生靈。

更始帝的皇親國戚,部下將領們,又燒殺劫掠,殘害百姓,無惡不作,擾亂京師,壞了朝廷根本。

如今,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飽受搶掠、離亂的痛苦,悲慘已到了極點。

人民錐心瀝血,哀嚎不止,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人心轉而思新,官吏百姓甚至開始懷念新王朝的日子。

所以,末將由此推斷,更始帝必然失敗已經確鑿無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

從前,是主公兄弟、叔伯、宗室子弟等,首先在南陽郡首倡舉義,在昆陽、宛城等地,破滅新莽官軍的百萬之師,奠定立國的基業。

而後,大司徒大人慘遭奸佞的誣陷遇害,最終卻被綠林三部豪傑兄弟,仗恃自己的兵力強大,玩弄陰謀詭計,竊取勝利果實。

司馬主公你自己,也差點命喪奸賊小人之手,被逼遠巡河北,多次九死一生,陷入絕境。

天下官吏百姓,都暗中為閣下兄弟鳴不平,心早有所屬,民早有所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日子了。

起初,閣下你在昆陽城下,已經建立了偉大的功績,英名已經傳播到了海內外。

如今,閣下你吊民伐罪,重新平定河北,安撫百姓,鎮守郡國,據天府之地,恢復天下太平。

如果司馬主公,你用仁義做號召,發號施令,憑著一紙文告,就可以迅速地恢復北方安定的秩序,正所謂天下可傳檄而定是也!

百姓至高,天下至重。皇權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具,主公你應該自己取得,千萬不能再讓非劉姓的人,去再次占有,非法竊取,令他姓得之,擾亂大漢的根本。

聽聞西京使者,從西方而來,傳達皇帝旨意,欲令大王罷兵回朝,屬下以為,這萬萬不可聽從,以免重蹈從前的覆轍,調入陷阱,不能自拔。

所以,末將才認為,如今並非高枕無憂之時,才因為官吏將士死亡者多之事,請求主公同意,讓耿弇重新願回到幽州,益發精兵,補充軍旅,以集大計。

末將此言,是否妥帖,請司馬主公三思!」

劉秀大喜,疑慮頓消,決心已定,竭力贊揚耿弇說道: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劉秀都沒有想到,伯昭年紀輕輕,你的見識,居然會如此超群,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伯昭啊,你說的實在太好了!

黎民百姓由『人心思漢』,轉而變成變成『人心思新』,的確令人警惕,發人深思。

處在前漢的太平盛世,平民百姓都依然麵臨鮑宣先生所說的七項災難、七項死亡,怎麼不令人觸目驚心、倜然警覺呢?

何況如今,正處亂世,百姓水深火熱,遠遠沒有天下太平呢?

如今,天下百姓思念的大漢,雖然已經宣告復興,但皇帝陛下與綠林兄弟,卻違背自己吊民伐罪、獎善罰惡的初心,令人絕望沮喪。

陛下與綠林兄弟,一旦掌握朝廷權柄以後,就立馬拋棄從前大肆宣揚的理想和仁義,立刻凶相畢露,舉起屠刀,魚肉百姓,令人痛心疾首,匪夷所思。

黎民百姓,不僅沒有盼來天下太平,人民安樂的盛世,而且依然遭受著新舊權貴的肆意掠奪,盜賊們的燒殺奸淫,全國一片血腥,百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劉秀以前,也常常疑惑不解。既然漢室已經宣告復興,為什麼普天之下,依然會出現如此多的慘景呢?

到底是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呢?

正如伯昭所言,麵對如此危局,麵對荼毒生靈的慘景,劉秀怎麼能夠不當仁不讓,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呢?

劉秀再次感謝伯昭的提醒。

本司馬發誓,將盡力而為,以仁義為號召,盡力維護百姓的權益,控製權力、製衡權高位重者的胡作非為。

劉秀非常清楚,隻有如此,才能夠拯救天下蒼生,得到百姓的擁護。

大漢才有可能真正復興,黎民百姓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太平盛世。

伯昭啊,這件事事關重大,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能夠領會的。

你給別的人說過嗎?」劉秀有些擔心,急忙詢問耿弇道。

耿弇謹慎,急忙回答劉秀道:

「主公啊,耿弇十分清楚,這是一件非常緊要的事情,事關大漢興衰,百姓命運。

耿弇豈敢隨便給別人言說,為司馬主公,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呢?」

劉秀聽後,大為放心,贊賞耿弇說道:

「伯昭啊,你之所言,正是最好的自救、救國之策。我已經欣然接受,決心已定。請伯昭放心。」

兩人說完,相視一笑。自此,劉秀主意打定,開始義無反顧地實施自己的計劃。

10

不久,劉秀就向更始帝上書,報告河北地區的復雜情況,拒絕解散軍隊,回京任職說道:

「吾皇陛下:

臣十分感謝陛下的信任和賞賜。

臣聽說陛下認為,河北已經平定,天下已經太平,命令臣解散軍隊,召臣回京任職。

微臣私下以為,陛下不了解河北具體情形,此舉似乎不甚妥帖。

微臣私下擔心憂慮,陛下遠在西京長安,常在宮闕,並不了解河北局勢的詭譎多變,而受奸佞小人的撥弄欺騙,誤判河北局勢,貽誤國事,讓臣的建樹功虧一簣。

不瞞陛下,實際上,河北的情形,並不是表麵那樣一切順利,風平浪靜。

邯鄲僭賊劉子輿雖然失敗,但黃河以北郡縣,並沒有完全平定。

琅琊郡的樊崇赤眉、銅馬諸部亂民,還虎視眈眈,覬覦河北郡國。

各種割據勢力,還躍躍欲試,以圖僥幸。遠遠沒有達到,天下太平,可以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地步。

討伐盜賊的大軍,也不宜倉促復員,給叛賊們留下伺機復辟、死灰復燃的機會。

何況現在,微臣身上的軍務政務十分繁重,事務繁多,根本就沒有辦法抽身,離開軍旅,返回首都長安,向皇帝復命,請陛下諒解!

請陛下原諒微臣抗旨,體諒臣違背旨意的苦心!

臣一向效忠大漢,為大漢的江山社稷,長遠利益著想,才暫時抗旨。

等河北盜賊平定,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之時,臣一定親率隨從,前來京師,拱衛陛下,聽從陛下調遣,領受陛下的皇恩浩盪。」

劉秀寫完奏章,迅速上奏,並加緊防備應對更始帝君臣可能的反擊。

至此以後,劉秀的主意打定,心中已經另有打算。

隻等恰當的時機來臨,就打算公開背叛玄漢,獨立出來,另起爐灶,伺機自創大業,復興漢室,拯救天下蒼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