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撫幽州吳漢建功 戰銅馬銚期稱雄(2 / 2)

加入書籤

等銅馬軍出現,立足未穩,虎牙大將軍銚期等將領立即率軍,對銅馬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然而,銅馬軍人馬眾多,兵強馬壯,士氣高昂,銳不可當,漢軍並沒有占到什麼便宜,開戰不利。漢軍前鋒無法抵禦,節節敗退。

蕭王劉秀見壯,甚為憂慮。

8

眼見漢軍將士節節敗退,陣勢即將奔潰,情勢十分不妙,虎牙大將軍銚期憂心忡忡,立即心生一計。

虎牙大將軍銚期見勢不妙,隻好決定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破釜沉舟,反擊銅馬軍。

於是,虎牙大將軍銚期,率領將士,撤退到河岸便,背水結陣,指揮部下的漢軍將士,反擊銅馬軍的圍攻。

河岸局促狹窄,不利於銅馬軍大隊人馬大兵團作戰,銅馬軍的人多勢眾,失去了優勢。

而固守河岸的漢軍將士,前有追兵,後是河水,麵臨絕路,無處可逃。

漢軍將士隻得拚死戰鬥,努力保全自己。結果,漢軍置之死地而後生,勇氣倍增,殺傷了大批追趕漢軍的銅馬流民軍隊將士。

適逢此時,蕭王劉秀,親自率領幽州十郡精銳將士,前來救援虎牙大將軍銚期。

銅馬軍食物已盡,又飢又累,陷入漢軍前後夾擊的不利局麵。

大統領東山荒禿見勢不妙,遂下令銅馬軍將士,主動後撤,逃離戰場。

劉秀得勢不饒人,遂派偏將軍鄧禹另率騎兵,與偏將軍蓋延等將領一道,追擊銅馬軍,再次於清陽附近,與銅馬軍展開激戰。

偏將軍蓋延率軍先到,而兵力弱小,不敵銅馬軍大隊人馬,戰鬥不利。

偏將軍蓋延,自知不敵,隻得退回自己的營壘堅守,被銅馬軍所困。

見銅馬軍包圍偏將軍蓋延的營壘,偏將軍鄧禹派人傳話,約定與偏將軍蓋延一道,裡應外合,夾擊銅馬軍。

平日裡,銅馬軍主要是以搶掠為生。

銅馬軍遭受內外夾擊,全軍被困,兵疲食盡,局勢漸漸不利,到了最後,銅馬軍飢餓交加,再也無法抵禦。

偏將軍蓋延、鄧禹,趁機夾擊敵軍,終於把銅馬軍打敗,在陣前活捉了銅馬軍的大將。

銅馬軍見大將陣前被捉,銳氣頓消,而食物供應不上,攻勢漸漸減弱。

然而,銅馬軍人馬眾多,兵強馬壯,意誌堅定,戰力驚人,與漢軍開始對壘。

一時之間,兩軍展開拉鋸戰,相持不下。

蕭王劉秀,親自統領偏將軍鄧禹、大將軍吳漢、耿弇等漢軍將領,指揮漢軍勇士,連續同銅馬軍作戰,也都不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漢軍根本就沒有能力,擊潰銅馬軍的主力,難以徹底消滅銅馬軍。

劉秀見此,十分憂慮,急忙召集諸將商議道:

「諸君:

哎呀,大事不好。銅馬軍人多勢眾,時間越拖越長,形勢將會對我們更加不利。

要是尚書令大人,趁機偷襲我們,我們豈不是就會全軍覆滅嗎?」

偏將軍馮異建議道:

「大王憂慮得對。戰事拖得越久,對我們越加不利。我們還是應該,及時地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才是。」

劉秀和諸將,一聽馮異此言,立即沉默了下來,苦苦思索對策。

這時,隻聽偏將軍鄧禹,眉開眼笑地說道:

「大王,末將有計了。

銅馬軍雖然兵強馬壯,人馬眾多,但消耗的糧食食品,必然也很多。而這些糧食,大多來源於搶劫,沒有後勤補給。

如果我們采用絕糧之計,豈不是就會讓銅馬軍難以為繼,不攻自破,最終大敗銅馬軍嗎?」

想到鄧禹這個妙計,劉秀頓時憂愁盡失,對著諸將,大笑著說道:

「鄧將軍所言,大為有理。我們盡管以逸待勞,期待銅馬軍彈盡糧絕之時,再追而破之。」

9

漢軍將領,按照蕭王的部署開始實施。漢軍以逸待勞,厲兵秣馬,圍而不攻,不理睬銅馬軍的騷擾和反擊。

銅馬軍數次出戰,挑戰漢軍將士,依然無人反擊。

劉秀親率大軍,嚴陣以待,防守銅馬軍的攻擊。

劉秀命令漢軍將士,隻管閉營自守,不理睬銅馬軍的挑釁,不與銅馬軍直接對壘,消磨銅馬軍的士氣,消耗銅馬軍積存的軍需和糧食。

劉秀還另派了數支軍隊,秘密前去,斷絕銅馬大軍的糧道,燒毀銅馬大軍的糧草。

若銅馬軍將士出營來擄掠糧食草料,即派軍進行邀擊,不留一兵一卒,一粒糧食。

蕭王劉秀此計,果然迅速奏效。

銅馬軍糧食食盡以後,終於不能夠再與漢軍交戰,乃乘黑夜掩護,向南方郡縣逃離。

劉秀指揮大軍,尾追銅馬軍主力,跨過河北,進入山東地界,直到館陶縣(山東館陶縣)。

此時,銅馬軍主力,被漢軍追趕,一路逃竄,根本就沒有四處掃殺搶掠,掠奪糧草的機會。銅馬軍將士又飢又餓,疲憊不堪,士氣頓衰。

見銅馬軍羸弱不堪,有機可乘,劉秀指揮漢軍精銳,及時對銅馬軍發動攻擊。

銅馬軍又飢又餓,無法抵禦,大敗潰散,銅馬大首領東山荒禿隻好決定,投降蕭王。

劉秀下令,銅馬軍部眾,原地待命,漢軍嚴陣以待,準備接受銅馬軍的歸降。

第二天早上,受降儀式正在如期舉行。

突然,另外幾股流民軍隊伍,高湖軍、重連軍的將士,突然從東方蜂擁而至。

高湖軍、重連軍的將士,本身就與銅馬軍的將士熟悉,於是將士們混到了一起。

頓時,現場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還沒有正式歸降劉秀的銅馬軍將士,人心浮動,恐懼漢軍趁勢攻擊,突然反悔。

一部分銅馬軍的將士,遂趁機與高湖軍、重連軍的隊伍回合,簇擁著他們的主將東山荒禿,繼續向北方逃離。

10

劉秀一邊派將領繼續受降,一邊派出幽州十郡的精銳漢軍,追擊逃走的那一部分銅馬軍將士。

偏將軍鄧禹,護軍朱佑等將領,跟從蕭王劉秀一道,率領漢軍,尾追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的潰逃將士,到了蒲陽縣界(河北定縣)。

漢軍由蕭王劉秀親自統領,士氣旺盛,再次發動對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潰逃將士的攻擊。

流民軍士氣已衰,又飢又餓,疲憊不堪,根本無法抵禦,漢軍連戰連勝,士氣高昂。

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的潰逃將士,再次遭受慘敗,無力抵禦。

銅馬軍大首領東山荒禿,上淮況等無路可逃,再次宣布投降蕭王,不再反悔。

隻有孫登,率領銅馬軍殘部逃離。

11

雖然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流民軍的大小將士,都宣稱心服口服,同意歸降蕭王指揮,不再反叛。

但歸降的銅馬軍、高湖軍、重連軍流民集團的降兵降將的數目,總計數十萬,實在太過龐大,令人擔心。

所以,劉秀手下的將領們,實際上都不敢真心相信銅馬流民軍大小將士的誠意,擔心他們會中途反水,再次反叛逃離。

而銅馬首領東山荒禿、上淮況等降將也發現,雖然劉秀已經答應,晉封他們這些首領為侯爵,但他們似乎並沒有受到漢軍將領們的充分信任。

因而,銅馬軍的降兵降將們,疑懼、驚恐,騷動不安,心裡擔心不已。

一場變亂,眼看就將再次發生。

12

幸好劉秀目光敏銳,反應及時,很快就發現了形勢的不妙,急忙對偏將軍鄧禹說道:

「仲華啊:

本王發現,銅馬軍降兵降將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妙。如果處理不當,勢必會功敗垂成,甚至招來大禍。

本王必須當機立斷,立即處置才好。」

偏將軍鄧禹深以為然,對劉秀說道:

「大王目光銳利,觀察仔細,言之有理。請問大王,計將安出?」

劉秀笑了,對鄧禹說道:

「仲華啊:

本王又不是神仙聖賢,能夠有什麼靈機妙算呢?隻是推心置腹,待人的一片赤心而已!

本王將下令,命令銅馬降兵,各自回到他們的營壘,命令降將們統領各自原來的部屬,武裝備戰。」

銅馬將領接到希望命令,紛紛回到各自的陣營,統領自己原來的部屬,聽從劉秀的指令。

劉秀隻身,帶著偏將軍鄧禹等少數衛士,前往銅馬各營巡視看望,親切地慰勞、勉勵銅馬軍的降兵降將,竭力安撫他們憂慮擔心、躁動不安的心情。

銅馬軍的降兵降將們,終於被劉秀的誠意所感動,大首領東山荒禿、上淮況等降將,互相告誡說道:

「兄弟們:

蕭王對我們推心置腹,信任備至,一片赤誠。我們怎麼能夠不忠心耿耿,為他效死呢!」

銅馬降兵降將們,這才心悅誠服,願意死心塌地地歸順蕭王,為蕭王效死。

劉秀見銅馬軍心服口服,大喜,下令把銅馬軍的降兵降將們,統一進行收編,分屬諸將統領。

這時,劉秀部下,已經擁有將士數十萬人馬,而漢軍主力,主要由銅馬軍的降兵降將所組成。

而北方州縣,也大致平定。

蕭王劉秀,代表更始帝,把銅馬流民軍的首領東山荒禿、上淮況等將領,任命為侯爵,大加賞賜信任。

故後來,關東人稱呼劉秀,為「銅馬帝」。就是因為,劉秀部下的兵力,大多來源於銅馬軍降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從尋找師叔開始 戰神虐渣A爆全球 終結末日騎士 九靈器神 極品學霸橫掃南北朝 苟成聖人後被天道曝光了 西遊:從漫畫開始的文化入侵 我的異界這一生 諸天遊戲:從魔咒課教授開始 海賊:我在洛克斯船上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