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迷途不知返的牛(1 / 2)

加入書籤

林力工作的鄉鎮名為查古鄉,距拉薩160餘公裡,海拔4200米,屬三類區,為半農半牧鄉。

在西藏,二類區、三類區、四類區主要以海拔作為劃分標準,4000以下為二類,4000至4500為三類,4500以上屬四類。

至於為何沒有一類區,林力不得而知。

「過會我們去續霍村,你也跟著去吧。」說這話的不是別人,正是查古鄉書記劉強。

這個身高約一米七的身著淺灰色夾克的短發中年男士終日不苟言笑,莊重嚴肅的神態讓人避而遠之,就算瞥見,也要望而卻步。

查古鄉下轄2個村,查古村和續霍村,全鄉610戶,3300餘人,人均年收入3000餘元。查古村主農,續霍村主牧。全鄉自古民風彪悍,群眾之間、與周邊鄉鎮之間矛盾糾紛不斷,正是「窮鄉僻壤出刁民」。

2012年,縣委主要領導找劉強談話,明確說明讓其去查古鄉任書記。

「查古鄉?為什麼要我去查古?是我工作沒做好嗎?」這是劉強的第一反應,一臉疑惑卻是實實在在的寫在了臉上。

針對劉強的顧慮,時任朗夏縣書記趙堅及副書記赤列桑旦再次找他談心,語重心長地說:「正是因為查古工作的特殊性,組織才派你這樣具有長期政法工作經驗的同誌去,扔掉包袱,放手去做,我們縣委支持你!」

2012年3月,劉強從縣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任上卸去,改任查古鄉書記。

以劉強同誌的性格,不做則已,做則求好。上任後,他立即展開走訪調研,熟悉工作環境和民風民情,經調研,擺在麵前的難題真不少:查古瑪堅地界糾紛、礦群糾紛、牲畜寄養糾紛……「不解決好這些問題,沒有穩定的環境,談何發展?」劉強同誌決定首先從解決查瑪糾紛開始。

長期以來,查瑪糾紛久拖不決,勘界工作已報至自治區民政廳,已然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一旦發生群體性事件,後果不堪設想。劉強同誌統一了全鄉乾部的思想,鄉領導和乾部分片包組去做群眾思想工作,同時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匯報,希望盡早啟動重新勘界工作,接到情況報告後,縣委審時度勢,當即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縣人大主任赤列桑旦為組長,相關部門人員為成員的查瑪勘界領導小組,經過一年多的深入調研和廣泛的群眾思想教育,2013年7月,困擾朗夏縣多年,幾經呈報市民政局、區民政廳的勘界工作終於得到了圓滿解決。

「書記,我們什麼時候出發?」黨群辦安心小心翼翼地問。

林力跟在安心身後,像極了犯錯的小學生。

「哦,就現在吧,帶上林力。」劉強更像自言自語。「難不成又有糾紛?」他暗自嘀咕。

續霍村距鄉政府10餘公裡,一半土路一半油路。車子行駛近半小時終於抵達村委會,這裡海拔較鄉政府高了一些,加上顛簸,林力有些眩暈。

「書記,來啦。」村主任旺多操著不甚標準的普通話上前迎接。

續霍村村委會大院有一間辦公室,其餘幾個房間兼做住宿與儲物所用,院子不大,風沙卻格外凶猛。

相比之下,鄉政府除了辦公樓正在挖地基,就算4人擠在「兩室一廳」40餘平的「現代建築」內,終究還是幸福了許多。

「怎麼了,又有矛盾糾紛嗎?」書記問。

「敏渡,敏渡。」村主任邊搖頭邊重復。

作為朗夏縣的老乾部,劉強自然聽得懂常用藏語。幾人來到村委辦公室兼接待室,牛糞爐子燃得正旺,幾個鋁壺不時發出「撲哧撲哧」的噴氣聲。

一位村乾部起身為書記一行倒茶。林力仔細打量著「辦公室」,除了一台台式電腦和一個小型打印機外,兩張藏式木桌幾乎占據了大半空間;桌子兩旁,接連擺放了各兩張藏式木床,木床上的卡墊與靠墊同學校附近甜茶館的完全一致;算不上白淨的牆壁上,各式宣傳信息與村情民俗交相呼應,將幾位偉人像凸顯的分外耀眼,偉人像前,一條條潔白的哈達爭相簇擁。

不用多說,這裡白天是辦公室,晚上是村乾部的宿舍。

「那是什麼事?」

「書記,是這樣的,您也知道,現在是夏季,正是牧草最茂盛的時候,群眾們大都白天放牧……」

「說重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是紈絝大草包 全球災難:我有神級避難所 祖傳技能的各種應用[快穿] 破天蹤 龍珠之我是大神官 洪荒:比元始更護短的闡教大師兄 戰神之帝狼歸來 踏鄉記之嘆流水兮 超級無敵之男神 放肆!貧僧要渡化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