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天欲吹霜不作難(1 / 2)

加入書籤

【一】《汴宋竹枝詞》李於潢詩

天宮地上說湖頭,

未必杭州勝汁州;

若付臨安盲女唱,

杭人應起故鄉愁。

他倆又轉身回到了古董店。

劉基對老店主說:「老先生,我特別喜歡這幅畫,但我這隻有一萬兩銀子,不知老先生是否可以相讓?」

老先生堅定地搖了搖頭。

劉基繼續做工作,說:「稀罕之物,應贈予有緣之人,而不應在乎錢之多少。小生在先生處見得此畫,說明與畫有緣,更與先生有緣。小生喜歡此畫,也研究頗多。此畫是張擇端在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所作,當時就被送入禦府。

此畫並非隻是簡單的描繪北宋時期,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日常生活和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而是張擇端以畫曲諫,提出對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社會問題的憂慮。」

劉基指著畫中望火樓說:「張擇端畫了望火樓,但樓上卻無一人觀望。更誇張的是,望火樓下的兩排兵營被改作了飯館。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渙散。

畫中,城牆上下沒有一個守衛,土牆上麵也沒有任何城防工事,連射箭的城垛也沒有。原本應該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機構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鋪,老板正在驗貨,賬房在記賬。

從畫麵上看,整個汴京正沉浸在濃厚的商貿氣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這不是張擇端的有意設計,而是真實地反映了宋徽宗時期,日漸衰敗的軍事力量和日趨淡漠的防範意識。」

劉基繼續說道:「畫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運糧的私家船。表麵看來這是一種商貿興隆的景象,實則反映出當時**的一項重要失誤——宋徽宗將大量運糧的官船用去運送花石綱,使得糧食運送出現問題。私船趁機而入,並漸漸把持住了整個城市的糧食市場,進而操控糧食價格。」

劉基指著畫中的「城門邊」說:「稅務官指著麻包說出了一個想要的數字,引起貨主們的不滿,一車夫急得張大了嘴嚷嚷了起來,吵聲之高,驚動了城樓上的更夫向下張望。北宋的冗稅製度激發了官民之間的對立情緒,這一場景說明當時緊張的官民關係。」

老店主和紀緒隨著劉基的手指聽著他的講解。

劉基說:「畫中有兩處出現瀆文悲劇,車夫把被廢黜的舊黨書寫的大字屏風當作苫布,包裹著舊黨人的其他書籍文字裝上串車,奉主人之命推到郊外銷毀。反映了當時政治鬥爭的殘酷和對文化藝術的破壞程度。

卷尾,畫家描繪了一個驚險的場麵——兩輛四拉馬車急轉飛馳,橫沖直撞,路人尚未來得及躲閃。

你看,這裡還出現臨時性的侵街現象。在城門口有富人占道,舉行殺黃羊祭路神送客的情景。足見城市管理之混亂,隨意性泛濫……」

【二】《題清明上河圖》張世積詩

畫橋虹臥汴河渠,

兩岸風煙天下無;

滿眼而今皆瓦礫,

人猶時復得璣珠。

繁華夢斷兩橋空,

唯有悠悠汴水東;

誰識當年圖畫日,

萬家簾幕翠煙中。

「張擇端欲通過《清明上河圖》向宋徽宗展現一些社會頑疾。遺憾的是,宋徽宗迷戀精繪祥瑞和吉兆,他看出《清明上河圖》的畫中用意,不願收藏,隻在卷首題五簽,並加蓋雙龍小印[已佚]。就將其賞賜出去。靖康之變後,《清明上河圖》卷入金人地區。較早用詩題跋的是金代的張公藥。」劉基指著畫中跋詩說:

「『通衢車馬正喧闐,是宣和第幾年;當日翰林呈畫本,承平風物正堪傳;水門東去接隋渠,井邑魚鱗比不如;老氏從來戒盈滿,故知今日變邱墟;楚拖吳檣萬裡舡,橋南橋北好風煙;換回一晌繁華夢,簫鼓樓台若個邊。』詩中既有對張擇端當時聲名未傳的感嘆,也有對滄桑變化、繁華如夢的社會現實的思考。詩句流暢上口,可吟可誦。」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超級無敵之男神 放肆!貧僧要渡化你 重生之我隻是鹹魚啊 千風卷塵 南朝第一贅婿 千億老公寵妻成癮 全球逃生:開局獲得無德地圖 混沌天帝 不敗戰婿 我成了星際零食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