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魔都之行(1 / 2)

加入書籤

莊臣聽過某段相聲,早晨匯仙居的炒肝,中午小腸陳的鹵煮,晚上砂鍋居的燉吊子。

這一天下來,

絕對騷氣!

因為餘謙是熟客,菜很快端上桌,隻見砂鍋白肉,不帶皮,薄如紙。湯底也有講究,陳年自製酸菜,裡麵熬著蝦仁,提鮮爽口。

要說味道並沒有太驚艷,比尋常更加精致罷了。餘謙吃一大口,滿足道:「這裡煮肉分為兩類,一是不經燒烤,直接將肉用白水煮,稱為白肉。」

「一類是先將肉用炭火微烤,然後入水煮,煮成的肉稱為糊肉,肘子稱為糊肘。將白肉或糊肉切成薄片,不加任何調料,涼著吃。」

「燒燎白煮是滿族祭肉的正宗吃法,燒,指的是油炸、紅燒一類;燎,指的是烘、烤一類;再就是白煮肉,所以叫燒、燎、白煮。」

「把煮好白肉,下貨再加工成特色菜餚,叫小燒。盛在六寸的淺盤中因此叫燒碟,最早燒碟才八種,炸排骨、炸月要花、炸脂油卷、炸裡脊、炸肥腸、炸肝尖、燒子蓋、燒臉子。」

「後發展到24、 32、48、64個燒碟,全盛時期品種多達130種。賣法有整桌,半桌、一角,每桌燒碟隨撤隨上可多至72色、48色。」

「八期講究麵子,這種席麵是典型的滿式餚饌,最終形成白肉席。當年袁枚稱燒燎白煮: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南人效之終不能。」

莊臣跟餘謙碰杯酒,陳曉卿說的對,美食有三重享受,除去食材本身,還有背後趣聞,以及同道中人。

難怪大門口貼著一幅灑金對聯,富察氏柏三爺提筆:名震京都三百載,味壓華北白肉香。

第二道是紅燒全家福,用料很猛的硬菜,九種材料,鮑魚,海參,蝦仁,乾貝,魚片兒,參片兒等用料十足。

莊臣嘗完,暗自可惜,勾芡太厚。雖然能吃到九種味兒,但勾芡醬料蓋過所有原味,層次不分明,有點暴遣天物。

第三道菜上桌,餘謙拿起筷子,期待道:「嘗嘗這道九轉大腸,本來是魯菜。這裡突出甜味,把大腸的香完全釋放出來,嚼起來不費勁。」

莊臣放進嘴裡,有點驚喜,這是一道名菜,九華林酒樓店主首創。將豬大腸經水焯後油炸,再灌入十多種作料,用微火炮製而成。

所謂九轉,取九次提煉的意思,水煮,油炸,悶燒等工序,光是香料十幾種,菜式像九次煉製一樣費功夫,堪稱精工細作。

幾塊下肚,如果感覺油膩,配上幾口芥末墩兒,酸爽可口,芥味濃厚略帶微甜,神清氣爽,提神醒腦。

半盤子大腸都被餘謙消滅,夾起芥末墩兒,美美道:「這寶貝味道酸、甜、脆、辣、香五味俱全,再喝一口原湯,透心涼,芥末鑽鼻的香辣味兒,爽!」

幾道主菜下來,也就是大腸有點亮點,莊臣有些失望,沒辦法,舌頭越吃越刁。

最後主食上來,圓夢燒餅、豌豆黃都是特色小吃。尤其是三不沾,金黃飽滿,蛋香撲鼻,令人胃口大開。

別小看這道菜,最靠廚師功夫。三不沾就是不粘牙,不粘筷子,不粘盤子。現在做得好的飯館寥寥無幾,特別是火候掌控的能力。

如果做不好,會汪油或者露糖,甚至上麵有顆粒,坑坑窪窪,半半片片,總差一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江湖異界行 戰錘神座 拳皇裡的DNF格鬥家 全是高能 門通諸天 你必須羨慕我 非係統玩家 探索吧,冒險家 東晉碧玉 我有一座童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