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1 / 2)

加入書籤

「臘七臘八,醃魚醃鴨」,進了臘月中下旬的那段時光,肉香會飄滿每一個日子、每一條村巷、每一戶農家……濃濃的年味縈繞在心頭,一切都變得溫馨可愛。年底睛好的日子裡,走在鄉下,竹竿上串的,牆上掛的,都是趕著太陽曬的雞鴨魚肉一類臘貨,顯現著江南農家於歲末年終之時的富足和豐潤。有時,一個白生生的剛收拾好的豬頭,就吊在屋簷下,沉醉一般眯著一對小眼,垂著兩隻肥大的耳朵,乍看去,猶似藏不住一臉的笑意。

當那個給徹底淨了臉的「豬頭三」,先是刪去肥嘟嘟的領圈肉(也有人家保留不刪),最後被拆去全部骨頭時,撒上鹽粒和花椒粒放入缸缽裡,同砍成條塊的腿肉和肋條肉混一起壓實醃上半月左右,就可撈起來穿上細繩掛到陽光下,直到曬成深紅油亮,才算真正入了味。記不起早先看的是周作人還是汪曾祺的文,說是上品的豬頭,額頭要寬,且額上的皮要皺一些,不知是否果真有道理。

豬頭肉皮厚,膠質重,有嚼勁,質地才老到。過去我們這裡有一種江南圩豬,此豬大肚塌月要馬鞍背,耳超級大,嘴尖長,額上皺紋深厚,麵相滄桑,生長緩慢,但肉質特別好,想來,其頭上的風味自是十分了得。

在一些人眼裡,醃豬頭肉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很難想象政要大佬或是麗人明星會去光顧一塊醃豬頭肉。但醃豬頭肉確實是妙處天成,其奧秘玄要就在於肥瘦一體,徐疾有道,肥中有瘦,瘦中有肥,說肥不肥,說瘦不瘦。最肥的地方,長出一塊精肉疙瘩;最精的所在,忽然又嵌有一線肥膘。我以為,最妙的當是豬鼻——亦就是豬拱嘴子,那是一塊天生活肉,色素沉積幾近紫紅,鹹香鹹鮮,軟糯而又有嚼勁,平易近人又不失驚艷。

問世間,情為何鍾,當然更不能遺漏了那些被切成絲絲條條的豬耳朵……白白的筋鑲在軟糯的肉裡,吃在口中,舌麵發滑,咬起來脆嘣脆嘣的,總之是相當能引發你的佳興。要是一輩子都沒嘗過,那真是太辜負自己一張嘴!

將醃豬頭肉弄上桌,幾乎沒有任何烹飪技術含量,就是放在鍋裡蒸熟——至多在下麵鋪墊點千張就行了。即此一蒸,最能體現江南的民間元素,卻又大氣渾成,不拘小節。在農家的餐桌上,蒸出來的醃豬頭肉,幾乎就是一個走在鄉村大地上的行吟詩人,在深淺肥瘦的生活真諦和浮想聯翩之間,且行且歌,超越理性,又把握得住激情。

早先沒有大棚蔬菜之說,到了正月底二月初蒜苗上來了,用蒜苗或是嫩而微脆的油菜薹炒醃豬頭肉,那種香,那種鮮,真是能浸透和擠爆你舌間的每一個味蕾,讓你充分感受著生命最美好與最熱烈的**。

總而言之,醃豬頭肉之美妙,渾如詩歌之於生活。所以如我這般深入淺出地享受著生活的人,也就順理成章深深淺淺地熱愛著醃豬頭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江湖異界行 戰錘神座 拳皇裡的DNF格鬥家 全是高能 門通諸天 你必須羨慕我 非係統玩家 探索吧,冒險家 東晉碧玉 我有一座童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