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1 / 2)

加入書籤

7號下午,天空變成了橘紅色,雲朵如同被顏料渲染一樣,清澈乾淨,太陽緩緩往西墜。

出租車從陶鈴街出發,向著聿女區而去。

「有人在家嗎?」

下車之後,馬景澄敲響齊靈家那吊著一個大紅燈籠的門。

在攀州,多數人家不會有這種院子,南方沒有這個習慣,不像秦州一樣家家戶戶都是院子,那是因為北方風沙大。

南方到處是樹,然而北方,比如秦州,可能是天氣的原因,高大的樹木是楊樹,此外都是比較矮小的灌木,水土流失嚴重。

在南方,隻有安全意識比較重,且崇尚古代園林的人才會弄個圍牆。

自古以來,讀書人向來重視居住環境,齊靈父親還是一個比較喜歡古代文化的大學教授,自然對住宅精心設計也是能理解。

本來大門沒有關,但敲門還是有必要的,隻有得到主人的允許之後,再進去,主人家才不會感到被冒犯,也許主人家不在乎這些,可這樣做,終究是能夠給人留以好印象的。

「來了」齊靈媽媽語氣中帶有歡愉聲。

不見人,也能從她聲音中聽出一種平淡的幸福,擁有開闊心月匈的人和其他人給人感覺會很不一樣。

「伯母,我們又來打擾了」馬景澄笑著打招呼。

「哎呀,是你們呀,快快,快進來,別站在外麵!」齊靈媽媽笑著走過來,說道:「下次來,別帶東西」

馬景澄點頭:「哎!」

他雖然這麼說,但是不可能不帶。

在花鎮有規矩,盡管不成文,但是規矩不能壞。

如果是左鄰右舍,去人家玩,大多數時候不用帶東西,需要請人幫忙的時候,一定要帶上東西,通常來說,一瓶酒、一把麵、一斤米等等都可以,你可以少,可以不是那麼珍貴,但不能沒有,絕對不能沒有。

環境對人的影響,有時候他們自己的發現不了。

有的人家是很大度的,你去找他幫忙,不帶東西,他不會說什麼,但總覺得心裡很不舒服,就是有一股子氣兒憋著,倒也不是在乎那二兩酒還是什麼的,就是感覺不被尊重。

整個花鎮都是這樣的環境,去請人幫忙要帶東西,已經不是物質,而是一種默認的儀式,是表示對人尊重的行為,別人都值得被這麼對待,唯獨我沒有受到這樣的對待,自然感覺有點不被尊重。

溫飽之外,在乎的不就是被人尊重嗎?

整個環境都是這樣,自然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

馬景澄對此深有體會,在花鎮的日子,他學到了很多東西,盡管不是什麼高深的知識,但卻很有用。

如果誰要是看不起村落的文化,那是非常愚蠢的,無論他學歷再高,也不過是一張紙而已。

部落有部落文化,村落有村落文化,城市有城市文化,但是這其中,有一個是共通的,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共通。

在溝通和人情世故這方麵,大學教授可能還不如村裡二姑。

這並不是說村裡二姑有多牛,而是她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術業有專攻,很多人喜歡以偏概全,覺得大學教授就一定比村姑牛,然而並不是,大學教授牛,是在他的領域裡牛,換一個領域,他可能就是個白癡。

學會從任何人身上尋找優點和缺點,是馬景澄一直以來的必修課,從大學開始,他就有意識地在訓練自己的這種能力。

他允許自己腦海中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並且他能夠為這兩種觀點找到存在的理由。

即使在花鎮麵對欺辱,他也能夠理解那些人的行為。

但是,他能夠理解他人的行為,並不代表認可他人的行為,也並不表示自己會原諒那種行為;

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形成了屬於自己的觀點,但是他知道,是朋友,我有肉吃,你就一定有湯喝,是敵人,踐踏了底線的敵人,我就碾碎你!

他並不覺得自己的這種觀念是矛盾的,世界和我,共同存在,但首先是我存在,世界才存在,如果世界和我之間選一個存在,那讓世界毀滅吧!

他理解對手的任何行為,並且為其找到合理的理由,初衷並不是為了打敗對手,而是為了成就更為強大的自己。

與其說他是理解了對手才變得強大,不如說他是讓自己變得強大之後,自然理解了對手。

從一把麵、一瓶酒這樣小事上,他看到的不僅僅是人情世故,還有籠罩著人的環境,他就像一個站在岸上的人,看著水裡的魚和水,魚雖然知道水是它們生存的東西,但是並不會想天氣對它們的影響。

而岸上的人則會考慮天氣和氣候的變化,對魚的影響。

基於這樣或者那樣的思考,馬景澄知道,這套理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是有用的,隻要找到能夠使環境改變的因素,任何不可能的事情,都會變得可能。

就是在這個時代,有一位姓牟的人,就是那位幾年後用罐頭從老毛那兒換回飛機的家夥,他提出Z開喜馬拉雅山脈引入暖流,打造塞上江南,如果真讓他Z開了,會怎樣樣呢?

馬景澄在攀州做的事情,其實和他那個本質上是一樣的,強行改變世界的環境。

按常理來說,現在這個年代的人,是不願出這麼錢來買彩票的,可是馬景澄遵循著一個原則:自上而下!

無論歷史怎麼變化,社會的變化永遠隻有一條原則:上行下效!

巨大的變化永遠是從上而下的。

要想賣天價衣服,隻有找彩虹路的人,也隻有彩虹路有改變環境的能力,而彩虹路要改變環境,是因為他們受到環境的製約。

西苑會同意宋青州的意見,同樣是受到環境的製約。

而那些製約,全是他們自己搞出來的。

馬景澄不過是抓住了這其中如同三角債一樣的矛盾點而已,他做了那個中間調節的人。

宋青州、攀州、紅港、改革、西苑、寒冬、媒體、發展……這些眾多因素,但凡少了一個,馬景澄都做不成這件事。

而這些東西,背後,都是人,這個年代的人,膽子超乎想象的大,罐頭換飛機,隻要你敢想敢做,沒什麼不可能。

罐頭換飛機,這則故事,每個人看到的點都是不一樣的,馬景澄隻看到了人和環境。

花鎮送禮,還有一種,兩家有親,但是隔得比較遠,去走訪時,一定要帶東西去。

就算是隔得近,也會帶東西。

這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環境。

盡管現在是城裡,但現在的城裡人和村鎮的差距並沒有那麼大,普遍沒有那麼大,城裡人,也是人。

不論認不認識,隻要你不是去談生意,是去拜訪,該拿的東西就不能少,絕對不能。

有的人,聽別人讓他下次來時別拿東西了,他下次就真的不拿了。

這其實是不懂人的心理,人這個心理,它在一定的環境中,是不受人所控製的,即便那個人不說什麼,甚至她察覺不到什麼,但她就會感覺莫名的難過,因為她被你這個沒有帶東西的行為影響了。

就像一個人去丈母娘家一百次,前麵九十九次都帶了東西,第一百次卻沒有帶,丈母娘也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前麵九十九次形成的這種潛意識不會這樣認為,它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未滿足感。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會問自己:明明沒什麼,可我就是覺得有點難過!

人整個身軀包括依附於身軀存在的一切意識,人其實隻能控製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這部分被稱之為『生存域』,不斷的學習和總結,是為了向這個『生存域』之外擴展。

人類隻是在證錯,並不能證對。

探究人的心理活動,是馬景澄要做的,盡管他不是學心理的,但他要盡量去做。

他十分相信齊靈媽媽說的話是真心的,但是基於人內心不易察覺的滿足感來說,他是不會同意這樣事情的。

別人說什麼,聽不聽完全在於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如果大腦一片空白,那別人說什麼都可能是對的,所以,在很多人眼裡,騙子永遠是對的。

沒上過學的人覺得上學的人厲害,上過學之後發現,不過如此,本科生剛入校,覺得研究生厲害,等到他讀研之後,發現,其實也就那樣,他讀研的時候覺得導師厲害,等到過了一段時間,他會發現,原來的導師真阿拉!

有的人覺得某個人侃侃而談炫耀自己的學問真惡心,而那個炫耀的人卻不覺得如此,他隻會自我覺得NB!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認知,要有自己的認知,馬景澄在心裡再次提醒了自己一次。

他知道,自己並不是多麼厲害的人物,所以,在任何時候,隻要有機會,一旦某個點被觸發,就要有意識地強化這個點。

他就是這麼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靈兒,靈兒」齊靈媽媽朝裡麵喊著,「你看看誰來了?」

「誰呀?」

齊靈從裡麵應聲走了出來。

她穿得很輕便,身軀的曲線若隱若現,披著頭發,整個人看上去乾淨清爽,還帶有一絲絲的動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祁逢 你可以給我個保護你的機會嗎? 重返1990,從倒賣國庫券開始 下山後,我無敵了 艾瑟拉世界之生命之泉 少年蔡安 重生霸總文,帶好大兒勇闖娛樂圈 豪賺50億:重生後我追夫成功了 嬌嬌老婆一回眸,病嬌婁爺淪陷了 閃婚財閥:江總出價一千億要寵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