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嶽輔政(1 / 2)

加入書籤

一、太嶽輔政:張居正與朱翊鈞的權力默契

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載垕駕崩,年僅十歲的太子朱翊鈞繼承大統,開啟了他長達48年的萬歷朝。這位少年天子甫一即位,便麵臨著如何駕馭龐大帝國的挑戰。由於年齡尚小,無法獨立決斷繁復的國家事務,因此,內廷的實際權力暫時交由頗具影響力的宦官馮保掌控,而關乎國計民生與對外策略的重大決策,則完全依托於當時的內閣首輔張居正。

張居正是明朝中期傑出的政治家,因其才識卓絕、銳意改革而備受矚目。朱翊鈞對於張居正的尊重與信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每當提及張居正時,總是使用「元輔張先生」或者「張先生」的敬稱,這種恭敬的態度不僅體現了他對張居正個人能力的認可,更是對其施政理念和改革決心的深深倚重。

在登基不久後的隆慶六年六月十九日,朱翊鈞做出了一項極具象征意義的舉動,即在皇宮內的平台單獨召見張居正。此舉打破了常規,因為在此之前,即使是明穆宗在位期間也很少直接召見大臣討論國務。此次密談,兩人共同擘畫國策,展現出朱翊鈞雖然年紀輕輕卻有著強烈的承業治國之心,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張居正在朝野內外的權威地位。

二、合力革新:萬歷新政與考成法的推行

朱翊鈞,即明朝萬歷皇帝,在其早期統治階段,充分認識到國家治理存在的種種弊端與積弊,為了扭轉頹勢,實現王朝中興,他深信並全身心地支持時任內閣首輔張居正所推行的一係列重大改革。尤其是在思想層麵上,朱翊鈞接受了張居正強調的務實理政、強化中央集權的理念,並將其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綱領。

萬歷元年(1573年),張居正提出的「考成法」成為了這場深刻變革的核心舉措之一。考成法旨在從根本上解決明朝官僚體係中存在的執行不力、行政效率低下以及政令難以下達基層的問題。這套法律機製著重於考核官員的業績實效,通過對各級官員承辦事務設置明確的完成時限,建立一套嚴密的上下級互相稽核製度,確保各級政府職能的有效履行。

具體而言,考成法要求各衙門定期匯報工作進度,上級部門逐級審查下級部門的執行情況,並將之記錄在冊,作為升遷貶謫的重要依據。這一製度的設計使得任何一份公文、任何一個政策指令都有嚴格的辦理流程和追蹤機製,任何延誤和失職都將受到嚴厲追責,同時優秀表現也會得到相應的獎賞。這樣一來,極大地激發了官員的工作積極性,減少了冗員庸碌的現象,增強了行政執行力。

朱翊鈞對考成法的推行給予了堅定的支持,他不僅批準實施此法,還親自督導各部門嚴格執行,確保了這項改革能夠自上而下貫穿整個官僚體係。考成法的實施,迅速帶來了明顯的改觀,一大批長期積壓的政務得到處理,國家機器運轉更加順暢,中央政令迅速傳達到地方,行政效率有了顯著提升。

三、經濟領域的大變革:清丈田畝與一條鞭法的推廣

在明朝萬歷初年,張居正作為內閣首輔,麵對的是國家財政吃緊、土地兼並嚴重、賦役混亂等問題。他深知要實現國家的振興和財政的穩固,必須首先從土地這一基礎性資源抓起,因此經濟改革的首要之措就是全麵清丈全國田畝。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重生隻為拯救男主 為什麼我的重生和其他人不一樣! 不明生物隻想玩遊戲 龍鳳炫 白日斯文,入夜漸微浪 選秀出道後我成了頂流 神武丹尊 抓鬼?我??? 寂礎 大唐:神級太子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