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遭打遇救(上)(1 / 2)

加入書籤

第一回 說景致聊城繁盛堪玩 逛廟會瑞兒遭打遇救(上)

話說大宋河北東路博州聊城縣城無疑是個繁華、熱鬧的地方,相比臨近的其它縣城,它要大要繁盛許多,就算跟博州城相比也並不遜色多少。

聊城城內橫橫豎豎的幾條大街,中間夾雜著或直或斜或七拐八彎的眾多小巷,開滿了大大小小的雜貨店鋪、商行、酒肆、客棧、戲院、青樓、妓院等,還有好幾處大小不等的集市,近三萬來戶人家雜居其間,街坊們或為了升官,或為了發財,或為了謀生,或為了別的什麼,日日在其中忙碌。

縣城門外還有不少的小街小巷和村落樣的聚居群落,算是城郊了。住不起城裡的人就湊合著住在城門外,都一般的圍繞著這座熱鬧的城市討生活。

縣城下麵鄉鎮的鄉民進城來,往往為的賣掉一些農產品或手工藝品什麼的,然後買回去一些鹽、布匹或其他日用雜貨。

也有的鄉民進城隻是來閒逛看熱鬧的。

雖然看不起眼,他們也發不了財,但鄉民們卻也是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正是他們為城裡人送來吃的和不少用的東西。

遠近做大買賣的商人喜歡聊城城,因為這裡交通便利,人口蕃息,市井繁榮,貨品好出手,要采辦貨物也容易。

城東六七裡地的運河碼頭是遠近聞名的河岸商埠,一年四季在這裡水陸周轉的貨物都極多,酒肆、客棧、商鋪林立,也很是繁盛。

商人們還看中聊城城的一樣,就是聊城的衣食住行都比別處方便,買賣做成了,掙了銀子,可以吃喝玩樂消遣一番,再量幾尺綢緞或布匹或金銀珠翠首飾回去孝敬老人或打賞家裡的女人和小孩,豈不美哉?這一點,也為聊城招徠不少的遊玩客人。

遠近州府官宦、富家子弟以及鄉間地主和鄉紳子弟喜歡來聊城消遣,來玩樂,來消耗他們家中多餘或者本就不多的銀子。

赴任、卸任的官僚和風騷的文人墨客也是愛熱鬧的主,他們在聊城可以極致的張揚他們的得意、作賤他們的失意和宣泄他們的風騷。

這裡的繁榮和熱鬧就是他們最好的背景和舞台。

除了街市熱鬧,這裡酒館、客棧極多,更重要的一點,聊城青樓、妓院很多,優人、娼妓聲名遠播,是得意或失意官僚以及文人墨客詩酒歌賦消遣的好地方。

雖然聊城縣城沒有什麼特別優美的景致,不過是城外青山環抱,翠綠欲滴,一條清澈的河流在青山間穿行,從城北穿城而過向城南流去,這就是聊城河。

這聊城河流過城中,不僅增添了景色風情的佳妙之處,商販往來也便利了許多,河兩岸邊上店鋪林立,人氣旺盛,買賣暢旺,尤其集中了南北各地的美食,迎合南來北往的客商遊人的口味。

聊城河流經城中,出城南後繼續往東南流去,再蜿蜒流過四五裡地麵,河麵變得開闊了許多,水也深了,就接上運河大碼頭了。小船可以搖到聊城城裡的河邊小碼頭去上下船客和貨物,大貨船隻能到運河大碼頭錨定卸貨,然後再將貨物拉進城裡去。

由於往來船隻甚多,貨物周轉繁忙,運河大碼頭也變成了一個繁忙熱鬧的小鎮,吃的住的玩的,應有盡有了。

城南幾裡地遠的蔥籠的高山月要間的福緣寺倒是個好去處,規模不小,一年四季香火旺盛,三、四十個和尚在寺內吃齋念佛,祈求早進佛界,或者也祈求世間一切平安,祈祝來寺施主和香客多福,早圓心願。

福緣寺是個清靜雅致的處所,是聊城縣虔誠者和有情趣的雅仕淑女喜歡去的處所,一邊禮佛求福,順便散心觀覽山野景色,一向為聊城縣城善男信女、老爺公子或夫人小姐們遊玩的聖地。

聊城城西門外的城隍廟則不同,兩進的廟宇,裡進為廟屋,供奉著一尊說不清什麼的神像作為鎮城之神,居民們求財祈福、祛邪消災等都來拜他。

外進是休息廳,擺了些椅桌板凳供來上香或遊玩的人休息。兩進之間的西側開個小門,連著的是幾間小房子,那是老頭子廟祝的住所。

城隍廟前是個青磚鋪成的大廣場,廣場的西麵和南麵隔著一彎長滿樹木和野草的小丘,便是一條環繞半個聊城縣城的溪流。

廣場的東麵是三排房子,平時沒什麼作用,可今日是廟會的日子,一切都不同了。幾排房子全都變成了店鋪,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各種買賣擺得滿滿當當,城裡出來的、鄉下趕來的,來捧場的、來湊熱鬧的、來消遣的,熙熙攘攘,人可真不少。

大廣場上還擺上兩排各式的雜貨攤,攤前圍著東挑西撿、與攤主討價還價的人群。耍猴的、賣藝的、賣唱的,甚至純粹賣吆喝的,也要在熱鬧的人海中嶄露頭角,隨便占上一塊地方後就各使絕活,目的明確,隻為逗圍觀的人們的喝彩、開心,討幾文銅錢生活。沒幾個本錢的貨郎也不放過這樣的大好機會,或肩挑,或背扛,或手提,邊吆喝著在人群中穿行,推銷他們的小玩意、果品或小點心或別的什麼小東西。

在大人身邊竄來竄去的小孩子們則把這裡當作難得的歡樂場,這樣的熱鬧盛況是他們平時少見的,即便是城裡的街市也沒有這麼熱鬧;就算是大人們沒有給他們買想吃想玩的,他們也忘情於這熱鬧的歡樂之中;要是再得到所喜歡吃的和玩的,那就再好不過的了。

這一年本應是大宋哲宗元符四年,這哲宗皇帝也夠不應時,上年底罹疾,沉屙在床,元旦朝賀都略去了,藥石罔效,就在正月初八駕崩,享年僅二十有五,頗為可惜可嘆。

因哲宗皇帝尚無子嗣,太後與大臣在哲宗皇帝兄弟行中選擇了端王趙佶嗣位。新皇帝也已經繼位,是為大宋徽宗皇帝,朝廷的喜詔哀詔都頒發下來,改年號為建中靖國,是為建中靖國元年,這聊城縣城元宵節的廟會依然熱鬧地進行。

盧永茂來逛廟會也不全是來湊熱鬧,他要帶他的寶貝兒子來開開眼界。

盧永茂二十一歲就娶了正妻,一直沒有生兒育女。到三十四歲納了一房妾,但還依然一直杳無生訊,急得盧永茂不得了,自己是獨苗,年近不惑還是無後,不僅是落個不孝之名,也深感人們背後笑話,甚至可能都覺得有些人盼著他早死以便來侵奪他的家產呢!

盧永茂甚至都懷疑是自己的問題,到處求神問卜求醫問藥,始終就是毫無成效。

三十七歲那年,盧永茂又納了一房妾,就是三娘。

三娘不是什麼明媒正娶——這點隻有他知道,但人長的標致,更重要的是正如相士所推定的「宜於生養」,娶回第三年就為他誕生這傳宗接代的寶貝,使他老來得子。

當三娘臨盤中,助產婆大喊是個大胖小子時,盧永茂簡直欣喜若狂,「我有兒子啦!」他不禁喊出聲來,隨即就沖進特別布置的三娘的產房,不顧一切的給初生的嬰兒驗明正身,「真是個大胖小子。我的兒子。」

緊張的興奮之後,是輕鬆的得意。盧永茂太歡喜了!

這一年正好的是大宋神宗皇帝駕崩,哲宗皇帝繼位,新年號元祐元年,國有慶家有喜,盧永茂馬上就給他的兒子起了個符合情景的名字——嘉瑞,希望兒子的降生帶來喜慶、吉祥!

兒子的誕生,對盧永茂,對盧家,都是天大的喜事。有了兒子,就可以傳宗接代。

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盧永茂的父母早已不在人世,這回,有了兒子,總算對得起前輩列祖列宗,不再是不孝子孫了。

有了兒子,將來他就會繼承積聚的資財和家業,也許還會更加興旺。有了兒子,盧永茂就可以直著月要板,抬著頭走路了,不但增添了臉上的光彩,那些鄉鄰遠親也不敢在背地裡詛咒他盧永茂早死以便瓜分他的家產了。

那陣子,盧永茂真的快活的不得了,為寶貝兒子起了名字後,他就決定闔家上下好好的慶祝一翻,同時宣布:從即日起,盧府上管家、帳房、丫頭、小廝、幫工、各式仆役人等,要全力保護、照顧三娘母子的起居生活,保證三娘母子要什麼就給她什麼,要怎麼方便就給怎麼方便;甚至於包括大娘、二娘,都得禮讓三娘,絕不得冒犯。

盧嘉瑞的降生,對於盧永茂似乎是天降精靈,使得曾經時常長籲短嘆、苦悶消沉的他仿佛天地換顏,重又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機!

說來也怪,自從有了盧嘉瑞,盧家的家業也隨著這孩子的到來、成長而不斷興旺。擁有的田地逐年增多,蓄養禽畜更順旺,販賣貨品也更順手,家財是與年俱增。

家裡資財增加了,家業興旺了,盧永茂更加想子孫滿堂,於是更加頻繁、更加努力地向他的妻妾們播種他的願望,甚至還動了兩個丫頭,長年累月,就這樣十幾年過去,盧嘉瑞都已十五歲了,再也不見另結碩果。

盧永茂已經漸漸淡絕了增添子女的念頭,他認定這是老天要他盧家三代單傳了。

好在盧嘉瑞是個聰明的孩子,雖然是頑皮,但還是讓盧永茂感到安慰。

盧嘉瑞八歲時,盧永茂就給他請了啟蒙先生,不到兩年就把三位先生氣走。

盧永茂又陸續續請了兩位聽說學問不錯的老先生來家,給盧嘉瑞教書授業,結果又都相繼受氣而走。

盧嘉瑞不僅頑皮搗蛋,鬼點子多,膽子還大,捉弄先生的事時常發生,令先生受氣難堪,甚至也不好直接跟主人家說,隻好自己一走了之。

外邊的一些教書先生,有聽到過一些傳言的,也都輕易不敢上門來。

這兩年就由得孩子玩耍,隻在他得空的時候管教管教,同時讓三娘親自督促教導盧嘉瑞讀書,別的人似乎已經管不住這孩子了。

但在盧永茂看來,精靈搗蛋比傻蛋、笨蛋好得多。盧永茂看重的是孩子腦子是否聰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香火道主 鬥羅:我乃清河大帝 吞噬星空之煉寶領主 天下第一俠客 滿級大佬穿成黑紅女星 帶著裝甲來到異界 諸天皇朝時代 溺愛成隱 我真不是明日之子啊 大國芯之重生九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