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刺殺(1 / 2)

加入書籤

大夏王朝四海升平,正值盛世。

開國百年來,北鎮柔然,西逐百戎,武功千古罕有。

三代君王勵精圖治,文風大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諸子百家聖賢頻出,文治已達極盛。

大夏都城夏京,氣勢恢宏,坐落在一片大平原中央,周圍八條大河環繞。城牆高大雄峻,隔著十裡,一目了然。

夏京往北,一條筆直的官道直通遠方,從夏京北門,沿著官道兩側列著兩行威武的禦林軍,甲衣鮮明,莊嚴肅穆。如此陣仗,既不是迎接凱旋而歸的王師,也不是皇親國戚出遊,而是有一個要犯今日要押送夏京。

夏京北邊十裡處的春風亭是必經之地。

一大清早,春風亭的亭長劉大刀帶著春風亭府兵三百多人,守在界樁處等待,到了午時,等的口乾舌燥,終於等來一列車隊。車隊停在界樁處,劉大刀馬上跟二十裡亭的亭長及刑部押送的官吏交割文書,接過押送之責。

春風亭原本叫十裡亭,距離夏京十裡。夏京中文武官員北上、西行赴任,親朋好友送行,往往送到十裡亭。十年前,一代名士徐謙北上赴任,京中數百文官相送,其中一個才子寫了首《送徐太傅至十裡亭》,詩中有一句「莫道此去無知己,十裡春風伴君行」名動天下,十裡亭慢慢被文士叫做春風亭。後來一些文人騷客集資在十裡亭地界,修了一座亭子,刻名春風亭,而後凡是京中送行,必送至春風亭。

春風亭是一處路口,往北去草原,往西去大漠,無論是做官還是經商,都要經過這座亭子。亭子四周,搭著一些簡陋棚子,專做往來客商、旅人生意,久而久之頗有一番熱鬧。今日亦然,很早就聚集起了大批人物,多是文人墨客,平頭百姓被禦林軍驅逐,不敢靠近,隻能遠遠觀望。

劉知易擠在一群文人墨客中,在春風亭外一個茶攤上坐著。他能在這裡,不是因為他是有名的文士,或者官員,而是因為春風亭亭長劉大刀是他爹,他是亭長家的二少爺,地地道道的地頭蛇,所以禦林軍校尉沒趕他出去。

作為地頭蛇,擺攤賣茶的王伯跟他很熟,給他上了一壺珍藏的好茶。劉知易不藏私,熱情邀請擠在一張桌子上的四個書生一起品茶。

劉知易用心昭然若揭,就是在巴結這些人。劉知易身穿錦衣,年少俊俏,一副翩翩佳公子模樣,其他四人穿著布衣,一副寒酸,劉知易卻巴結的很露骨,屁股連凳子都不沾,頻繁的給其他人添茶倒水,態度恭謹。因為這些寒酸都是夏京太學的學生,一日高中就是朱紫貴人,根本高攀不起。事實上,如果不是他們來此迎候師長,現在他都巴結不上這些人。

劉知易也讀過書,在春風亭曾有神童的名聲,可惜都是往日榮光,十多年過去,早就沒人記得武舉人家的神童。劉知易對讀書失去信心,自認沒那個天賦,息了讀書科舉入朝為官,做一番事業的念想,隻是心中偶爾有些不甘。

即便不做官,能跟這些未來的官場翹楚搭上關係,絕對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劉知易巴結這些監生,也有人巴結他。王婆覺得老公沒眼色,劉少爺在這裡,竟然不好生招待,連忙腆著笑臉跑過來道萬福,接著就要搶劉少爺手裡的茶壺。

「這種粗活怎麼能讓劉少爺您做呢,老婆子來吧。」

劉知易冷著臉哼道:「去去去。我們讀書人在一塊圖個清閒,你一邊去!」

剛才就是這樣趕走王伯的。

說著就給一個姓張的書生繼續倒水,這書生滿臉激昂,慷慨陳詞,頗費口水。

劉知易留心聽著,這可都是平時聽不到的大瓜,隻聽這書生說道:

「徐太傅此次還朝,必定能打掉權奸氣焰,眾正盈朝,一掃頹廢!」

一旁伺候的王伯臉上色變,過來插了一句:「這位公子,莫談國事!」

劉知易又趕開他;「去去去。我輩讀書人心係天下,無事不可談!」

剛剛被打斷話頭的書生沖著劉知易點點頭,算是贊許,但高傲的神情不變,連仔細看都沒看劉知易一眼,繼續高談闊論。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重生為狼,帶領狼族崛起 從青雲門開始麵板修仙 朕就是亡國之君 團寵醫妃打卡續命 女帝攻略楚傾歌風漓夜 當老婆來敲門 世間百萬兵刃遇我皆俯首 公子無雙 王者:開局在長安開酒樓 假如被巫女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