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 章銀子(1 / 2)

加入書籤

推進女子學習一事在慢慢進行,各官方學堂的院子為了滿足二十位女子的要求,把自己本家的女子都送進書院,人數還差許多,於是紛紛發動自己的人脈關係,讓好友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學堂來,到處遊說,力爭在中秋節前湊夠二十位女學生。

林墨安的女子學堂也找好夫子後,也開始招學生,以濟善堂的財力隻開了十家學堂,每個學堂目前隻有兩三個學生。

林墨安模仿現代教育製度來管理學堂,每日提供午晚餐,學生離家遠可以寄宿學校。此項一出,倒是有幾個孤女來上學,把這當做收容所。

夫子每月需向濟善堂反映教學進度和學生情況後才可發工資。

不可一隻讓學生死記硬背,要用以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理念來引導學生。

十個學堂在京城的周邊州縣,林墨安與長公主算了一下,用於學堂所需費用較大,一年要將近一千多兩,濟善堂除了辦女學堂還有其它的事項需要銀子支出。

單就學堂而言頂多維持兩三年,要長久的維持下去,肯定要有大量的錢,若是兩年後,有女子考中,封官賞賜,會引來更多的女學生,到時候開支又會加大。

林墨安與長公主商量要不要她倆試著做生意,賺銀子?可她倆都沒接觸過這些東西。

林墨安想到了自己外祖家,她外祖家可不就是做商起家的。

……

第二日一大早,林墨安提著禮品去拜訪她的外祖母與兩位舅母,其實她外祖家是從她外祖父的父親發家的,她外祖父和外祖母都有經商的能力,兩人一人管理內部,一人發展外部,把父輩的生意越做越大。

到了她兩個舅舅這就不太行了,大舅舅成天做些酸腐詩文,去考了三次都沒中,想著自己家大業大也不需要功名傍身,於是放棄了,過著他舒服的少爺日子。

二舅舅每天研究話本子,為此外祖母在京城開了三家書坊,別的地方開了十四家,倒是又開拓了新的行業。

大舅母是外祖母包辦給大舅舅的,未成親前,大舅舅愛出入些風月場所,與所謂的「文人雅士」吟詩作對。

就她那大舅所謂的:「春風愁愁,夏風也愁愁,秋風嗚嗚,冬風也嗚嗚。」的水平也知,那群人沒個是正經學者。

她大舅母是那種雷厲風行,冷麵心熱的人,成婚後大舅到再也沒去過那些個地,大舅母頗有經商天賦,在外祖母的教導下管理著家族的商業,還把隻在大寧地內銷售的茶葉賣往北方三域。

二舅寫的話本子奇奇怪怪的,利用自家的特權把自己的話本子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但每月竟然有近二十五人買她舅的話本子,究竟是什麼人愛看武鬆與豬八戒三打白骨精,她目前是無法理解,她舅到現在沒被學者噴死估計是隻有那二十五人知道。

二舅與二舅媽是一見鍾情,當然是二舅單方麵的一見鍾情,她二舅覺得他與二舅母就是房本子裡的書生遇到了心動的女子。

二舅向外祖母表示此生非二舅媽不娶,她外祖母便與二舅媽娘家提親,她的二舅媽是那種看溫溫柔柔,笑麵盈盈,但話裡藏針。二舅母原本也是商戶之女,外祖母把全國的書坊,染房、成衣鋪從大舅母那移過來給二舅母,倒是給大舅母減輕些工作。

兩個舅母經商都厲害,隻能說她兩個舅舅別的不行,媳婦卻娶得好。不敢想,要是產業歸她兩個舅舅管,家裡還能剩多少錢。

馬車到了她外祖家停下,林墨安進府剛好兩個舅母與外祖母反映本月經商所得,林墨安行禮甜甜的叫著:「外祖母,大舅母,二舅母。」

老夫人笑著說:「你叫這麼甜,準是有事相求,說吧,什麼事。」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深夜的故事 混沌圖靈 玄天:我是圖書管理員 原神:我們的旅途不會結束 快穿,女配有易孕體質 剛好不算晚 諸天:太太們讀我心,大帝們麻了 重生齙牙醫妃的崛起之路 沉默尖嘯 倒影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