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文言文十八個虛詞及其釋義(1 / 2)

加入書籤

(一)而的常考用法:

1表承接。

承接的本質是先後關係,常用在兩個動詞之間,或者是兩件事之間。一般譯成「就」「然後」

「從而」(譯作「從而」時,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數譯成「才」。

2表修飾。

修飾的本質是「而」字前的詞語與「而」字後的詞語構成偏正關係,即它隻修飾限製中心

詞,這個中心詞往往是動詞性的,而修飾部分表示這個動作發生的方式、人物的情態等。翻譯 時一般譯作「地」,這與「之」字構成的偏正關係剛好形成對照,其偏正關係是以名詞性的詞 語為中心詞的,一般譯作「的」。

3表轉折。

轉折關係就是「而」字後的意思沒有順著「而」字前的意思說,翻譯成 「但是」。

4表並列。

並列與承接比較容易混淆,並列關係前後可以調換,而承接是先後關係不可以調換。

5表遞進。

遞進關係的本質就是後一層比前一層要在程度範圍等上要進一層,一般譯作「而且」「更」,

6表因果。

這種用法更少,但在教材中也有出現。因果關係即「而」字前是原因,後是結果,一般譯作「所以」「因而」等。

7表假設。

「而」字前後構成假設關係,一般譯作「如果」。

8相當於「以」。

(二)何的常考用法

1疑問代詞,什麼。

2如「何人」「何故」等都是「什麼」義。疑問代詞,哪裡、怎麼。

①「哪裡」既可以實指某一處所;②也可以虛指某一處所;③還可以用在反問句中,表示否 定。

3為什麼,表示詢問原因或目的,出現在問句中。

「為什麼」其實是一個介賓結構,「為」是介詞,「什麼」是代詞。

4副詞,多麼,表示程度。

如《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聳峙」中的「何」就是「多麼」。

5固定結構

奈何、何如、如之何、何必、何苦、何以、何則、何不、何其等。

(三)乎的常考用法

1語氣詞,表疑問、反問語氣或感嘆語氣,相當於「呢」「嗎」「啊」「吧」。

2介詞,相當於「於」,一般承擔「在」「被」「比」等詞的功能,有引出對象、時間、地

點的作用。

3形容詞詞尾,相當於「然」,譯作「……的樣子」。

(四)乃的常考用法

1副詞,於是,就,表示順承關係,是在前一件事的基礎上,承接後一件事。「乃」的這

種用法在文言文中極為常見,可以說是第一大用法。

2副詞,才,表示條件關係,隻有當前麵的條件滿足了,後麵的事才會發生。

3副詞,卻、竟,表示轉折關係,表達說話人對事情的出乎意料的驚訝。

4人稱代詞,你,你的。

5動詞,是,就是,表示判斷。

6與其他字組成固定結構。

(五)其的常考用法

1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屬,相當於「他的」「她的」「它的」「他們的」等,根據語境又可譯為「他」「她」「它」「他們」等。指示代詞,相當於「這」「那」「那些」「其中的」。

3句中語氣詞,表示揣測(譯作「大概」「或許」「可能」)、反問(譯作「難道」)、期望(譯

作「還是」)或命令(一般譯作「一定」「必須」等)。

4形容詞詞頭,無義。

(六)且的常考用法

1連詞,況且。表示更進一層 ,多用來補充說明理由 。

2連詞,而且,並且,表示遞進,部分「並且」可表示並列。

3連詞,尚且。

4副詞,姑且,暫且。

5副詞,將要,即將。

6與「夫」組成固定結構,表示另提一事,相當於「再說」。

7「且……且……」,相當於現代漢語中「邊……邊……」「又……又……」。

(七)若的常考用法

1像,好像。

2連詞,如果,表假設。

3代詞,你,你們,你的。

4動詞,比。

5形容詞,相似。

(八)所的常考用法

1與動詞組成所字結構,使之名詞化。

2與「自」「由」「從」等介詞組成所字結構,表示與動作有關的地方、原因、對象等。

3與「為」組成「為所」結構,表示被動,「所」字本身沒有意義4與「以」組成固定結構。

5名詞,表示處所。

(九)為的常考用法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言璐 修羅武神楚楓 抗起大刀,朕在末世建立女尊國度 丞相大人,夫人她又去青樓了 普通劍客想要變得平凡 天降竹馬哪裡逃 雙係統的我帶飛一家 佛係醫生:我救你個鬼! 傻子禦獸,踏破五洲奪氣運 師尊真是個高危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