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陸言辯公孫(1 / 2)

加入書籤

公孫重新坐下,道出典故:「當年楚王外出打獵,丟失一把寶弓,他的隨從要去找,楚王說,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孔子前輩是如何說的?」

儒生也坐下,「祖師爺不愧為一代宗師,他得知此事後,認為要放寬眼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不必分什麼楚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因此他告訴楚王,隻要說,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不必說楚人。」

他說完這句話,才猛地發覺不對,對麵公孫已經撫掌而笑。

「如果楚人和人是一樣的,孔子前輩又何必去糾正楚王呢?顯然,他認為楚人與人,是不同的兩個意思,對不對?

孔子前輩認為,楚人非人,與我的白馬非馬,不正是不謀而合嗎?

兄台,還不認輸嗎?」

「這,這……」

儒生呆若木雞,久久不能言,最終頹然認輸。

「當~」一聲鑼響,圍觀群眾議論紛紛。

「太厲害了,這都七連勝了。」

「是啊,名家公孫,名不虛傳啊。」

「什麼狗屁,全是歪理。」

「歪理,你怎麼不敢上去跟他辯?」

「這,這……」

「聽說名家嘴皮子厲害,今天總算見識到了。」

公孫站起身朝著儒生行禮相問:「還未請教,兄台是儒家哪一派的弟子?」

「末學子蹈,師門學承子張子,謝先生指教。」子蹈不情不願地報出師門,頗有些失禮。

「潛方才以言相激,言語沖撞,向兄台賠罪。」公孫潛則向對方請罪,剛剛「數典忘祖」用詞太過。

「啊~先生學問遠勝於我,不必多禮,哈哈~」

子蹈是個沒心機的,見對方賠罪,立刻把剛剛的慘敗忘得一乾二淨。

當今儒家,有八派,門下弟子最多的,就是這個師承子張子的門派,也被稱為「子張之儒」。

這一派弟子,多在魏國、楚國之間,遊俠眾多。

對,你沒有聽錯,遊俠眾多。

子張,孔子弟子之一。尊賢容眾,忠信勇武,喜歡跟賢能的人交朋友,但他同樣能跟卑賤者玩到一塊去。為人不講究外觀禮儀,隨和從俗。

觀點上與墨家接近,「下無用則國家富,上有義則國家治,上有禮則民不爭,立有神則國家敬,兼而愛之則民無怨心,以為無命則民不偷……此國家所以茂也。」

這句話中的六者中有五者,跟墨家的節用、尚同、明鬼、兼愛、非命相契合,同時子張的《用兵》也暗合《非攻》。

這一派弟子多遊俠,數量最多,但由於作風問題,並不能被承認代表儒家。荀子就批評過這派門下弟子的作風。這也很好理解,畢竟這派行事多近江湖風氣,而儒家主流並不熱衷於江湖。

陸言聽到這兩人相互報名,才注意到,這位子蹈雖然束發戴冠,打著禮結,但仔細一看,不太嚴謹,稍有寬鬆,顯然不是很適應。如果是子張派的儒生就可以理解了。

公孫潛承認自己言語失當,也讓他稍微高看了一眼。

子蹈從酒樓裡走出來,禮結被拆,纏在月要間,別著一把劍,將冠轉在手指上,揚長而去。

陸言看得眉頭狂抖,直呼臥槽。

公孫潛站在二樓朝四下拱手,「不知還有哪位兄台願意上來指教一二?」

剛才鬧哄哄場麵靜下來,大家麵麵相覷,沒人主動跳出。

「那,今日公孫潛就先告辭了。」

「先生稍慢,陸言還想與先生辯上一辯。」

陸言此刻還站在街對麵,高聲叫住正要轉身的公孫潛。

「陸言?是那個陸言嗎?」

「敢挑戰公孫潛,應該是那個陸言吧。」

「公孫先生跟陸言先生的辯合,今天撞大運了!」

「哎,你看,他旁邊那個女的,好漂亮。」

「啊~」旁邊的人正在流口水。

不談街上的人什麼反應,酒樓二層在座的也露出驚訝的眼神。

陸言先前猜測的不錯,名家跟這座酒樓合夥了,掌櫃賺錢,他們賺名氣,各持所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農門悍女總裁一起來種田 至尊仙工 與獸共戰 我扮演的大佬白月光竟是我自己 逆命風水師 快穿之將炮灰進行到底 凶案偵查手記 枕上香(火葬場) 暴君佛係養兒 都市童話之棄婦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