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君臣明誌(1 / 2)

加入書籤

「孟子治國思想的理論依據在於人性本善。人的天性是好的,隻是被外界戕害了,因此人要''不動心''和''寡欲'',培養壯大人心的善。

他提出一種全新的井田製度。每一方裡劃成一''井'',一''井''有田九百畝,中間的一百畝是公田,餘下八百畝平均分給八家,每家一百畝作為私田。八家共同耕種公田繳納地租,隻有公田打理好了才可以種私田。這樣人們有了恆產就不會生事。

統治者再施以教化,發揚他們內心的善,用禮義來約束他們。

他要取消商業稅,取消地稅,取消戶口稅,反對戰爭,反對開墾荒地,反對擴大領土,反對充實府庫,隻需要上麵說的''野九一而助,國中什一以自賦'',再加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國君發揚善心,就可以天下歸服。」

聽得陸言說完,嬴政竟一時無法言語,半晌開口:「難怪我竟沒有學到孟子治國思想,這根本就是胡說八道。

先生說過,人的需要被滿足之後,新的需要就會發生作用。這無關善惡,隻是人性的必然。

百姓已經滿足了生存需求,那麼他們就會需要社會地位的提升,但是孟子卻要把他們永遠束縛在土地上。這就跟百姓新的需要站到了對立麵。」

嬴政說了這麼長一段,又有些不解:「但我聽說孟子以民為本,甚至還說民可以殺無道之君,這似乎有些矛盾。」

「孟子的仁政學說,其實是看到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擁有私田的自耕小農是國家的基石。如果國君都不能保障他們的生存,那麼國家必然覆滅。但他忽略了生存需要滿足後,人的需要已經不同,還用那套禮義束縛其實違背人性。」

「嗯,商君變法就是認識到小農才是國家的基石,打擊貴族,保護小農,增長稅收。同時提供了軍功作為上升渠道,這才使我秦國國力大增。」

「但同時他也留下了一個重要的隱患,是王上未來的大敵。

商君為了限製地主貴族家中豢養食客的數目,提出了按照食口征收賦稅,而征收口賦受害最大的仍然是貧苦的勞動人民。

秦法規定成年男子必須要分家重立戶口,貧苦人家分家之後根本無力承擔賦稅,於是就隻能把土地典質給富戶,成為家奴性質的贅婿,失去土地的這些人,就成為國內的不穩定因素。秦國常用戰爭把這些人消耗掉,再賜予軍功田宅,開啟新的一輪。

雖然秦法支持開墾荒地,又常擴地,短期內不用擔心土地不夠賞賜,但是長久下來,那些地主貴族已經成長到什麼地步了呢?」

「這些地主貴族,就是寡人的大敵?」嬴政閉目扶額,又睜開凝視著陸言:「不,我知道先生想說什麼。先生想動我大秦自商君以來的,法!」

陸言也直視著他,滿臉肅穆,「商君為大秦鑄了一把征服天下的利劍,但過剛易折,陸言想嘗試,把它改為一把不朽之劍。」

你真的要動秦國的根基法?

嬴政握住了陸言的衣袖,「先生,你真的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王上當時說,要法之天下、儒之教化,難道不是看到秦國一統天下已是大勢所趨,但治理天下卻無以為繼?」

聽到陸言反問,他鬆開手踱了兩步,「就以軍勢國力而言,我秦國一統勢在必行。

但一統六國之後,難道要再裂土分封,致使數百年以後再來一次戰國爭雄,芸芸眾生永遠在戰亂中掙紮哀嚎?

不,秦國自設立縣製,權力收歸中央,政令一統,人人遵從。覆滅六國之後,寡人要在天下設立郡縣,用同一個製度官理,荀夫子不也說,法天下,一製度。」

陸言給他補上一個但是,「但治理郡縣的人才不夠。屆時王上就隻能任用六國舊貴,這是在給自己挖坑。」

嬴政轉回身,細長的眼睛正在探尋,「荀夫子曾批評我秦國不興教育,如今先生你是他的弟子,儒家半數支持你給我秦國當國師,是不是早有預料,給儒家未來的傳承鋪路?」

陸言嗤笑一聲,「儒家教教學問修養還行,真讓他們治國還是算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農門悍女總裁一起來種田 至尊仙工 與獸共戰 我扮演的大佬白月光竟是我自己 逆命風水師 快穿之將炮灰進行到底 凶案偵查手記 枕上香(火葬場) 暴君佛係養兒 都市童話之棄婦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