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知青來了(1 / 2)

加入書籤

剛過十五,年味兒還沒散,清城公社的通訊員送來一份重要文件。生產隊長秦大偉用廣播喇叭喊來副隊長劉老憨、會計張惠來、婦女主任薛秋月、民兵排長賈明海幾人,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的內容是省城要派來一批人到大界村,他們是響應***「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最高指示,支援邊疆,建設邊疆,為了真正達到鍛煉的目的,從思想上身體上徹底改造成功。按照中央決定,部署上山下鄉的地方必須是偏遠貧困的鄉村,所以這次清城公社分配給大界村的名額共二十五人,男學生十八人,女學生七人,是省內哈爾濱、佳木斯和牡丹江三個地方的學生,五一後來報到。秦大偉解讀完公社的文件,掏出荷包,卷上一顆紙煙,示意副隊長劉老憨說話,他點著喇叭卷,吧嗒著。

劉老憨的年紀比秦大偉還大,平日領著大夥乾活,比較熟悉村裡的實際情況,他清清嗓子,喊張惠來拿出村裡的花名冊,幾個人低聲議論著,怎麼安置這些人的吃喝拉撒住。

研究了半天,最後秦大偉拍板,暫時分散解決住的問題,過幾天天暖開化,在生產隊部前麵的空地蓋上一排房,解決住和吃的問題:挨著馬圈和牛棚子,各蓋一個茅房,男學生那麵人多,蓋個大點兒的,女學生人少,蓋個小一點兒的。隊部的房子騰出兩間,都集中到一起,騰出的房子給男學生,馬上安排人搭上兩鋪炕,再砌上兩個灶台,一個做飯一個做菜,吃飯都集中在隊部吃,女學生去家裡人口少一點兒的,家裡有女孩子的老鄉家,房子蓋好後統一回來。情況清楚了,婦女主任薛秋月翻著花名冊,挑選能住女學生的人家,秦大偉看馬上選不出來,安排薛秋月回去慢慢找,吆喝著散會,背著手走了。

五月四日是公社文件裡麵說的,學生們報到的日子,一大早,劉老憨就安排人把前幾天找人寫的標語貼出來,一條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一條是「知識青年下鄉來,貧下中農樂開懷。」還有一條是「***揮手我前進。」廣播裡反復唱著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大海航行靠舵手萬物生長靠太陽雨露滋潤禾苗壯乾革命靠得是***思想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思想是不落的太陽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革命群眾離不開*****思想是不落的太陽。歡快的歌聲,聽起來是那麼雄壯親切振奮人心。

因為安排女知青找宿的事,村裡的人都知道要來城裡人,大喇叭響起的時候,隊長安排的人也都把路麵打掃得乾乾淨淨。公社的通知是早八點在縣裡統一出發,估計半小時左右能到,為了表示隆重,張惠來叫沒事的人都出來,在隊部前麵列隊歡迎。聽說城裡的娃娃來種地,幾個平時不出來,有些上年紀的老人也都出來看熱鬧,村子裡年紀最大的胡爺爺九十三歲,撚著下頦幾根白胡子,拍著小自己七十歲的生產隊赤腳醫生,用改不了的山東口音說:「娃子,你年輕,懂得多,現在的城裡娃子來農村耍,能呆得慣?再說了,攏共就那麼點兒地,屯子裡的人都閒著,他們來了哪有活兒乾?」老爺子的聲音很大,周圍的老少爺們都聽出他說話的意思,秦大偉剛忙過來,趴著胡爺爺的耳朵大聲說:「胡爺爺,上山下鄉不是公社的決定,也不是縣裡的決定,是***的決定,你不是常常說***是人民的大救星嗎?一會兒來的這些孩子都是***派來的。」

胡爺爺用手裡的拐棍點了點秦大偉,沒牙的嘴有些兜不住風:「你這娃娃就是不會拉呱,***也不認識這些城裡娃娃,怎麼能派他們來?見胡爺爺一副認真的樣子,孫子媳婦趕快遞上一個小板凳,扶著爺爺坐下。」

泰寧縣城的火車站不大,算是個區間小站,進站出站在一起,兩個口,平時鐵門是鎖著的,當有火車停留的時候,值班的人就提著鑰匙,打開門,兩個門口各有一個人把守,通過的人需要驗票才能通過,檢票時都是撕掉一個角來證明,一般做火車都要有幾次檢票的,逃票的機會很少,那時候去電影院看電影也是這種檢票方式,後來發現是個多餘的手段。

火車停靠在站台時,歡呼聲響成一片,同時下來三百多個第一次離家的孩子,有的還一臉稚氣,初中生高中生同時下鄉,年紀相差四五歲的也有,這也是那個火紅年代裡如火如荼的一個場景,下車的人們仿佛軍隊的軍人一樣,身材瘦小的知青穿著的衣服有些大,挽著袖子,與軍人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領章帽徽,女知青們有的剪短了頭發,有的還紮著兩隻粗辮子,愛美的幾個還係著紅色、粉色的綢子。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苟道諸天萬界 重生後我成了他的白月光 這位道友請留步 洪荒:吾蚊道人,拒絕當大魔頭 我的男友總在變[抽卡] 女總裁的最強狂兵 鄰居[快穿] 第一寵婚四少寵妻無下限 我靠種田稱霸星際 贈爾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