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斬將奪軍(1 / 2)

加入書籤

楊侗為首的北路大軍由於攻城器械、糧草物資眾多,用了三天時間才渡過湔水,準備就緒之後,他命令在萬春縣休整的麥仲才,率領兩萬大軍士兵進攻成都西城;命令蘇定方和程咬金、黃君漢進擊成都東城。同時又令沈光、李靖、薛萬均、楊義臣等南部大軍,從南向北,包抄成都城南部。他自己親率十五萬大軍沿著官道南下,浩浩盪盪的殺向成都城。

興樂縣和成都城之間還隔著一個武擔山大營,唐軍在這裡布有一萬三千名大軍,統帥是從萬春縣退來這裡的羅君副。

羅君副也是跟了李世民幾年的人,此人驍勇善戰、作戰勇猛,是李唐王朝目前拿得出手的少有之將,雖然缺乏領兵的經驗,但是無將可用的李世民還是把他派來這裡坐鎮,希望他可以為自己爭取部署成都防禦的時間。

羅君副已知楊侗率領大軍南下的消息,隋軍先鋒是大隋猛將羅士信,與副將薛萬徹率領兩萬精兵向武擔心殺來。

隋軍大舉來攻,令羅君副壓力倍增,他很清楚自己這支士氣萎靡不振的軍隊根本不可能攔得住十多萬隋軍精兵,與其被隋軍碾成齏粉,倒不如冒險一試。要是自己把楊侗殺死在這裡,大唐王朝會能獲取更多機會。

與副將丘英起一商量,兩人當即率領一萬大軍離開大營,從東北方向迂回到隋軍必經之路上,然後埋伏在一片長滿茂密鬆樹的鬆林內。這是武擔山的餘脈,地勢十分平緩,不是什麼險要之地,但正因為它不險要,反而容易讓人忽略它的價值。

當他們緊急部署完畢,夜幕已經悄然降臨,一隊隊隋軍終於出現了,盔明甲亮的隋軍騎兵殺氣騰騰從唐軍埋伏的麵前走過。

也許是大勢在手,沒有料到唐軍還敢主動出擊,所以這些路過的隋軍對林中的殺機沒有絲毫戒備的意思,甚至斥候也沒有擴大搜索範圍。

丘英起低聲問道:「羅將軍,楊侗在什麼時候才出現?」

「耐心等吧!隻要看他的王旗,他就應該出現了。」羅君副看了眼天色,說道:「讓將士們抓緊時間休息,務必在此戰殺死楊侗。」

丘英起又問道:「可是天昏地暗的,怎麼分辨出楊侗的王旗?」

「等到隋軍女兵出現,那定然是楊侗所在。」羅君副也不知道該怎麼分辨,但他知道楊侗的禁衛軍除了玄甲軍之外,還有一支相當凶悍的女兵,她們的鎧甲鮮明靚麗,與普及全軍的玄甲截然不同。

「我知道了。」丘英起說完,便去安排。

隋軍在唐軍伏兵眼皮底下了走了一個時辰,隊伍忽然中斷,後麵再也沒有大軍跟來,羅君副又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看到軍隊,羅君副大感不妙,覺得自己伏擊不成,反而是被隋軍包圍在中間了,想通了這一點,他急忙下令:「傳令下去,立刻向東撤軍!」

但為時已晚,當他的親兵準備去下達軍令的時候,身後殺聲震天,前後左右鼓聲大作,不知有多少隋軍向他們包圍而來。

「全軍向東突圍!」羅君副大吼一聲,手提長矛率軍向東突圍,但他們已被隋軍團團包圍,唐軍士兵成片成片栽倒到在密集的箭雨之下,到處響起了唐軍士兵的哀嚎聲和哭喊聲,一馬當先的羅君副和丘英起措手不及,月匈肩連中數箭,大叫一聲翻身落馬。

林外這時已經燃起了火把,一個雄渾豪邁的聲音響起,「我是大隋右威衛大將軍尉遲恭,奉聖上之命告訴你們:降者不殺,負隅頑抗者,殺無赦。」

尉遲恭和他的親兵連喊三遍,隋軍士兵停止了射箭,幸存的唐軍士兵陷入包圍之中,早已是鬥誌皆無,紛紛高喊:「我願降、我願降!」求生的渴望使唐軍士兵紛紛扔掉武器,一隊隊向樹林走去。

楊侗也在玄甲軍的護衛下來到伏擊之處,當他看到一隊隊唐軍士兵狼狽不堪被押解出來,忍不住笑出聲來

李世民現在隻有武擔山這一部唐軍擺在最前沿,隋軍斥候怎麼可能沒有死盯著他們?

這個羅君副雖然勇氣可嘉,但就是經驗太差,似乎不太懂得怎麼埋伏,他大白天就把大軍拉了出來,而且還在官道百步之外就開始埋伏了,就算隋軍沒有盯著他的大營,也會在沿途部署巡哨,這怎麼伏擊得了人呢?

這時,幾名隋軍士兵抬兩副擔架出來,擔架上正是羅君副和丘英起,丘英起已死,而羅君副身中八箭,致命一箭是射在了他的左月匈,雖然還沒斷氣,但他顯然也活不成了。

楊侗上前注視他半晌,說道:「你忠誠可嘉、勇氣可嘉,但現在的偽唐神仙難救,豈是你所能阻擋?安心去吧,朕會厚葬於你。」

忠義之士,寧死不降,雖然說起來有些愚蠢,但正是因為有這些「愚蠢」之輩的存在,才有「忠義」二字,以及忠義之氣的流傳,所以羅君副雖是敵人,但楊侗也不願羞辱這些人。

羅君副嘴唇動了動,最終還是斷氣了。

「收斂二位將軍屍首,厚葬在武擔山。」

「喏!」

……

楊侗安排劉綱接管俘虜,楊侗帶著大軍繼續南下。如今的武擔山大營失去了一萬大軍,軍營之中隻剩下三千士兵了。這些士兵是從各處戰場敗回、退回的士兵,戰鬥力如何姑且不論,單是作戰意誌就令人堪憂,當羅君副、丘英起兵敗身亡的消息傳來,一乾士兵人心惶惶。

他們之前受到蠱惑,說隋軍每破一營、一城,就會屠營、屠城,所以他們擔心自己遭到隋軍血洗,這才支撐到如今,否則的話,恐怕也早就降了。

到了次日清晨,正當營中士兵人心惶惶之際,羅士信和薛萬徹已經帶著前軍殺到了營外,羅士信既不攻城,也沒有立營,而是帶著一隊親兵策馬來到營外,朗聲說道:「我是大隋左武衛大將軍羅士信,奉命前來勸降。」

「休要聽他胡說八道。」守營的敬君弘便要下令放箭射殺羅士信。

「慢著。」一名偏將伸手攔下了敬君弘,皺眉說道:「我們如今已至此等境地,若不投降隻有死路一條,敬將軍欲置幾千名將士於死地不成?」

此人正是張士貴之子張瑱,當日定下了投降之策後,由李大亮出麵負責抓捕張士貴,他則「殺出一條血路」逃回了成都城,不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升了官,等他將親人安排到城中民宅避難之後,受李世民之命事這裡當守將,可是李世民接著又派兵敗的羅君副過來,於是他的守將之位很快就失去了。此時親人已經安全,他也不想遮遮掩掩了。

「張將軍想反唐不成?」敬君弘大怒道。

「不是我想反唐,而是我們根本打不過隋軍,我要為兄弟們的性命負責。」張瑱見將士們露出認同之色,繼續說道:「先聽聽對方怎麼說吧?」

當下不再理會敬君弘,徑直來到營柵之前,朗聲道:「在下張瑱,見過羅將軍!」

「張將軍有禮了。」羅士信坐在馬背上微微頷首,他知道這個張瑱是自己人,倒是想聽他怎麼說。

「我有一問,不知羅將軍可否解答?」張瑱看向羅士信,沉聲問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有一個天秀係統 勤勞致富小農民 我真是學神 前任無雙 醫武兵王 重生之魚神 最強中醫 九星聖主 我就是聖光 重生網遊之氣功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