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章 粵軍(1 / 2)

加入書籤

餘鴻的胞弟,名復字仲章,28歲,當然也還是吳的表哥。餘復在粵軍第66軍160師478旅956團1營二連任上尉連長。這支部隊軍服著裝與88師差別不大,暫時並沒有配給頭盔,士兵們去哪都喜歡在背後背著鬥笠。武器也沒那麼多花樣,除了重機槍,毛瑟手槍,基本就隻有步槍。粵軍財政主要依靠商稅,但即使這樣,同樣連隊裡與吳同級的下士班長鍾漢群,偶爾也是幾個月才領到一次軍餉,大概隻有每月10元錢。

其他非嫡係地方部隊就更差了,士兵們普遍吃不飽飯,軍餉也是幾乎都不發。普通士兵5至10元不等,用的武器裝備也是別人淘汰下來的。

裡並排北上,以便戰時鐵路被炸,不會影響戰略物資的運輸。從江西南下至翁源早已通車,還有翁源經新豐至從化良口連綿五百裡山地尚未施工。

陸軍160師奉命負責開辟這500裡高山工程,478旅負責翁源段,餘復所在956團於二月中從石灘開赴英德青塘鬆樹下暫住。

廣東部隊改編為國軍僅半年左右,160師師長是軍長親自兼任,副師長華振中,旅長是鄧誌才,團長喻英奇,營長梁佐勛。這些人大多數是在十九路軍中參加過「一·二八抗戰」,兩年之後因十九路軍被取消了番號,才回到了家鄉的部隊。

在青塘暫住幾天後,全團開入海拔一乾餘米的金竹圍村,此地生活條件十分艱苦,距離最近的墟市也有四五十裡地,士兵們上山砍伐毛竹樹乾條搭蓋起一座華麗的房以居住。

平日裡幾乎吃不到肉食,隻能在團部設的小賣部購買生活用品,偶爾有村裡人宰豬,才能打打牙祭。形容。

每日的任務,是出營到各組負責開築路段,用鐵鎬、鐵鏟等工具,一丁點一丁點的挖寬路麵,填平,再把多餘的泥土擔走。

官兵們的皮膚個個都曬得烏黑開裂,再加上吃不飽飯,營養不良,隻能用瘦骨嶙峋來幸好,到了初夏,每到傍晚時,深山中的石蛤就從洞穴裡爬出來或者到溪流裡去覓食。餘連長的傳令兵蔡學忠為了給長官們改善夥食,隔三差五在夜晚叫上鍾漢群等士兵入山捕捉。

石蛤營養豐富,身較長,皮膚黑褐色,隻需一人用手電筒光亮照住它,另一人迅速用手捉住,再捆起來,實在是容易得很。因為它受到強烈光線照射時候,基本上就隻會呆在原地一動不動了。

士兵們往往收獲頗豐,雖晚晚捕捉,石蛤仍到處都是。石蛤的肉質鮮美可口,用來生炒或者煲粥。

六月底,二連的築路任務差不多算完成了,如此一來小汽車基本上能一路通行開到金竹圍村的營地。

餘復向團裡請了探親假,帶上蔡學忠、連隊文書張雲超,三人一起到了就在駐地隔壁的縣,那是餘復與餘鴻的老家,其在縣城政府任職的父親也在收到信後趕了回來跟家人團聚。

全家自然是非常歡喜,自打參軍後,兄嫂弟妹就很少再相見。說起來,大嫂與餘鴻更是間隔幾年都沒見過麵了,他們有一對年幼兒女,留在家中由大嫂照看。

按照慣例,翌日餘母準備了牲畜貢品,到村裡的英雄祖廟祭拜祈福。此廟是為唐朝開國公建的,就是餘家的祖先,因有大功於朝廷,幾百年前官府讓人修廟而後隨著族人的遷徙翻建的。遠近各地百姓均有前來敬香添油,但也會遇到些神婆巧用各種名義索要錢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被富婆包圍後,我軟飯硬吃 離桓別 田世良 青璃仙途 電鋸人:撿到幼年瑪奇瑪的炎拳 崩壞,前文明的逐火者 永恆之下:掌握無限的偉大 成為真酒後 hcy水仙合輯 穿越火影我隻有拉坤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