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藥方(1 / 1)

加入書籤

說起藥方的書寫,在當時也沒有一定之規。現在的藥在電腦藥品庫維護管理的時候已經把藥品的名字維護了進去,你必須按照網管維護的名稱,去敲打,否則就打不出這個藥來。但是那時都是手寫處方,有一些中醫大夫,又極其愛寫藥品的別名。大約是為了彰顯自已的才華。也有些是為了怕自已的精髓被別人學了去。還有的,可能是跟當時自已坐堂的藥店商量。別人看不懂,別的藥房抓不了的藥,這樣就可以保證這個藥方不外流。如果把牛蒡子寫成大力子。還不為過,大部分人是認得的。個別大夫,為了顯擺自已本領大造行深,最喜歡用一些藥品生僻的別名。這時候常常會讓藥店的抓藥師傅犯了難,甚至查閱古籍都未必能找到相應的名稱,有時便自行臆斷,隨便抓了個藥去。嚴謹一些的,隻好讓病人一趟一趟的返回去確認。曾經有一個大夫在最後一位小草六克。拿到藥房去,抓藥的師傅犯了難。不知道這小草是何物。那時候沒有什麼互聯網,百度,搜狐之類的可以搜閱查找的。唯一能翻找的,就是手頭的幾本書。但是這種藥品書籍在檢索的時候,多半也是用常用名來檢索。眾所周知的別名是可以檢索到的,但是太過於生僻的別名就未必能查到了。那邊買藥的主又催的急。這個抓藥師傅,沒有別的辦法,隻好硬著頭皮自已想。後來他想想小草也可能是代表甘草之細小者。所以便把裝作甘草這味藥的藥鬥子裡翻了出來,專門挑細小的稱了六克去。那來抓藥的也沒有細問。匆匆拿回去,給病人煎煮了,喝了。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同行的聚會當中,這個抓藥師傅,問起同行這件事。有沒有人知道小草的正名是什麼?大家麵麵相覷,都在搖頭疑問。隻有一位年歲稍長的開口說道自已也有同樣的經歷,但是自已是個不見真章,不死心的人。一定要問個明明白白。於是自已特意拿了藥方,跟著來取藥的人,找到了那位大夫,當麵質問。後來才知道,那位大夫想寫的是遠誌。把遠誌抓成甘草的這位師傅,現在才恍然大悟。遠誌是寧心安神的,而甘草是健脾和中的,兩個藥確實完全不搭。但好在甘草是調和諸藥的一味常用的佐使藥。隻要不碰到個別反藥,應該也無大礙。所以那人抓錯了藥拿回去喝了。藥效可能有些減弱,但還不至於出什麼安全問題。但是現在想想,也是額頭直冒冷汗。

還有一些大夫,一定要寫三個字的名稱,即使有些藥品本身就是兩個字。也要加一個修飾詞。當然有一些藥品,本身生手會有一些區別。這時確實是應該寫明白的。就拿地黃來說,分為生地黃和熟地黃。藥品的生熟不同,性味歸經和作用,也有了很大的區別。生地,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具有養陰生精,清熱涼血的功效。而熟地,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但也有一些藥物,生的和熟的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區別,比如說生薏米,炒薏米,生白術,炒白術,焦白術等等,一般來講生品藥性峻猛些滑利些,這些細微的差別,往往在於醫師對病情內在細節的考量,大方向可能是一致的,但在一些細節上深度的探究,比如會問到大便乾不乾黏不黏,口氣重不重,每多問一個細節,可能會導致用藥的精準程度。

也有一些大夫願意在藥品的名稱前,加上地道藥材的產地,用作修飾。比如續斷,要寫作,川續斷,代表是四川地區所產的。當然現在藥品很多是種植培養的。無法過多的去追求地道藥材,那麼寫上這個地道藥材的地區名稱,也僅僅成了一種修飾而已。當然也有一些產地不同的藥物,功效和價格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時候就要區別對待了,比如說川貝母和浙貝母,二者都叫貝母,都有化痰散結的功效,但是因為產地不同,藥效有所不同,價格也有所不同,前者更為金貴,是後者的好幾倍。

也有一些大夫會把藥物的炮製的方法寫在草藥的前麵,比如說薑半夏、酒大黃等等,這種往往顯示大夫對病人更精準的辯證思維。

王四先生開方子,從來不追求新奇,博人眼球,該寫什麼藥名就寫什麼藥名,絕不用什麼奇奇怪怪的生僻的藥名,來臭顯擺,對於產地或者生熟和炮製方法,王四先生有自已的理解。他教導小墜頭說:如果說藥房藥品齊全,那麼精準一些也不為過,講究在於追求對於患者病情病史的四診合參信息完整確切,但千萬別一棵樹上吊死,比如說,川牛膝,懷牛膝,雖然產地不同作用有一些差別,但在多數的藥效藥性表現上,兩者並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可以互相代替使用。尤其是現在王四先生當了公差,在醫院裡工作了,醫院裡的大夫開出的方子,一般不能外購,但草藥房就那麼大,常用的藥肯定是有的,但有一些不常用的藥品可能就沒有,所以不要拘泥於某一種藥品的神奇療效,也是一方麵,就像你吃飯。沒買到韭黃,但是就想吃那辛辣的一口,那麼韭菜也就湊合了。所以對於同類藥,功效近似的藥物,王四先生,讓小墜頭一定要學會互相互換使用,那些開了一些極少見的藥品,患者跑了好幾家,都沒有湊齊藥方的情況,在王四先生這裡是不常出現的,藥房裡的師傅也很喜歡王四先生,有一次石膏用光了,沒有及時補上,有的大夫就拱火讓病人大罵藥房無能,還告到院長那裡去,非要讓病人買了同樣的藥來,仿佛缺了那一味藥,換了那一個,就要天塌下來一樣。可是王四先生一般會調換成寒水石之類的,也免去了病人來回跑腿的麻煩。對於有些大夫,非要讓病人去哪個藥房,去買哪種其他藥房都不具備的藥,王四先生嗤之以鼻,這樣的大夫大多是和藥房有什麼特殊的聯係,才會如此。

話說回來,在醫學界,有一個廣為流傳的小段子,現在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當時的大夫就是這麼做的。這個大夫要說起來,人人都認識,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溫病學派的名醫葉天士。這個故事還是王四先生,從自已的師父那裡聽來的。相傳有一年,葉天士,家裡有一個族人。犯了錯,窮困潦倒,來投奔葉天士。葉天士,發現他本質並不壞,想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於是便讓他收集一種樹葉子,有人說是榆錢兒,也有人說是梧桐葉,反正不管怎麼說就是一種不起眼的葉子。那個人不明所以,但是本著信任葉天誌,就照葉天士的說的去做了。沒過多久,就有一些人拿著藥方來找到他,專門要買這種葉子。說是哪個藥房裡都沒有這個藥,但葉天士說你這裡有這種藥。原來葉天是為了幫助他在每一張方子都加上了這味藥。這樹葉子原先並不算是什麼藥,所以沒有藥房去備著這個。但是那時候,病人就講個人崇拜了。葉天士的病人每天極多,要排上好長好長的隊,才能等到這個名醫為自已看病,葉天士的名氣大,所以病人拿到了好不容易得來的藥方。想著這藥方可是名醫葉天士,為自已看舌搭脈望麵,開出來的。這藥方捧在手裡,就跟捧了張聖旨一樣,哪敢調換上邊的一味藥。所以不論千辛萬苦,也一定要把上麵的藥抓齊。於是葉天士,就順水推舟,叫他們去到自已的族人這裡,拿那味樹葉子。樹上掉下來的樹葉子,本來是一點成本都沒有的,但是現在又供不應求,都賣給了這些抓草藥的人。所以這族人一下子就發了小財。一些商機極重的人,見著族人發了財,也都學著他開始摘這種樹葉子。然後把樹葉子晾乾存起來,也當作草藥,想著自已也能夠發一筆橫財。但是沒想到,葉天士見自已的那個族人已經有了一些做小買賣的本錢。本來他隻是想著幫助他渡過難關,也沒想著讓他這樣依靠自已不勞而獲。所以葉天士見好就收。從此方子裡再也沒出現那味藥。那些囤樹葉的人,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葉子發黴了爛掉了。而自已的發財夢,到頭來變成了空歡喜一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嬌弱小野花是馬甲大佬 文案呀! byf48一 星座覺醒:全元素 過往的時光 重生之發瘋快樂 咒回世界最強和我戀愛 靈武紀元:冰與火之歌 紫衿 新版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