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惟我名揚(二)(1 / 2)

加入書籤

「哼,『兌上艮下』出自何典,原文如何,釋義又如何?」

殷元盡管是靠著殷開山的蔭蔽才得以承襲勛國公的爵位,而後就此踏入了官場,可能晉升到吏部侍郎的高位,卻斷然不是僥幸,而是確有真才實學的,至少在經書子集上是下過不少苦功的,故而,隻一聽便知陳子明的答案正確無比,但卻絕不肯出言贊同,而是緊趕著便又提出了道問題,赫然是諸多經書裡最難的《周易》。

《周易》據說起源於伏羲八卦,而伏羲八卦又起源於傳說中的「河圖」、「洛書」,說起來乃是華夏文明的源頭,卦雖隻有六十四,文字也不多,但卻包羅萬象,若無精研此道者詳解,光看經書,很難領悟到其中之精髓,素來是儒家經典中最難的一經,縱使是現時的明經取士也很少以此經為題,無他,太過艱深了些,很顯然,殷元以此經為題,便是打算藉此來刁難陳子明罷了。

果然來了!

陳子明既是打定了主意要在朝廷上混著,自然不會忘了文事上的努力,旁的不說,經書子集都是須得熟稔已極的,《周易》麼,自是早就背得個滾瓜爛熟了去,不過呢,早先隻是不求甚解地背了下來,畢竟這本經書在具體朝務中是用得最少的,再說了,陳子明本身對《周易》那一套,打心底裡便不相信,也不願在此經文上花太多的時間,可昨兒個得了程咬金的提點,知曉今夜有人要刁難,又怎敢不提前做好準備的,實際上,昨夜他幾乎一宿未眠,就是在背《周易》的注釋,靠著過人的記憶力,已是將他所能找到的所有釋義經典全都背過了一遍,而今一聽殷元果然搬出了《周易》,心中自是不免大為感慨自個兒的先見之明。

「此言出自《周易》鹹卦,《鹹》:亨。利貞。取女吉。初六,鹹其拇。六二,鹹其腓,凶。居吉。九三,鹹其股,執其隨,往吝。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九五,鹹其脢,無悔。上六,鹹其輔頰舌。

釋義者:《彖》曰:鹹,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象》曰: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虛受人;初六,《象》曰:誌在外也;六二,《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九三,《象》曰:亦不處也,誌在隨人,所執下也;九四,《象》曰: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九五,《象》曰:誌末也;上六,《象》曰:滕口說也。」

陳子明的記憶力當真不是蓋的,哪怕《鹹卦》的原文以及釋義之內容極其復雜拗口,可陳子明卻是張口便來,一番長篇大論下來,愣是一字不差,中間甚至不帶半點的停頓,至於釋義更是解說得無比到位,就算是再挑剔之人,也斷然從中找出甚瑕疵來的。

「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出自何典,其意何如哉?」

一聽陳子明如此順溜地便將《鹹卦》解說得個透徹無比,殷元的臉色自不免便微有些陰沉了起來,沒旁的,《周易》已經是五經裡最難的了,卻還是難不倒陳子明,毫無疑問,再問其它經典,怕也是枉然,一念及此,殷元立馬便改了主意,將現時已不甚流行的《莊子》都搬了出來,還故意從中砍頭去尾地取出了半截子的話,擺明了就是想以此來難倒陳子明。

「此言出自《南華經》之駢拇,文曰:故合者不為駢,而枝者不為跂;長者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釋義者:所以結合的並不是駢連,分枝的亦非是有餘,長的非多餘,短的也並非不足,簡而言之:存在便是道理,殷大人以為然否?」

殷元此問一出,陳子明不由地暗叫僥幸不已,沒旁的,自打穿越以來,陳子明確實是背了不少經典,然則《南華經》一類的道家經典卻並不在其中,盡管李唐遵道,可也就是表麵文章而已,實際上,老莊學說早在漢朝便已沒了市場,無他,不適合統治之需要耳,故而,陳子明還真就沒怎麼去理會老莊之說的,隻不過前世時,他曾有段時間很迷老莊,似《道德經》、《南華經》這等道家經典還真就曾專研過,盡管後來興趣轉移了,可憑著過人的記憶力,卻並未將這兩本道家經典忘了去,這會兒聽得殷元問起,應答起來自是不難。

「陳將軍既是自言有詩才,那便請以夜宴為題,當場賦詩一首好了。」

這一見陳子明居然連已不甚流行的老莊之說都懂,一向自負才高的殷元可就不免有些發慌了,眼瞅著在經書子集上無法難住陳子明,這便趕忙將考題轉到了賦詩上。

「慢,《曲禮》有雲曰:來而不往非禮也,殷侍郎已是連考了末將三題,當知事不過三,似該輪到末將問難了罷?」

陳子明可沒打算一直讓殷元把握著主動權,根本沒去理會殷元的第四道考題,一擺手,已是毫不客氣地止住了殷元的話頭。

「既如此,陳將軍便請出題好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他與反派相愛相殺 笑看諸天 科技園凶殺案 快穿之大佬對我一見鍾情 苟混末世 果然會相遇 是宿命也是必然 重生之前任纏上我 爆改天命係統,你還讓我當反派? 異世重生之鳳舞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