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麵不改色的女知青(1 / 2)

加入書籤

「棒打麅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

在人煙稀少的「北大荒」,自然生態已經到達了巔峰。

這裡不僅野獸出沒,就連水裡也密密麻麻的擠滿了魚。

住在這裡的人,在河邊洗衣服,用水瓢隨便舀上來一瓢水,裡麵都會有魚。

到冬天,被凍傻凍僵的野麅子就更多。

吃野味兒是家常便飯,但是這種野味卻不能成為全國人民的糧食。

為了開墾這片黑土地,早在1947年,中共東北局就提出了在北大荒開辦國營農場的舉措,新中國成立後,揭開了以全國之力開展對「北大荒」有組織、有計劃、全麵深入開發的序幕。在抗美援朝結束後,尤其是1954年後北大荒開發進入高潮。時任鐵道兵司令的王震上將因有延安時期南泥灣開荒的經歷,被任命為國家農墾部部長,他兩次親臨虎林、密山荒原中考察,並在1955年組織鐵道兵退轉軍人開墾荒原,建立了第一個軍墾農場,即八五零農場。在他的建議和主導下下,鐵道兵先後有9個師的復轉官兵鑄劍為犁,落戶虎林、密山、饒河幾個縣,先後開發興建了數十個農場和分廠。

至1958年,共有10萬不同軍兵種的復轉軍人投入到開發北大荒的洪流當中。

1968年在黑龍江農墾總局的基礎上成立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在原有農場的基礎上組建了6個師,相應成立團、營、連編製,從各部隊抽調現役軍人數千人擔任各級領導,與此同時陸續有54萬大城市的知識青年響應號召來到北大荒,成為了光榮的兵團戰士。兵團的成立即為戍邊,以應對日漸緊張的中蘇關係,也為屯田,繼續完成開發北大荒的重任。

在這片廣袤而物資豐饒的黑土地上,種植出足夠全國人民食用的糧食,這是黑龍江省建設兵團的心願。

更何況,過多的野獸已經出現了傷人的狀況,蚊蟲等種類繁多的昆蟲和寄生蟲也汙染了水源。

最初,李秀冰來到「北大荒」的時候,喝的水裡全是蟲卵,拉肚子得腸胃炎是家常便飯。

就算是把水煮沸,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晚上的時候,村口必須有人守夜,即便這樣,也偶爾有路過的野狼和猛虎,前去開墾荒地的知青們,誰也不敢落單,經常有知青被黑熊和野狼所傷。

所以生產隊也組織了民兵團,民兵的手裡會有獵槍,為的就是在關鍵的時刻救命。

這裡的蚊子也多,而且個頭又大,有時候路過一個草甸,會激起一片黑壓壓的蚊子。

叮在身上又癢又痛,甚至會腫起巴掌大小的紅包,好幾天都褪下去。

體質差一點的人,還會因此而發燒。

可即便是這樣艱苦的條件,來自五湖四海的知青們,也決定用這雙手一點點的開墾這片肥沃的土地。

李秀冰也有這樣堅定的想法,兩年多以來,他和知青們,白天扛著鋤頭開墾荒地,晚上就睡在寒冷的平房裡。

最冷的時候,裹著兩層軍大衣蓋棉被也會凍得瑟瑟發抖。

外麵滴水成冰,下雪的時候,雪最深的地方幾乎可以及月要。

大家夥通常都要在雪停之後立刻出門掃雪,不然恐怕連門都出不去。

這天又是一場大雪過後,知青們又分成幾隊,有的出去掃雪,有的出去砍柴,宿舍就留幾個女知青做飯。

李秀冰現在是三班的班長,向來踏實的他,有最苦最累的活,都是沖在最前麵。

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和四個班的班長帶著幾個體力好的男知青清雪,清了足足一天,傍晚時分才回到宿舍。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黑暗中的向日葵 最美村花被人欺負後 序列求生:我的能力吞噬詭異! 重生之我是TOP1 重生我跑了 戰鬥就能變強,所以我無所畏懼戰 暴躁兔子遇上腹黑狐狸 第十使徒 皇城古事 重生,我復活到了比比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