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龍抬頭(1 / 2)

加入書籤

開元二十二年,二月二,龍抬頭。

大唐的關中,下了一場春雪。

飛花碎玉聯翩飛灑,下了整整一天一夜。

清晨,蕭珪拉開吱啞聲聲的老木門,看到眼前這個熟悉的小小村莊,已是春色換了銀妝。有裊裊炊煙,正一如往常的飄然升起。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麵露笑容的輕吟幾聲之後,蕭珪穿上一雙木屐,走下僅有六階的門梯,穿過寸許積雪的庭院,驚起了幾隻正在雪地中刨食的麻雀。

他走進雜屋將一捆劈柴被抱了出來,堆放於避風處搭成了金字塔的形狀。火折子輕鬆點燃了去歲存留的枯草,火苗順利升起。

青煙裊裊中,白雪映照出晨曦的光芒,如夢幻影。

蕭珪往火堆上架起一個瓦甕,從井裡打出冒著熱汽的井水倒入甕中。然後依舊踩著他的木屐,拿起一把殘留著去歲灰塵的老舊木鏟,和泛黃竹枝編成的大掃帚,開始清掃庭院中的積雪。

他掃得不緊不忙,每一掃帚揮出的力度幾乎都是一樣,能恰到好處的既掃去了積雪,又絕不掀起曾被春雨灌潤的汙濁泥土。

掃完庭院,蕭珪就用這一堆白到極致的雪塊,去堆一個雪人。

他很用心,幾乎全神貫注。如同是在麵對,盧浮宮裡的斷臂維納斯。

金字塔的劈柴燃起一尺高的火焰時,瓦甕散發出氤氳熱汽,雪人也堆成了。蕭珪拿來自己的一個襆頭給它戴上,退後三步細看了幾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這是蕭珪來到大唐之後,所經歷的第七個清晨。

蕭珪很滿意現在這樣的生活。身邊的一切,仿佛都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與新鮮的樂趣。

隨後,蕭珪加快了自己的動作,這讓他顯得稍微有點忙碌。

他倒出瓦甕中的一半溫水用以洗漱,然後往甕中倒入半碗粟米,準備熬出一甕黃澄澄的濃稠米粥。這將是它的早餐。

等粥熟的時分,蕭珪用帶著鏽跡的鐵鉗,從火堆裡撿出那些燒透了不再冒煙的赤色火炭,一塊一塊的將它們放進土陶的大火盆裡,蓋上鏤了氣孔的瓦蓋,再將火盆搬入屋中。

掩上門,關上窗,屋子裡很快就變得暖和了起來。

屋中的火爐旁邊有九張矮小而陳舊,但一塵不染的三尺木幾。蕭珪依次往每張木幾之上,端端正正的鋪上寬一尺、長兩尺的半熟黃麻紙,分別用鎮尺壓住。

在屋中靠西邊的位置,是一張比較大的木幾書案。蕭珪把剩餘的紙張放到上麵,擺在了一本藍色封皮的《論語》旁邊,依舊用鎮尺壓住。

做完這些,甕裡的米粥已是熬出了香味。

蕭珪撕開一塊乾硬的黍餅放進大陶碗裡,再將熱粥攪到濃稠倒入碗中令其浸泡。再加上一小碟帶著茱萸辣味的鹹菜。這樣的早餐在大唐的鄉村,已屬豐盛。

吃罷早餐洗淨了碗甕,蕭珪對著屋中那一麵帶有貞觀鏤印的百年銅鏡整好衣冠,然後打開門走到了屋簷之下。

舉目望去,院外結伴走來一群歡聲笑語的孩童。

時間,總是被他掐得這樣分毫不差。

蕭珪一眼就將他們點完了數,九個,不多不少。大的七八歲,小的不過五六歲。

看到這些穿著厚實冬裘的孩子們,宛如一群小企鵝笨拙而匆匆的走來,蕭珪臉上再一次浮現出笑容。

孩童們看見蕭珪,立刻止住嬉笑,連忙走到乾淨的院子裡來。整整齊齊站作一排,一同叉手抱拳,對蕭珪彎月要下拜。

「祈福納祥,先生安好。」

蕭珪記得,自己曾在巴黎遇到過一位來自中國的專業茶藝師,用和這些孩童們一樣的「叉手禮」,跟自己打過招呼。

當時的感覺,真是古樸而親切。

「入郡月要恆折,逢人手盡叉」,叉手禮於大唐最為盛行。一個連叉手禮都行不好的人,定是要被人恥笑的。所以,教這些孩子們行好叉手禮,也就成了蕭珪這個鄉間塾師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他用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姆指,做出了一個「叉手禮」的標準示範動作。那些孩子們全都認真的看著蕭珪的每一個動作,很用心的模仿。

有幾個施禮並不十分標準的孩子,漸漸都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動作。

蕭珪滿意的點了一下頭,「好。」

孩子們紛紛收攏了小手兒,用嘴哈氣。

「冷嗎?」

「不冷、不冷!」孩童們歡快的回應,很多人已經把眼神,投到了那個雪人的身上。

蕭珪說道:「今天你們誰能在午食之前,將《論語•學而》篇一字不差的通篇背頌,這個雪人就送給他。」

「好耶!好耶!」孩童們一陣歡呼。

「先生,先生,若是贏得了雪人,可以將它搬回家中麼?」有孩子問道。

蕭珪笑著點頭,「可以,隻要你搬得動。「

「那,那襆頭也能一並搬走嗎?」孩童們發出一片調皮的笑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童話女巫她黑紅啦 神祇時代:我登上了上古眾神的賬號 活了萬年終於有了老婆孩子修改版 神明悄然心動 小祖宗她重新做人了 重生九八做大亨 大佬讓我佛係人生 紈絝世子的舔狗日常 明末:太子十萬火槍兵崛起 大運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