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2 / 2)

加入書籤

祭祀後,孫權上書請罪,言辭懇切。

孫策對孫權的態度表示贊賞,卻一直沒有進一步的表示。

孫權也不氣餒,用心研讀戰報,並將研讀心得寫成文章,公開發表。他又將孫堅、孫策歷年戰事編纂成集,繪製圖表,加以解說,先後寫了十幾篇文章,獲得了包括朱儁在內的不少宿將贊譽。

他的努力最後收獲了回報。

七月初,孫策班師回建業,召孫權到行在,兄弟倆談了一次。具體談了些什麼,沒有外人知道,最後的結果是孫權隨駕回京,主持編纂春秋以來戰史。初步估計,需要三年左右。

——

八月,孫策返回建業。

孫策下詔,召集三公九卿、內三院商討政務,主要針對建國以來的政務、軍事得失進行研討,調整大政方針。隨著秋收結束,各郡縣的上計吏陸續赴京,參與研討,獻計獻策。

很快,孫策公布了對蜀國君臣的安排。

曹操為譙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駐京師,奉朝請。入職樞密院,為祭酒副。

曹昂為衛將軍,統兵千人,屬中軍。

陳宮為蜀相,封雁鳴亭侯,食邑兩百戶。

曹仁、曹洪等人皆得封侯拜將,食邑三五百戶不等。

相比之下,益州籍的文武收獲寥寥,資格最老的張任、嚴顏位不過偏將軍,黃權、狐篤等人隻是校尉、都尉。消息一出,益州人勃然大怒。他們不敢非議朝廷,卻對曹操父子恨之入骨,大罵他們坑了益州人。

有人當眾揚言,要刺殺曹操,為益州枉死的百姓報仇。

曹操稱病不朝,閉門謝客。

曹昂上書自免,請求回府保護家人,被孫策嚴辭否決。無奈之下,曹昂隻得委托曹真、曹休保護曹操。其實建業城的治安很好,所謂刺殺曹操也隻是嘴上說說,實施難度極大,尤其是曹操閉門不出的情況下。隻是這種被人盯著的日子實在不好過,曹操明知孫策在整他,卻無可奈何。

這樣的日子過了大約半年多。

——

大吳十年,三月初二,上巳節的前一天,曹操正在院子裡望天,曹真來報,陛下駕臨。

曹操吃了一驚,盯著曹真看了又看,確認曹真不是開玩笑。

曹真哭笑不得,正想解釋,門外響起爽朗的笑聲,孫策大步走了進來,揮揮手,示意曹真退下。曹真不敢怠慢,躬身施禮,退了下去。

孫尚英聞訊趕來,向孫策行禮。孫策和她寒喧了幾句,又和曹琬聊了聊,也讓他們退下了。

「曹卿,過得還好嗎?」孫策笑眯眯地看著曹操。

「好得很。」曹操一攤手,故作瀟灑。「賴陛下恩賜,衣食無憂,兒孫繞膝。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人生至樂,不過如此。」

「當真?」

「陛下麵前,豈敢虛言,句句屬實。」

孫策微微一笑。「還是袁將軍說得對,你嘴裡沒真話。」

曹操不以為忤,大笑道:「陛下,你說的那個袁將軍也沒幾句真話。」

「你小心些,也許他半夜就來找你理論。」

「臣不怕他來,就怕他不敢來。」

麵對臉皮超厚的曹操,孫策倒也沒什麼辦法。他從袖子裡掏出一封文書,遞給曹操。曹操接過,卻沒有立刻打開,疑惑地看著孫策。

「陛下,這是什麼?」

「玉門軍報。」

「玉門?」曹操眉頭微皺,打量著手中的軍報。「陛下,臣對玉門事務一無所知,怕是不能給陛下任何有益的建議。」

「不要急,先看看再說。」

曹操沒有再推辭,打開軍報看了一遍。軍報的內容並不復雜。

不久前,趙雲出居延,與劉寵、牛輔合兵出擊,大破鮮卑。這一戰總體而言,戰果甚佳,但劉寵的收獲卻不大。一是他本人年紀大了,不太適應長途奔襲的勞累,跟不上趙雲、牛輔等人的節奏。二來他麾下的劉氏子弟大多從小驕生慣養,如今形勢變了,他們不得不自力更生,雖說努力,畢竟不如那些從小習慣了辛苦的士卒耐戰。

一場大戰,劉寵收獲不多,損失卻不小,意識到玉門督這個責任對他來說太重了,上書請旨,要求致仕歸老,請朝廷別派能將。

曹操看完,疑惑不已。「陛下以為臣可任?」

「你覺得呢?」孫策打量著曹操。曹操今年五十一,但身體很好,可能和他這十幾年一直貓在益州,沒有經過太多的惡戰有關。不出意外的話,他應該比歷史上活得更久一些。

曹操沉吟不語。他的確心動,但是玉門太遠了,他又這把年紀,去了還能不能回來,他心裡沒底。

孫策又道:「曹卿知道朕與劉寵的約定嗎?」

曹操搖搖頭。

「朕與劉寵約定,十年之內,玉門之外由他做主。十年之後,他需要遷徙到蔥嶺以西。當然,在他向西遷徙的這十年內,朝廷會盡力協助他,為他提供糧草、軍械,絲路上的利潤也會優先供應他,讓他能養活自己。按照計劃,如果可能,三十年後,他可以在蔥嶺以西再建劉漢。」

曹操很驚訝。「再建劉漢?」

「天下很大,百年之內,不可能盡為我大吳所有。與其留給蠻夷,不如給劉氏一個機會。當然,朕隻提供機會,不保證他們一定能成功。」

「三十年後,劉漢若能再興,誰為天子?」

「如果一切順利,十年後,朕會將叔同之子送到西域。」

曹操略加思索,一口答應。「臣願去。當初臣便立誌為朝廷盪平涼州,封侯,拜征西將軍,如今蒙陛下恩賜,一償所願,豈能推辭。與其將這十年荒廢在建業,不如去西域一搏,報獻帝知遇之恩。縱使馬革裹屍,也不枉此生。」

孫策早就知道曹操會答應,放聲大笑,調侃道:「這時候不說春夏讀書、秋冬射獵了?」

「臣此去,要讀天地之書,射西北天狼。」曹操也放聲大笑。

——

三月末,曹操起程西行,遠赴玉門,曹仁等人隨行。

詔書公布後,劉巴主動請纓,願與曹操同行,一起去西域打拚。

益州牧荀彧、蜀郡太守陳宮收到消息,也上書請詔,請求隨曹操西征。

孫策一一應允,置酒為曹操壯行。

曹操一路西行,隊伍不斷壯大,不少心念漢室,或者自覺在新朝難以出頭的人紛紛加入曹操的隊伍,想去西域一展身手,賭一個前程。

——

《大吳通鑒》節錄:

大吳十一年,經過一年多休整的五大都督再次起程,向外開拓。

大吳十二年,安南大都督太史慈平定日南,建安南水師。安東大都督甘寧以夷洲為基地,乘船入海,東南行二千裡,所過屠戮。

秋,長沙王孫權主持修纂的戰史完成,共三十卷,五十餘萬字,圖文並茂,深受歡迎,被列為各地講武堂必讀書目。孫權因功,轉東瀛王,統兵八千,由三韓渡海,入東瀛邪馬台國,其妻巫山神女與倭女王卑彌呼鬥法,不分勝負。孫權遂以立足東瀛,其餘小國不服,孫權麾兵征討,各有勝負,連年不休。

大吳十五年,天竺大都督周瑜平定撣國,觀海賦詩。

大吳十六年,遷都洛陽,建五京。以洛陽為中京,建業為南京,薊為北京,東海為東京,長安為西京。

大吳十八年,天竺大都督周瑜飲馬恆河,傳檄而定天竺全境。

大吳十九年,安東大都督甘寧征服爪哇,因殺戮過重,蠻夷反叛,甘寧受傷,不治身亡,夷洲以外皆反,東南開拓受挫,引發爭議,並形成一個全國性上書議政,史稱爪哇大議。

大吳二十年,帝命右都護孫翊統兵出征,並以朱桓接任安東大都督,水師五萬出征,平定東南叛亂。

夏,曹操出蔥嶺,與貴霜戰於兩河之間,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冬,請詔立漢,為吳西藩,史稱季漢,漢獻帝子劉馮為帝,曹操為大將軍。

大吳二十五年,立皇嫡子孫紹為太子,前首相張紘為太傅,前禦史大夫鍾繇為少傅。

同年秋,帝出海,到爪哇,與右都護、爪哇王孫翊會。

大吳二十七年,帝巡天竺,與天竺大都督周瑜共敘當年事。

大吳二十八年,左都護孫尚香出蔥嶺,與季漢聯兵。

大吳三十年春,左都護孫尚香與帕提亞二十萬戰於鹹海西岸,對峙半年。秋,漢大將軍曹操奔襲帕提亞蠻夷義從,子曹彰先登,焚其輜重。帕提亞軍亂,孫尚香趁勢進兵,火燒連營,斬首七萬。

帕提亞崩潰。

大吳三十五年,東瀛王孫權遇伏,臨陣戰歿,子孫登請詔內附。

秋,皇長子、征東大將軍孫捷率部東征。冬,以水師五千大破倭兵於大海之濱,築城,為東京。

大吳四十四年元旦,帝傳位太子,乘巨舟出海,不知所蹤。

(全書完)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逍遙神醫 小公爺的寵妻很凶猛 那年喜燕落眉梢 水控者 攤牌了!我有七個女神姐姐 千億萌寶:總裁買一送一 福妻嫁到 女總裁的神級助理 神醫娘子:戰神王爺心尖寵 豪婿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