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嘉瑾投筆從戎(1 / 2)

加入書籤

窗外呼嘯的寒風一陣緊似一陣,時而傳來幾聲淒歷的警笛聲,小鎮籠罩著一片壓抑的氣氛。

地處郊外的教會學校,幾間簡易的平房。教室裡,幾十名學生正聚精會神地聽著神父講課。嘉瑾一邊奮筆疾書,一邊靜靜地思考,一晃來到這個學校有十年光景,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到如今初通文墨,嘉瑾非常感謝神父的教誨。這裡生活很艱苦,每天免費的飯食不夠填飽肚子,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的。教會是個慈善的機構,在這動亂的年月,經費緊張,也拿不出更多的錢來改善學生生活。嘉瑾和其它女學生業餘時間要做些針線活,為學校增加收入。弟弟嘉國也在這所學校讀書,姐弟倆時常見麵。學校校規嚴格,平時不得跨出校門半步,隻有寒署假可以回家看望。因連年軍閥混戰,世道不太平,姐弟倆每次回家都要冒著生命危險,穿越幾條街去看望在城中的母親。母親文馨這幾年身體明顯大不如前,才三十多歲的年齡就顯出蒼老的跡象。父親張萬財還像以前那樣在外奔忙,難得回家一趟,母親隻好為大戶人家刺繡,以維持生計。

嘉瑾正想著心事,突然窗外警笛大作,神父大喊一聲:「孩子們,飛機又來轟炸了,快進防空洞」,說時遲那時快,孩子們還未來得及反應,隻聽震耳欲聾的響聲過後,嘉瑾失去了知覺……

不知過了多久,嘉瑾從昏迷中醒來,眼前一片廢墟,嘉瑾首先想到的是弟弟嘉國,她不顧自己的傷痛,從地上爬起來,在一片破碎的磚瓦中尋找弟弟:「嘉國,嘉國」,到處是哭喊聲,唯獨不見弟弟的蹤影。

嘉瑾跑到大街上,想回城裡找母親,可是逃難的人群紛紛從城中如潮水般湧來,嘉瑾身單力薄,隻好隨著人群往外走。

飛機還在追趕著逃難的人群轟炸,不時有人倒下,幸存的人們哭天喊地,攙扶著受傷的親人向郊外逃去……

四野某師宣傳隊,穿上新軍裝的張嘉瑾,正冒著瓢潑大雨,與戰友們行進在盤山道上。

廣西境內,山上的公路是沿著山坡一圈一圈修的,大小汽車都沿著盤山道一圈一圈地繞著開。白祟禧的軍隊坐著汽車跑,解放軍步行追,一天要走100多裡,國民黨軍車開著開著就被解放軍包圍了,兩軍遭遇的時候很多。

那天下著雨,嘉瑾與戰友們行軍走了50多裡路,師領導考慮到宣傳隊員們比較累,下午讓嘉瑾和戰友原地宿營休息。這時天放睛了,女兵們都特別高興,因為一連幾天衣服濕漉漉的,終於可以洗衣服了。女兵們爭先恐後地把衣服泡進水坑,正洗得起勁,忽然響起緊急集合號,而且是一聲比一聲急,女兵們慌忙把濕衣服擰乾,打起背包去集合。隻聽隊長命令各班點名,還好都到齊了。隊長喊著:「向左轉,跑步走!」命令如山倒,一百多名男女宣傳隊員跑步前進,沒有人問為什麼。一口氣跑了50裡地,又回到了早上出發的地方,領導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大家,原來是國民黨軍隊發現了她們,他們看見紅紅綠綠的內衣(幕布改的內衣),知道是她們是女兵,就想來抓俘虜,不料解放軍突圍迅速,當他們進村後,一個俘虜也沒有抓著,反被解放軍包圍全殲。

一個漆黑的夜裡,海麵上狂風大作,海浪翻滾,幾隻木帆船飄浮在海麵上。船上,嘉瑾和他的戰友們正全力搖魯,頂風破浪行進在茫茫大海上。船隻無法行駛,船上的人隻好把船帆放了下來,又拋了錨,又過了一會功夫,船頭傳來壞消息,錨在海底斷了,小船隻能隨風浪上下起伏,形勢非常危險。宣傳隊長無奈又拋下另一隻錨,本以為這隻錨可以穩住船體,誰知這隻錨又斷了,船體上下顛簸,隨時都有翻船的危險。嘉瑾和戰友們束手無策,為了應付突發的情況,隊長命令大家把槍支放在船幫上,每個人都握著槍抓住船幫,如和敵船遭遇,就拚個你死我活。在這危急時刻,嘉瑾和戰友們都將生死置之度外。

船隻隨風浪飄盪,四周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嘉瑾和戰友們堅守著,直到東方發白,似乎有了一線希望。遠處發現一個小島,但不知是否已被敵人占領。這時風小了一些,解放軍把船劃向小島,隨時準備戰鬥。通過聯絡,得知是師宣傳隊,於是,他們派出小船把嘉瑾和戰友們接到島上,安排食宿,領導慰問,又通知師裡來船把嘉瑾和戰友們接回雷州半島。

經過這次歷險,嘉瑾和她所在的宣傳隊員們經受了海上大練兵的考驗,為解放海南島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九五0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瓶邪的皮夾克款小棉襖 離婚後,外賣送末世,建立勢力 咒回:我是好人,才怪 係統發癲,我於末法成仙 薑魚兒 道將傳說 遇見你是我最大的幸運謝謝你 秋日餘波 我在仙帝旁邊當小差 熾藍鳶尾的詠嘆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