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完)(大結局)(1 / 2)

加入書籤

章武四十二年,雒陽會試,來自天下十八州的萬名舉人齊聚於東都雒陽,參加這五年一度的盛會。

根據大漢《科舉律例》之規定,這五年一度的會試會分成四類考試,政、經、算、工,其中自以政科為重。五百名考生皆是通過州試,並異地任過三年縣丞、縣尉或是郡吏,經三省巡查考核通過後方能獲取參與會試的資格。

政科的前一百名將能麵見天子,並成為大漢中層官吏預備候選人,最低也可補缺縣長、縣令,其中優者更是可入三省六部兩院為官,前途不可限量。

雖名為政科,但其考試方麵極其全麵,經、算、工都有涉獵,雖不及其他三科深入,但也不算容易,即便這些人靠鬼蜮伎倆通過了考核,得到了考試資格,若沒有真才實學,也根本無法從中勝出。

天子也會金殿賜題,作為最後的把關,將濫竽充數者黜退。

「所以說,這應該已經接近你心中最完美的科舉了吧?咳!咳!」朱雀闕上,兩名白發老者站在城牆邊,眺望遠處貢院中魚貫而入的考生們,年長者發出了感慨。

李澈嘆道:「哪有什麼完美?即便是經過了三十多年,科舉依然沒能完全打破世家大族的壟斷,優者更優,普通家庭中縱然有能學者,大多也強在經、算、工三科。比起從小對政治耳濡目染的官宦世家子弟,他們的劣勢太大了。臣甚至在後悔,將為官績效納入考試資格考核中是否錯了?」

「嗬!」劉備搖了搖頭,蒼老的麵容上露出一抹笑意:「你的家族,如今也算是世家啊,你這樣說真的好嗎?還有,打擊世家大族隻是手段,歸根結底不還是為了穩固朝廷,安定百姓?如果為了打擊世家大族,用科舉選出一堆酒囊飯袋,朕是斷然不會同意的。你嘴上雖然這般說,但朕看,你也根本不會同意這樣做。否則當初為何極力反對州試舉人田地免稅的提議?」

李澈啞然,當初有人提出這一提議時,他還頗為驚訝,有一種跨進到明清時代的錯覺。從表麵來看,這樣做是在擴大世家特權,但從長遠看,無疑是在掘世家的根。即便沒有這一特權,世家照樣逃稅漏稅,可若有了這一特權,豪強、平民家裡出一個舉人,便能成為特權階級,成為當地世家的利益競爭者。

長此以往,特權者會變多,但個體也會變弱,更有利於朝廷的中央集權,無疑是類似於推恩令的策略。

隻是這樣做,也是在慢性謀殺那些家中沒有舉人的自耕農和小地主,也會大大加速推進土地兼並,於民有大害。

因此在李澈與一乾世家高官的抵製下,這一提議最終沒有通過。

不得不說,當歷史車輪轉向成功之後,發展自有慣性,即便李澈還沒有想到,群策群力之下,還是有不少政策提案被其他人提了出來。

譬如如今的縣—郡—州—會四級考試,完全是地方上自發組織,然後朝廷後知後覺認可並收歸管理的製度。

起因便是地方州郡每年選送一定人才進京會考時常常爭執不下,礙於朝廷的懲罰製度,地方上也不敢把濫竽充數之輩送來京城,隻好先行組織考試,通過名次認定來決定會考人選。

「陛下說的沒錯,臣當時提出政科考生必須有為官績效便是為此,否則考試選出的都是務虛之輩,縱然博通六經,也不懂治國理政之道,竊據高位後危害恐怕比世家更甚。」

劉備輕輕頷首,但又不免嘆息道:「可你所希冀重視的算工二科,卻終究難登台麵。朕如今雖然也能理解其重要性,可終究難為。」

科舉是一項經過一千多年發展才走到巔峰的製度,是封建時代中央集權王朝製度最高成就之一,李澈對其的了解可以說也隻有一鱗半爪。隻是根據實際,以及後世的一些論斷慢慢調整。明清科舉的負作用,就連教科書中都多有提及,李澈自然要想辦法將之規避。

隻是事到如今,李澈也不得不感慨,製度的變遷自有規律和需要,非人力所能強扭。即便他一力推動多科目科舉,但除卻「經」科仍然頗受重視,僅次於政科,算、工二科的人才還是頗為凋敝,少有聰慧者願意參與。

畢竟政科出身就相當於拿到了通往三省六部兩院上層的一張入場券,能不能走到那一步是另說,但至少有了資格。經科出身也能往禮部、官學體係中任職,地位也算高隆。

算工二科,至多也隻能為州郡吏員,或是民部、工部之吏,基本不可能為官,官吏之別的隔閡依然沒有消除。

畢竟生產力限製,朝廷根本不可能將官吏一視同仁,朝廷甚至為了節約支出,很多縣級吏員都是縣令縣長自己出錢招募的,或是地方家族為了擴大影響力,派人白乾活。

在這個時代,九成無法解決的問題都可以歸咎為兩個字——缺錢。

李澈撫須道:「陛下倒也不必如此悲觀,種子已經種下,哪怕生長的慢些,終究會生根發芽。算學與工科尚在萌芽,難以顯現用途,可隨著發展,遲早會引起後世君臣的重視。更何況我們已經盡力從經濟上進行支持,大量普通出身的百姓可以通過這兩條渠道上升,算學與工科都是需要天賦異稟者推動發展,在這方麵,無疑是人口基數更大的平民更有優勢。比起少量的世家官僚,他們之中才更易出現這類人才。」

「咳!咳!」劉備又重重咳嗽兩聲,嘆道:「朕能感覺到,朕時日無多,恐怕是看不到你描繪的那一天了。」

李澈眼中閃過一絲黯然,強笑道:「我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該做的也都做了,臣相信太子他們會做的更好。」

提起太子,劉備皺了皺眉頭,喟然道:「若非你那兩名學生實在不凡,陸伯言等人也是輔政之選,朕還真的難以放心。不過從這五年孔明為首相、仲達為次相的情況來看,倒也能抱以希望。」

「還是那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陛下,大漢正是蒸蒸日上之時,何必過於憂慮呢?且看來日吧。」

……

章武四十三年正月,七十五歲的劉備躺在病榻上,已是氣息奄奄,李澈側坐在榻邊,兩隻枯瘦蒼老的手掌握在了一起,相顧無言。

殿中還跪侍著一人,卻是當朝皇太子劉禪,然而在這般情形下,即便是皇太子,他也沒有插話的餘地。

虛弱的劉備輕聲道:「朕想過很多次,快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多次想過握著太子的手向你托孤。可如今看來,你倒是先朕一步完成了傳承,抽身快活去了。你說得對,朕是將逝的皇帝,你是老邁的相國,我們應該相信下一代,相信太子和孔明他們。」

李澈眼眶微紅,哽咽道:「臣已力不從心,國事實在無能為力。太子有聖君之相,孔明有宰輔之才,仲達有玲瓏之心,也無需臣這將朽之人多事,陛下不必掛懷。」

劉備臉上閃過一抹黯然,顫聲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奶爸的修真聊天群 奶爸的造夢事務所 你好國王 我的親戚有點多 仙武王朝 十萬個腦洞 絕地之兵王歸來 古劍神譚 瘋狂逃亡之死亡遊戲 混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