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敗也杜康,成也杜康(1 / 2)

加入書籤

——「你對中國人了解多少?你以為我長得不像中國人對嗎?那我告訴你,中國有十幾億人,像我這樣的人有好幾萬呢!」我瞪著眼睛叫道。

通常情況下,每當有人質疑我的中國身份時,我的情緒都不太好。

——「嗷,嗷!原來是這樣啊!」女警察包容地笑了。

——「一看你就不信我的話,你要不信……可以和我講漢語,你看看我的母語到底怎麼樣?」

我神情激動地說著。

——「嗬嗬……可惜啊,我不會漢語,不過,我對中國人還是了解一點的,我老家的房子就坐落在冼星海大街上。冼星海你知道吧?」她看著我問道。

還沒我回答,李白玲就伸著脖子問道

——「這裡有冼星海大街?在哪裡?」

——「冼星海大街不在這裡,它在我們的舊都阿拉木圖。看來他還真是個名人,你們都知道他。」女警笑道。

——「冼星海是中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我們當然知道了!」李白玲說。

——「他的《黃河大合唱》是我最喜歡的音樂作品!」我補充道。

——「冼星海大街不在阿斯塔納,不過一個有關冼星海的電影《音樂家》就要在這裡開拍了。」女警說。

——「真的呀?」

——「是有關冼星海的?」

——「千真萬確!還是中哈合拍的呢。」女警察說。

在中國,冼星海可謂家喻戶曉。但他在哈薩克斯坦的這段短暫而傳奇的經歷,卻鮮為人知,可很多哈薩克斯坦人都知道冼星海在阿拉木圖的故事。

1940年5月,冼星海化名「黃訓」,遠赴莫斯科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配樂。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紀錄片製作停頓。

冼星海從莫斯科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居無定所、貧病交加之時,他遇到了哈薩克音樂家拜卡達莫夫。

拜卡達莫夫堅定地認為這是一位需要幫助的同行,於是他把冼星海帶回了家,安置在他的姐姐達娜什家中。

一位隻懂中文、英語和法語;另一位隻會俄語和哈薩克語,但他們用音樂書寫了中哈兩國人民間偉大的友誼。

在阿拉木圖期間,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合作,創作了大量包括《民族解放》《神聖之戰》《滿江紅》等著名音樂作品,並根據哈薩克民族英雄阿曼蓋爾德的事跡創作出交響詩《阿曼蓋爾德》,激勵人們為抗擊法西斯而戰。

冼星海在這裡的傳奇故事讓我和李白玲唏噓不已。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明天我就傾家盪產[娛樂圈] 真千金靠玄學成為國寶 說好做彼此的替身(GL) 玫瑰狂熱(無限) 深情男配翻車日常[穿書] 咒術甜心,在線營業[咒術回戰] 竹外桃花三兩枝 江醫生,我又病了 我投餵了深情偏執邪神 在驚悚遊戲裡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