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第二十四章 二十五斤地瓜米(1 / 2)

加入書籤

鐵屋村存放資料的管理房,從外表看來並不起眼。但跟隔壁的倉庫一樣,都是用上好的木料和土石建造,防水防火的能力,應該是鐵屋村最好的。

集體倉庫的存糧的地方,無論任何時候,糧食都是生命,一旦漏雨失火,都是危及全村人的大事情,再怎麼小心防範,都不為過。

明霞本身是一位設計師,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職業習慣地觀察此處的設計方案。

雖然日暮西山,但管理房內,有一個罕見的大窗戶,讓這裡的光線並不算差。

房間的四周,是整整齊齊的木頭櫃子,上了一層暗棕色的漆,從漆色來看,溫潤有光澤,表麵沒有灰塵,顯然日常打理得仔細。

木頭櫃子裡一疊一疊擺放著不同類別的文件檔案。沒一本冊子,還是使用線裝的方式裝訂。

明霞借著一點太陽餘光,看到一個櫃子上,貼著一張紙條,紙條上字跡端正,不過是明霞能辨認,但無法書寫的繁體字。

「一九六六年工分登記冊。」

每個櫃子,每個資料,都有這種小紙條進行分類標注。其中,有每一年的糧食發放登記冊,豬肉發放登記冊,更為詳細的,還有土地開荒登記,茶山采茶登記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地方的管理者,是一位非常細心認真的人。

見微知著,明霞對鐵屋村的這位老會計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也更明確以後如何與這位遠房的二伯打交道。

明發雲從角落的櫃子裡,找到一本表麵泛黃的本子。

明霞在冊子放在桌麵上時,就看到麵上寫的漢字。

「鐵屋村借糧登記。」

明發雲知道明小丫不識字,於是解說道:「咱們村子裡,無論是向集體借錢,借糧食,借種子,還是接工具,是有慣例的,首先要經過村子裡的批準,然後在我這裡登記,還要蓋個手印。」

一個村子裡,家家戶戶過日子,總有一些不湊手的地方,缺糧缺錢的情況,都有發生,因此,向村集體借東西,也是有慣例的。

明發雲說的操作沒有不合理的地方,明小丫點頭表示同意。

「村裡訂了規矩,每戶人家,每次借糧不超過五十斤,等你這五十斤快吃完了,如果還要繼續借,就重新登記。」明發雲看繼續解釋道。

這個分量,正合明霞的心意。

她們目前居住的房屋,連睡覺的地方都無法保證衛生乾淨,屋頂都會漏光,若是囤放太多糧食,哪天天降暴雨,那可就麻煩了。

「向集體借的地瓜米,等到夏收的時候,村裡會算過你們的口糧,留夠你們吃的,剩下的用來還債。」

明發雲一邊解釋,一邊拿起桌子旁邊的毛筆,沾了沾硯台上尚未乾涸的墨水,在紙張上起了新的一行,寫下了明霞這次借糧信息。

明霞掃了一眼,看到明發雲寫得十分妥當。

時間,地點,經手人,借糧數量種類,歸還方法都十分詳細地記錄下來,讓人找不出半點挑剔的地方。

明霞認識字,可明發雲不知道,他寫完這些內容之後,一字不差地念給明小丫聽,確認她明白了裡麵所有意思,才讓她按手印。

就憑著明發雲這種一絲不苟的辦事風格,難怪會被全村人推選為拿滿工分的會計。

等這些手續全都辦好了,明發雲才帶著明霞,往旁邊的集體庫房走去。

集體庫房的鑰匙,掛在明發雲的月要間。存放糧食的庫房,並不隻有一間,而是連排的屋子。

這個時候,春耕剛剛結束,倉庫裡存放的東西不多。

隻有在公糧上交和分糧食之前之前,這些屋子才會堆得滿滿的。

屬於集體的地瓜米,就堆放在第一間庫房最角落的位置,用一種淺棕色的麻袋子裝著,壘在一起。

據明小丫所知,一袋地瓜米是二十五斤。

這種麻袋子,也是鐵屋村婦女們用織布機編織出來的,可以用來算工分。

編織袋子的纖維原料,來自一種名叫麻藤的藤本植物,它的藤枝韌勁很足,無論是拉扯還是切割,都不容易弄斷。

采集新鮮的麻藤,經過暴曬,可以用手撕成麻藤線。編織成布之後,再手工縫紉成袋子,用來裝米糧乾貨。

與普通麻袋不同的是,麻藤有一種特殊的氣味,糧食乾貨保存在麻藤編織的袋子,比放在普通的袋子裡,更不容易長蟲發黴。

不過,麻藤的藤枝纖維很硬,表麵更粗糙,因此紡織城的布料,並不適合製作人穿的衣服。

這種麻藤袋子,也是鐵屋村的一種商品,可以直接賣給鄉裡的糧食站。

因為麻藤的植物纖維更粗,因此紡織的速度比衣布蘭更快,三個麻藤袋子,就是一個工分,這也是鐵屋村婦女的一個十分工分來源。

明霞用麻藤袋子借走糧食,這麻藤袋子,可不能私自昧下,最後還是要歸還集體的。

倉庫裡的地瓜米,被曬得乾乾硬硬,五十斤的分量,裝了兩個麻藤袋子。

明霞估算了一番,覺得自己靠明小丫這生病尚未完全好轉的身子骨,想把五十斤的糧食扛到位於半山的老獵戶屋子,難度真不是一般大。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春日櫻桃 [綜英美]小醜竟是我自己 頑烈 五年模擬,三年高考 美人眸(火葬場) 全家重回2002 修真界禁止物種歧視 玄學大師穿成豪門棄婦[古穿今] 婚色撩人 網戀男友竟是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