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趙詩雨的人生規劃(1 / 2)

加入書籤

在小嬴政還沉浸夢鄉的時候,我們的趙大小姐已經在為其規劃「後事」了。

首先,如果以後想要跟著嬴政混,那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讓大秦統一後不分崩離析。

縱觀歷史,現在的秦國經過歷代秦王經營,其國力已經為當世諸侯國之最!

且歷年征戰以來一直是勝多輸少,即便各國合縱伐秦也是如此!尤其是經歷長平之戰後,六國之中無人是秦國的對手。

但,螻蟻之力雖弱,尚不可小覷!秦國先後滅六國,雖然完成了統一大業使得國土整合,但其國力損耗也甚為嚴重。

值此危機關頭,又碰上了塞外匈奴與南境百越來犯,戰爭期間徭戎繁重、賦斂無度,使得民眾死傷無數,糧草也是常年滿負荷征取。即便秦國盛行「耕戰之法」,也難以填補如此大的戰爭消耗。

長此以往,民生凋敝,使得還未完全歸心於秦國的六國百姓心生不滿。

且秦國法政嚴苛,刑罰殘酷不得仁義,下介的酷吏吏治深刻,百姓們未享受到華夏統一所帶來的福利待遇,反而因戍邊建設長城、連年戰爭這些事,使壓在蒼生身上的擔子越加越重!從而使還未完全適應秦國法律的六國之地更添寒霜。

適而始皇帝死後,各地百姓不滿二世更加殘暴的統治,紛紛在「有心人」的挑撥下揭竿起義,進而造成了秦末起義軍與六國餘黨橫行,天下再度大亂。

而在趙詩雨的心裡,大秦快速消亡的主要因素,概括下來不過四點:

第一點,不得民心。

秦統一六國後,昔日秦地的老秦人因適應了將近百年的「商君法」,所以並未出什麼大亂子,始皇帝的各項政策也能執行徹底。

但山東六國百姓之前並未接觸過秦國法律,且秦國統一之路,都是靠武力解決,而要想法治紮根、深入民心,少說也得兩代人的過度,所以一時間因觸犯法律被處死的不在少數。

至此,在六國百姓的心中,對秦律是誠惶誠恐,深怕自己被連帶處罰,從而導致民心動盪。

而古代消息閉塞,有些人一輩子也不會知曉外地的訊息,所以人們並未體會到法律帶給自身的保障在何處!

再加上秦國統一後官員稀缺,又少有士人投奔(第二點詳談),所以絕大多數官員都是從軍隊之中,拉出來任命。

而這些軍旅之人又深知律法且行法嚴苛,麵對秦人還好,對於六國之民,這些軍旅之人更不會有分毫仁慈。

那些高官的士子也不一定能壓得住這類軍旅之人,從而使得民心不穩,政令難以恰當施行,出了問題又怕被連帶也就息事寧人,所以民間所傳的「暴秦酷吏」,大部分也來源於此。

尋常百姓無不圖個吃飽穿暖、娶妻生子,而當國家連溫飽都不能滿足,法律也成為施法者鎮壓百姓的工具,那還稱得上是國家麼?是以江山社稷,百姓為先。

第二點,不被「士」所認可。

這裡所說的士分為兩種。第一種「士」指得是諸子百家的士子。

秦國士人少的原因就在這,絕大部分的士人,尤以儒家代表的儒生,內心均視秦為蠻夷之邦,不通仁義。再加上與儒家思想背道而馳的法家,在秦朝委以重用,這使得天下儒生都視秦為死敵!畢竟在古代,士子們自恃清高,把自身名節看得極重,士子間思想不同、派別不同都相視為對手,更何況是對遵從法家的秦國?

就類似秦統一後,以淳於越為首的儒家博士們,對秦王的示好視而不見,享受著秦國供奉的錦衣玉食,嘴裡卻胡天海地地批判著秦國的律法,常以儒家君臣仁義來彈劾始皇的政令。

這一群隻知「聖賢書」皮毛的酸儒,隻知道屁話連篇卻沒有一絲一毫可堪一用的治國理念,就這在秦國都能委以重任!!在此就可看出,有才的士子在秦國是有多稀缺!

這第二種「士」,說的便是這天下間的士族,這點尤為重要!

士族是古時整個統治階級的中堅力量!甚至有些國家的朝堂之上,半數官員都是各士族的族長,有些諸侯君主在商議政務時,若侵害了大多士族的利益,則此政令必會憋死回去,士族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而秦國士族經過百年前「商鞅變法」,殺的殺擒的擒,存到現在的也已經基本適應了法製,但山東六國的士族卻不是如此……

秦在統一之後,首先做的就是依照法治,兼並了六國的土地。這便出了亂子!

土地乃是士族的根本,六國的士族肯定不會輕易束手,而秦國針對士族中不服從者皆依法殺之,雖然士族乃國之毒瘤,但這樣一來就等同於與整個天下的士族為敵!

而經過此事,天下士族與大秦之間的仇恨可以說是不共戴天。

除了土地兼並,最主要便是法治,戰國時期士族就相當於每個地區的土皇帝,一旦全國實施法治就相當於剝奪了士族全部的權利

各士族統治各地幾百年,在當地的影響不用想都知道,而各地百姓也大多被當地的士族所愚,經過士族的宣揚,從此就認定大秦是暴秦,其法律也是嚴刑峻法。

士族離心,甚至背後下刀,仇視秦法,這便是大秦加速滅亡的重要之因!

第三點,國家整體經濟未發展。

國家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幫手便是「商」!商人所做的便是這「循環之道」!生意的本初便是把好的東西轉手給需要的人,再從中抽取微薄的利潤。

「生」指的是生生不息,「意」乃是心中之意!真實、誠信、不欺不瞞、不卑不亢,此即為「商道」,亦是「正道」。

但嬴政繼位掌權後,商人卻被當作是社會地位最底層的人,甚至與逃犯相當,雖然商人中少不了無良營私之敗類,但嬴政此舉也算隔絕了全部商人的道路,致使本國經濟被各種徭役戰爭所拖累,難以振興。

其實這一點跟嬴政本身有著莫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呂不韋乃商人出身,其投資國家的策略使得他成為秦朝的相國,食邑十萬戶,可謂是權傾天下。

但因其在嬴政繼位後,也就是嬴政的父親秦異人死後,跟嬴政的母親趙姬又牽扯不清,甚至自稱為嬴政的「仲父」!

隨著秦王政慢慢長大,呂不韋與趙太後卻一直y亂不止。呂不韋唯恐事情敗露,災禍降臨在自己頭上,就暗地尋了一個人作為門客,這個人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長信侯」嫪毐。

然後,呂不韋將嫪毐進獻給了趙姬趙太後。之後的事情也就更復雜了,簡單來說就是這個嫪毐「能力」非凡,把趙太後給睡(和諧)得心迷意亂,從此以他的話為主,不光給嫪毐生了兩個孩子,甚至到最後,嬴政的親生母親趙姬居然幫著嫪毐宮變奪權!!!

當然,最終肯定是沒有成功~~!

而嬴政掌權後也是徹查此事,於是我們的呂不韋呂兄就此光榮地被撤了職,而經此事之後,嬴政錯誤地認為商人誤國,頒布的「徭役令法」中就有將商人視為逃犯一般充軍。

且在秦始皇極為欣賞的《韓非子》一書之中,就有把商人當作「五蠹(du四聲)」之一!意為樹木中的蛀蟲,是需要除掉的人。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老祖宗顯靈了 林簾湛廉時 天降六寶沈瀟瀟顧庭霄 鄉村極品小醫仙 人形自走許願機 靜候嘉音 蜘蛛子的異界求生 神醫狂妃甜且嬌秦偃月 偏執神明的團寵小甜包 劍神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