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2 / 2)

加入書籤

「陛下聖明高見,馬邑之事到底也不是陛下真心要單於的命,以單於睿智,深知知陛下隻是借機行事,陛下知道若單於薨了,後繼者難保不是個更狠辣的角色,故而馬邑之事陛下怕是隻為了打草而已。然而單於雖知道陛下之意,但確實驚了父王一回,故而父王也大病了很久。陛下雖然在王庭布有耳目,但對於匈奴諸部之間的關係卻並未詳知。」

漢皇看了於單一眼,於單繼續道:「漢匈與我乃是父母之族,雙方交戰無論孰勝孰負皆是寒心之事。閼氏此次帶我回漢,初時我並不解其意。也有些負氣,近日我在長安周遭走了走,看了看市井民俗,卻有了些感悟。」

「喔?有何感悟?」

「陛下知道,我匈奴乃是逐水草而居,即便是王庭也不過是相對固定的營地,戰時舉國皆兵士,無論男女,無論長幼。無人種黍米、無人理桑麻。一衣一食皆靠天神所賜。先時漢匈有市,各個部族也長途跋涉前往市集與漢人交易。如今戰亂連市集也早已關閉,各族族長皆自行領著族人前往漢地襲擾,隻為了鹽及日常之物。誠然有些部族貪得無厭殺戮漢人,然而最初也隻是為了生存。簡而言之,若無交易匈奴無自給之力。故而唯有兩國回到互通交好方可共存。我曾與父王論及此事,父王也知戰非久事,然而各族利益不均,也非父王一人能遏製。然而我覺得若可得到漢皇支持,此事也並不是不可為。」

「嗯,卿若欲睦鄰,朕自然也非好戰之人,以武屈人自古也是下策。卿可有良方說服諸部?」

「稟陛下,於單深知匈奴諸部皆尚武,若僅靠口舌之力定無勝算,竊以為以陛下之力,所握之籌定然不少,諸部恰逢新舊交替之時,諸部皆因利而聚,因禍而散,自有紛爭,如若陛下借機出兵卻可助於單之力,於大漢也是大善。不知陛下之意何如?」

武帝大驚,雖麵色如常但卻盤算於單如此所說深意,於單自非漢人,卻因母族非匈奴部族,不若其他部族首領,雖為單於嫡子,但自古匈奴首領皆為有能者得之,於單之勢未成,而各部皆有取而代之之人。雖說先時自己屢次召見於單本有意拉攏於單,但如今於單主動提及欲與漢交好,倒讓武帝多了幾分思慮。漢賊中行説北上叛漢之後,老上、軍臣及各部首領皆知悉漢之軟肋,如今於單雖為漢室血脈卻是匈奴貴胄,究竟欲行何舉動實在非自己當下可立判。

武帝輕輕頷首,溫言道:「單乃朕之甥,若可得匈奴單於之位一如朕所得。爾尚年輕,切不可妄動,朕有影衛,爾若北回,朕可派影衛隨扈,也可保爾母子平安。」

於單聽聞此言,麵露喜色,又道:「於單出來數月,本應與閼氏多留些日子服侍太後,但近日有報言道單於身體欠安,故而請辭,於禮不周者萬望陛下、太後見諒。」說罷拱手施禮。

武帝聽聞於單請辭,言道:「為人子女者,理應盡心奉養,是為孝道,爾且北歸,太後身體漸愈,爾母嘗侍奉左近,深得太後之心,太後欲長留爾母,但閼氏乃單於之妻,若不隨爾北歸定然橫生事端,反倒大不利,且骨肉分離終非善舉,閼氏與爾若商定好了歸期,朕親往長橋灑酒送別。」

於單聽得,方知如若武帝強留閼氏,必將掣肘於己,想必太後告病邀母歸漢也絕非顧念親情。心下思緒又起,卻並不多言,隻是施禮告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楊辰和秦惜 我理解不了的三十七歲男人心 最強火焰魔法師 乘風少年吳崢 賀先生別亂來 帝妃太妖孽 龍顏笑 以身許祖國[快穿] 反派女配,以武服人 穿成三本文女配的我苟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