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總督(1 / 2)

加入書籤

夜漸深,黃河之上,來往船隻漸少。

不過兩岸還是有不知道多少隻眼睛在盯著,盯著水道上,盯著兩岸邊。

當今天子、已經親政的康熙皇帝親自坐鎮,更有輔政大臣鰲拜隨行,命令層層下達,當此情況下,沒有誰敢怠慢或者放鬆。

一點點蛛絲馬跡被發現,被報上去之後,基本就注定了要有人、還是一群人遭殃。

這幾日,沿岸一帶已經不知道多少村子、丁戶家破人亡,都是無妄之災。

下麵的人為了應付交差,上麵的人或許不知情,或許知道了也不在乎,畢竟不過是些「南蠻子」,至今都被排斥在滿清利益集團之外的下等人,怎麼會在乎這樣人的性命?

再說了,這也算是對天地會的一種威逼手段,你不是號稱為漢人百姓驅馳麼,那若是漢人被殺了,甚至還是因為你們被殺了,能不站出來?

另一方麵,也通過這種方式向民間施壓,膽敢包庇亂黨之人,寧可錯殺、絕無放過。

不過顯然,這些手段目前還看不出來效果,反倒是在康熙等人的施壓下,清廷、官軍都越來越暴躁。

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這也造成了一些逆反心理,百姓的確不論善惡,隻管生存,卻不代表他們完全不知道誰對他們好。

所以清廷期待的百姓中形成對天地會倒逼的輿論尚未出現,反倒是對於官兵的不滿日益沸騰。

這都是長年累月積下來的,所謂上行下效,狗腿子們是最慣會將官老爺的口令擴大化的了,自然對百姓的壓迫愈來愈嚴,到現在終於隱隱地爆發了。

時任河南省總督孫士毅一片焦頭爛額,在連續的無功而返甚至又聽說虞城激起民變之後,他立刻連夜召集手下幕僚們商議對策。

「皇上又來加急詢問? 這邊的事情瞞不了多久? 諸位,該如何是好啊?」

他本是順治十一年進士? 入翰林院二年外放為官? 因政績卓著、官聲頗佳,加上得貴人賞識? 如此平步青雲,不惑之年便已是一方封疆大吏。

可是他在開封府坐得好好地? 結果這連月來先是皇帝駕臨? 再有天地會作亂,而後更是抄了皇帝所住的開封行宮,還將一些據說是前朝遺留的寶箱裹挾走。

皇帝震怒,他這總督迎頭趕上? 自然也不好過? 於是火急火燎的一路緊趕著康熙的腳步,總算是在這附近跟上了聖駕。

雖說麵聖之後效果不錯,畢竟看重提拔他的正是康熙關係頗近的一位王叔,勉強沾點裙帶關係,可這之後卻又被賦予了重任? 一定要找出叛黨、一個都不放過。

但就算孫士毅做了幾年河南總督,卻也不知道自己的地界上居然發展出了這麼多天地會「亂黨」? 在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想要查都不知道從何入手。

最後也隻能按部就班? 動用人力物力將沿河一帶村鎮翻來覆去的搜索。

其實以他的能為,真要是手中有權? 能夠放手施為? 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左支右拙? 可偏偏實際情況是,康熙看著是把事情全權交給他,實際上卻又在旁邊嚴密監控。

這也就罷了,另一邊還有一個輔政大臣、軍機權要的鰲拜鰲少保在虎視眈眈;而在另一麵,那被皇帝派到登封練兵的大太監劉瑾同樣出了幺蛾子,要來參合一腳,美其名曰戴罪立功。

畢竟這天地會的亂象是從他所在的登封開始的,說戴罪立功也不算錯,而康熙似乎也樂見其成,還讓他們兩個好好配合。

可這如何配合?

他的話劉瑾肯定不會聽,他也不可能去給劉瑾跑腿,最終便是不歡而散、各自為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我在網遊做女俠 最強籃下霸王 諸天之無上仙參 墮落嶺 彼岸之罪 大國棟梁 黑袍劍仙 三十出道從綜藝開始 女帝無上崛起 艦載特重兵